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为你细说如何背诵《金刚经》?诚邀您也加入到诵经当中来!


   日期:2018/3/26 16: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背诵金刚经?

  一、要熟读

  古人讲到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时这样总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有些同修介绍背诵《金刚经》的经验,是规定每天背几品,积少成多,但末学认为,即使这样,也必须要从熟读着手。这是因为:一是反复地朗读,会逐渐消除业障,为背诵金刚经打下必要的基础。

  《地藏经》云:“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背诵佛家经典是一个消业的过程。《金刚经》是助人福慧双修的经典,如果业障不消除一些,一上手就想着一步登天把经文背下来,功夫下得再多 ,今天背下来明天又忘了,作用是有但终究有限,二是反复地朗读,会建立起一种美妙的语感和好感,迅速拉近与《金刚经》之间的感情。大家知道,如果产生了语感,学习一种陌生的语言都不是难事,甚至很快就可以掌握,背诵五千多字的《金刚经》也是这样。三、是反复地朗读,金刚经不可思议的功德力以及佛菩萨的加持力更加明显。

  有人说大声读经会伤气,但佛经有别于世俗书籍的地方就在于它有殊胜的加持力,因此末学主张随文观义,有情感地、清楚地朗读《金刚经》,读得多了,你的内心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会升腾起一种豪迈感、责任感、紧迫感,在既没有师父逼着你,也没有人诱惑你的情况下,你会自觉发愿地发誓一定要把《金刚经》全文背诵下来。事情就是这么奇妙!

  二、要对比。

  《普贤行愿品》讲,我们无始以来积累的罪业如果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因此幻想读读几天《金刚经》就能背诵它,末学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反过来说,正因为业障重,而《金刚经》又是助力修学者福慧双修,所以更有必要把这本经典背诵下来!这样,讲究背诵的方法,变得十分必要。

  走完“反复朗读,建立语感,自觉发愿”这三个主要过程,有些人可能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有些人则可以大大缩短,后者应该是业障比较浅、根基比较好的人,这种人更应该珍惜多做佛事啊!总之,到了“自觉发愿背诵《金刚经》经文”这一步,把《金刚经》背下来已是指日可待。在具体背诵的过程中,要想准确地记住经文,除了上面提到的“熟读”,末学觉得应该还有“对比”。这是由《金刚经》经文的特点决定的。

  有些同修反映,《金刚经》的文字有些象是绕口令,不是一般的难记。比如,在第十七品中,是“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是“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是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着实让人绕来绕去,差别很细微,有些同修因此望而却步,放弃了《金刚经》的背诵,殊为可惜!

  其实,《金刚经》意旨深远,并非是一本啰嗦说教的书,而是黄钟大吕,直指人心!正如经中所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花香而散其处。”由是观之,《金刚经》很尊贵很尊贵,千万不要小觑了这本经!

  从全文结构来分析,《金刚经》主要是长老须菩提两次向佛问了同样一个问题:“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一一那么,佛前后又是如何回答的呢?修学者应该对比深思,从而悟入佛的知见。

  《金刚经》的缘起本来是须菩提向佛陀提问,解除心中的困惑,但你会发现,佛陀发问须菩提的次数更多,几乎每一次都是“须菩提,于意云何”,佛陀时时刻刻都在提醒须菩提不要分心,不要害怕,不要在四相与法相,非法相上再行纠缠,而是跟跟上佛陀的思维,“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获得解脱,从而提升修正水平,超越生死之海,直达彼岸。经文中不厌其烦的重复语句看似多余,实则体现了佛陀“善护念诸菩萨”,“善护嘱诸菩萨”的殷切之情,佛陀的加持也在其中!

  《金刚经》巨大的魅力还体现在简洁的一面。在第十三品中,佛陀反过来问了须菩提三个问题,经文的表达方式很是耐人寻味,须菩提回答第一个问题是“须菩提白佛言”,用了6个字,回答第二个是“须菩提言”,减至4个字,第三个字是直接作答“不也,世尊”,把须菩提的名号都给省略了,借助这些行文简单,精炼生动的文字,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直面须菩提在佛前保持了2000多年的“胡跪合掌”的姿势与场景,甚至可以领悟到,所有这些或繁简或深浅的表现形式与内容,都是佛陀千方百计对我们“如来灭后五百世”众生的慈悲救护,只要愿意与《金刚经》结缘,就可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沉睡着的觉悟能力,从而象须菩提尊者那样保持对佛陀恒在的恭敬!

  此外,经文中还多次提到,受持、书写、读诵、为人解说《金刚经》的功德分别如何如何,这些地方往往容易混淆,所以,经文在什么情况下是“其福甚彼”,在什么情况下是“其福甚多”,在什么情况下是“此菩萨甚前菩萨所得功德”,等等,只有一一罗列,通过对比,才能牢记准确!

  三、要猛记。

  《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又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

  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把本来很难说清楚的事情给说出来,并且说它一个彻底,展示已经开悟了的人的生活情调与其思维方式。这就是末学眼中的《金刚经》。

  经中有云:“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我等凡夫很容易执着于文字相,仅据文字就把《金刚经》看作义理不通或者不知所云,这一点,佛陀早就观察到了,所以直截了当地指了出来。总之《金刚经》处处体现了。佛陀超胜的智慧力和深广的慈悲心,我们凡夫绝对不能妄自猜夺,妄加评论!同时,别人把《金刚经》解释成这个样子那个样子,都不能代替你去亲自读诵、背诵、领悟金刚经!

  百岁人生,无非是三万六千天,即使一天读1部金刚经,也就是那么多。而如果集中时间一天读3部、5部,即使二者之间读经的总数相差无几,所产生的效果相对来说后者应该快得多,大得多。有位师兄坚持了大半年,读了500部《金刚经》,心力才有所提高,才走到自觉发愿背诵这本经典的地步,所以末学主张初学者不要心急。要知道佛陀“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陀在因地五百世当中就修了一个“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急什么呢?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修学者也要相对集中时间,下功夫背诵《金刚经》。

  ……我们在背诵过程中……,每一品的标题最好是略过不读,这也是慈悲昭明太子!实践了上述内容,再利用二三天的时间进行强化背诵,震古烁今的这部《金刚经》,揭示诸法实相的这部《金刚经》,就会装进你的大脑。《金刚经》不能帮助你直接找到一份工作,不能直接学好一样技能,但可以帮助你降伏自心,成为你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心理医生,指路明灯!背诵之后如果知道如何回向,那么你生生世世都有一部《金刚经》伴随左右了,恭喜你!随喜你的精进!!!取法乎上,得法乎中。作为佛法修学者,把金刚经全文给背下来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行住坐卧要与《金刚经》打成一片,要真正达到降伏自心的境界有所受用,还需要不断地磨砺,不断地放下,不断地融入,取除法我两执分别,乃至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无住相布施!

  如果在背诵时便于记忆,对经文作了一些文字记录,用过的纸请别乱扔,这也是对佛及佛经的恭敬!其他一些相关的体会,比如读经之后的回向,读经有所受用的一些表现,详见末学的另一篇拙作:初习《金刚经》的一些体会。探讨如何背诵《金刚经》的问题,却写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话,远不如《金刚经》那般意旨深奥,生动活泼,但法不孤起,仗缘乃生,请各位师兄包涵?《金刚经》开篇就介绍了佛陀的日常生活。为了给众生提供积累资粮的机会,佛陀“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事放佛就在眼前,那么平实,那么自然,那么安详,那么灵动,那么期待……言念至此,有什么理由不把《金刚经》背诵下来,各位?!(以上转载)

  《金刚经》是成佛之经,《金刚经》是所有大乘经典的精髓,《金刚经》是诸佛之母!!!正如本文所述:《金刚经》太尊贵太尊贵!!!在此真诚地邀请你加入到背诵《金刚经》队伍当中来!!!

 

  此文若有谬误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回向给原作者,回向给所有读者,回向给所有众生早证菩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