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若是诸法的本性、自性不是空性,怎么能睡觉,怎么能吃饭呢?


   日期:2018/3/25 18: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情无情一切众生,本来即是寂灭涅槃的本性。不生不灭,就是寂灭涅槃的本性。

  还用去寻找“佛”“彼岸”吗?彼岸,就是指净土、圣地。有些学佛人到处寻找佛、活佛,跑到印度找,跑到藏地找。寻找彼岸,跑到印度找,跑到藏地找。其实,无论是佛还是净土,我、他,精神、物质,里、外等一切法的自性都是不生不灭的。可以这样说,一切法即是如来,一切法即是涅槃!《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也可以这样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涅槃、净土”。当下就是!若是你真的明白了,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就是佛。若是你不明白,即使你天天背着包跑,天南地北地寻找,也找不到净土,找不到佛。

  大家要稳重。我们的行住坐卧,吃喝拉撒,每一个当下都不离佛性,都即是涅槃。行住坐卧、吃喝拉撒统统都是不生不灭,本来即是寂灭涅槃的本性。所以大家要明白,都在当下啊!

  这些道理虽然对很多人来说很“难”,但是我们要相信。尽管无法在相续中产生真实的定解,但至少应该有相似的定解。如果连相似的定解都没有,依旧执着,这样去修法,成就比登天还难啊,解脱就是水中捞月,不可能!

  有人说:“这太高深了,我无法了知这样的真相啊。”但是你可以有相似的定解,你可以相信这些。不用说明白了空性的真理,哪怕是对空性起一念的怀疑:会不会是空性啊?这个功德也是无量的,也是不得了的。如果你真明白了,那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佛讲的。

  所以,大家要多分析,多观察,否则怎么能明白啊?就要通过逻辑去分析,通过观察量去观察,也许你刚开始不明白,但最终会慢慢明白的,也许刚开始你无法见到这样的实相,但是慢慢会见到的。否则,如果你对自己一点儿信心都没有,觉得“这个境界太高了,我不是这种根基。”自己一点儿都不进取、不学修,那永远都没有解脱的机会!你不可能有成就的时候。所以大家要“明白”,就要明白空性真理;要“见”,就要见到诸法的自性。

  大家不用到别处找,不要追求那些新奇深奥的事儿。越复杂、越深奥的,越不是真理,越不是真相。真相,其实很自然,很平凡。我们能吃饭、能睡觉,这就是。若是诸法的本性、自性不是空性,怎么能睡觉,怎么能吃饭呢?这都是空性的一种体现啊。这是我们从中要了知的。

  我们现在搞得那么复杂、那么深奥了,讲得越深奥越觉得殊胜,搞得越复杂越觉得有力量,“噢,太有力量了,太有加持了……”其实,佛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其实,真相很简单,如《大圆满愿文》里讲:“自心简易难信之秘密。”“自心”对我们来说为什么变成“秘密”了呢?对我们凡夫来说,自心就是一个秘密,因为自心“简易”“难信”啊!“难信”,就是难以相信的意思。为什么难以相信?因为太简单、太容易了,所以都觉得难以相信啊,这样就变成秘密了。其实它不是秘密,当下就是。

  佛也是为了引导众生,没办法。若直接让你认识,你也不明白。你一定要转几圈,那就让你猛转几圈,转、转、转,没找到,最后累了,也许那时候你就能相信了:哦,眼前的这个就是!你不相信眼前这个就是,当下这个就是,那你就绕吧。你一定要继续去找,那就找吧。找到最后,找不到了,那就是了!找不到的,这就是!其实,当下就是,没有别的了。但是,凡夫就要这样嘛,没办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自性       达真堪布)(五明学佛网:自性       达真堪布)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4.自相、自体与自性 

 净界法师: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济群法师:从住持三宝到自性三宝 

 楼宇烈教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演培法师:解深密经语体释 无自性相品第五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二章 回归自性的家园 

 法界法师:自性观音 

 陈兵教授: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张秉全居士: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明一法师:本源自性天真佛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六、不识自性,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五、顿断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