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夫妇之道是整个家庭的核心


   日期:2011/2/24 11: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伦常大道,哪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五伦关系。诸位朋友,当一个人能把人与人的关系都处好,请问他的烦恼会减少多少?一大半。所以人现在的烦恼根源在不知道怎么做人。每天在那里烦,但是也不知道怎么解决。中国文化两个字,“道德”,什么是道?五伦关系是道。道是道路,是正道。当我们不顺着这个道路走,会发生什么结果?不只人要顺着正道走,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轨迹,比方说九大行星都有它固定的轨迹,当有一天冥王星说:我不要这样走了,我要转九十度。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你突然过几天会听到“碰”!怎么样?因为它不按那个规矩,就可能跟其它的行星相撞。万物如此,人亦如此。我们只要不顺着这个五伦的大道去走,保证人与人之间会摩擦、会冲突。所以我们现在看看很多的家庭、社会是不是就呈现了这些问题:父子无亲、君臣无义、夫妇无别、长幼无序、朋友无信,所以天下大乱。

    在清朝时候,因为有一个儿子杀了父亲,震惊整个中国,那个县城门被去掉一角,县长撤职查办,总督、巡抚记过,这么严厉。为什么县长撤职查办?因为这一个县的教育谁管?县长管的,你是父母官,教出这么大逆不道的儿子,撤职查办。所以那只在几百年前的情况,然后去掉它的城角,要让他们全县的人引以为耻辱,你们这个县居然出了这种大逆不道之人。事过才几百年,现在报纸打开,儿子杀父亲,父亲杀儿子,你觉得奇不奇怪?没有像以前这么震惊了!所以现在这个父子冲突的情况与日俱增。因为人已经不知道父慈子孝如何去做了。所以这个道一定要遵循,不然一定会发生问题。

    当你循道而行,一个人能够循着这五伦大道,很守本分的去尽心尽力,他就会形成好的德行。什么是德?义是德,亲是德,别是德,序是德,信是德。所以父慈子孝,慈跟孝就是德行;君仁臣忠,所以仁是君之德,忠是臣之德。所以顺着伦常大道,人就会有这样美好的德行延伸出来。诸位朋友,五伦关系哪一伦最重要?父子,还有没有?我们来思考一下,父子关系,来,哪一位朋友说的?你为什么觉得父子关系最重要?这个父子从哪里来?有没有突然我走在路上,突然说:来,你给我当儿子。父子关系起因在哪?夫妇,所以五伦的根本在夫妇,因为它是同室。这个三个伦常在同一个家,再延伸出去同一个社会、同一个国。所以根源在夫妇关系。

 

    这个夫妇关系非常微妙,当夫妇关系好,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父子一定亲,因为父母就当了很好的榜样给孩子看。所以我从小我的父母在我们面前没有吵过架,家庭一片祥和之气。你的孩子在祥和之气成长,身心很健康。所以夫妻不能在家里吵吵闹闹,纵使要吵也要到哪里去?房间,你们怎么这么有经验。我父母在我们家从来没吵过架,也没有顶回去的一句话,在我们面前没有。私底下?我敢保证没有,为什么?知母莫若子,我对我母亲很了解,因为我母亲有一个功夫学得不错,什么功夫?忍。这个是人生必修科目,这是会意字。

 

    来,我们来看看,忍要忍到什么程度?上面一个“刃”,下面一个“心”,要忍到人家拿着刀架在你的心上,你还能够如如不动,脾气都不会发,这就是忍到家。那他不是拿着一把真正的刀架着,是什么?当亲人、当对方的言词就像一把利刃割过来的时候,你也要能够不动气,才叫忍的功夫。现在一般人,这个不好的话一句、两句,马上就顶回去,听说叫做一言九“顶”。现在的孩子,爸爸骂一句,顶九句回去。所以人跟人现在很难有这个忍的功夫。忍不下来,家庭的和乐就很困难。牙齿跟舌头都会咬到,哪有可能夫妻相处没有冲突?这个时候就是修养,要忍。

 

    有位女士她说:蔡老师,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我跟她说:我保证妳一定忍到火山爆发。忍错了,那个心态不对,忍要忍什么?忍要忍得明白,忍要忍得为大局着想。因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就是大局,当你能忍一时就能够风平浪静,忍得妳的先生他比较冷静下来,还觉得自己很理亏。所以这个进退之间都是德行在感化。所以我们很明白,因为夫妻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所以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必须要包容。

 

    他在家里就从来没有一个碗自己洗过,现在来你叫他洗全家的碗,他一定不干,所以这个时候要循循善诱。突然他有一天心血来潮帮你洗碗,洗完以后,你跑到厨房去一看,怎么都没有洗干净!你一定要从中挑出一个勉强过得去的,然后拿出来说:这个怎么洗这么干净,我第一次洗都没洗那么干净。你先生一定抬头挺胸,下一次帮不帮你洗?帮。所以要明白,因为很多习惯透过彼此的引导、彼此的交流才会慢慢修正,所以你要沈得住气。

 

    很多朋友听完之后,回去也是雄心壮志,马上说:好,我好好付出。每天拖地,干很多家活,干了一个礼拜,先生都没有看到。突然那一股气快要撑不住了,拖把往地上一丢,“我做了那么多事,你都没有看到?!”做事不要求,求就有求不到的痛苦。当你做的时候都觉得这是我的本分,做得心安理得,对方可能会肃然起敬。你反而一边做,一边眼睛都在瞄他有没有看到我在做?结果你这么一发了脾气,你先生说:还说学什么《弟子规》?那就前功尽弃。所以这个夫妇之道是整个家庭的核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教育       弟子规)(五明学佛网:教育       弟子规)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