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智者非凡第1集 传递弥陀法音彰显弥陀智慧


   日期:2018/3/30 16: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传递弥陀法音,彰显弥陀智慧

  智者非凡 第1集

  传递弥陀法音 彰显弥陀智慧

  ——五谈我所认识的老法师

  主讲:刘素云老师

  2018年2月8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今天这个讲座的大题目是:智者非凡。

  副题是:传递弥陀法音,彰显弥陀智慧。

  然后下面有个小标题是:五谈我所认识的上净下空老法师。

  也许是巧合,今年1月4日,我想写这篇五谈我所认识的上净下空老法师。在没有动笔之前,非常巧,和师父老人家通了一个电话。电话里,我听到师父老人家爽朗的笑声,我特别开心。这时候就出了四句话,这四句话是这样说的:

  恩师今年二十九

  弘法利生显身手

  三十而立正当年

  率众无量极乐走

  当时这四句话出来以后,我立刻拿纸,我就把它记下来了。记下来以后,我自己一看,我觉得真挺好的。今年师父不是92岁嘛,这个给倒过来了。

  恩师今年二十九

  弘法利生显身手

  三十而立正当年

  率众无量极乐走

  我觉得这四句话真的挺好,明年师父应该是三十而立。昨天师父上人,现在说就不是昨天了,那就是1月3日,我写这个稿是1月4日写的。1月3日师父讲“信愿行”,第三个“行”,讲到“行”的时候,师父上人说了这么几句话,他说: 

  “我往生,大家和我一起往生;我见佛,大家和我一起见佛;我成佛,大家和我一起成佛。”

  听了这三句话以后,我非常受感动。我觉得,师父老人家这种博大的胸怀,这三句话里显示得淋漓尽致。我不知道同修们跟着听课的时候,听到这三句话有什么感觉,这三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每个人可能有每个人不同的认识。我是那样想的,这三句话表达了一个圣者的风采。2014年我第一次说出来“圣者、圣僧”这个词,我觉得,师父老人家的这三句话,正好彰显了一个圣者的胸怀和风采。当时我就想,因为是1月4日嘛,我说这是师父老人家给我的2018年的新年礼物,这是我又一个座右铭。我每次见到师父都有一个座右铭。我说这三句话,是我2018年新的座右铭。

  从2010年4月4日,第一次见到老法师,到今年的4月4日,正好是八年。我自己的感受是,这八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记忆的八年,是最幸福最快乐的八年,也是最辉煌的八年。

  我说到最辉煌的八年,可能有同修会想,你辉煌在什么地方?不就是你出名了吗?我自己不是这样想的。出名不出名,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我也没追求过出名,我也没想过出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就成了名人,这个也不是我所求来的。我这个辉煌是指什么?是指在我学佛的路上,我进步最快最大的八年,我的辉煌是指这个说的。

  在老法师的谆谆教诲下,我在不断地成长、进步。在学佛的路上,可以说我是从蹒跚地学走路,一点也不稳当,蹒跚地学走路,到后来一步一步的步履坚定,这有一个过程。这八年,可以说是我蹒跚学路,到步履坚定的八年。我由稚嫩变为成熟,越来越成熟了,我觉得我长大了。可能有同修笑我,刘老师你都70多岁了,你怎么还说你长大了呢?真的,我觉得我长大了,我懂事了,每一步都离不开师父的教诲。是师父的教诲,教我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学佛,最后怎么样成佛,这个我是从师父老人家那里学来的。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八年我逐渐成熟起来了,我没有辜负师父老人家对我的期望。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我都会坦然面对了,不会惊慌失措了。任凭外界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现在基本上能做到了,还不是那么尽善尽美,还需要继续努力。制心一处,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不会再被外面的境界转动了。这是我八年以来进步最大的地方。

  如果没有恩师的教诲,我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也不会有今天学佛路上的一点点小成绩,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思想境界。所以我说,思想境界的提高是经过历炼炼出来的,不是求来的,学都学不来。真是经过历炼,炼出了自己思想境界的不断提高。我从内心里深深地感恩师父上人,是老人家把我领着手,一步一步领到现在。八年的工夫,使我由稚嫩变为成熟了。

  今天是我第五次谈我所认识的上净下空老法师。在这八年里,我前面已经四次谈我所认识的上净下空老法师。每一次谈,可能都会遭到一些批评、攻击。但是我无所畏惧,今天我仍然要谈,第五次谈我所认识的上净下空老法师。

  为什么今天我要谈这个题目?一个是我去年年末,我就想到这个题目。因为没有时间,所以这篇文章就没有写出来。今年的3月31日,农历的2月15日,我一说可能同修们都知道,这是老法师的92岁生日。我想用这篇文章,来祝贺师父92岁生日快乐。

  另外,我讲这个题目,还有一个意义是什么呢?就是阿弥陀佛交给我两个任务。我认为是阿弥陀佛给我的任务,至于别人怎么样认识,那我不知道。我就按实际情况,把真实情况向各位同修们报告。阿弥陀佛给我两个什么样的任务呢?

  第一个,就是让我全心全力,为苦难的众生服务。

  怎么服务法?方法就是把《无量寿经》会集本和净土念佛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让更多的众生依照这一部经、这一句佛号得度。这是我的第一个任务。

  第二个任务,就是把一个真实的上净下空老法师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让更多更多的众生受到法益。

  这就是阿弥陀佛给我的两个任务。

  那么我感觉到我的余生,至于我的余生还有多少年,多长时间,我不知道,我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了。不管我有多长时间,在我的余生里,我要做的就是这么两件事情。其他的事情,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了,就是这样的。所以这一次我想第五次谈我所认识的上净下空老法师。

  那一天,和师父通电话,我向师父报告了。我说师父啊,我有个想法,我想2018年如果机缘成熟,我想讲《无量寿经》,师父您看合不合适,机缘成不成熟?师父非常高兴,说好好好,好好好。可能有的同修会说,你净打师父的旗号,谁跟师父说什么,师父都说好好好。我是这样想的,我理解师父说的好好好,是师父赞同我今年讲《无量寿经》,我是有根据的。

  虽然师父老人家从来没有跟我提过这个问题,但是我自己心里知道,几年以前,师父就很希望我能出来讲《无量寿经》。但是那个时候呢,一是我前些日子,去年的四月份,跟大家交流时我说了几点,我没出来讲《无量寿经》的理由,那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我实在脱不开身,我没有时间。因为那三年半,我是全力以赴照顾我老伴子,没有时间出来讲《无量寿经》。基于这个原因呢,这一次我向师父报告,我告诉师父,现在有同修发心替我照顾老伴子,我可以脱开身了,这样我就想办我要办的,也是我想要办的这件事。师父非常开心,非常高兴。我从师父的电话的声调里,我能感受得到。如果有人说我吹牛,那我这个牛还得吹,我认为是真的。

  因为老人家非常理解我处境的艰难,所以老人家虽然希望我讲《无量寿经》,但是一次都没有面对面地和我直接提出来过。但是师父心里想的,如果说师父想的东西我知道,我说这个我知道,肯定是真的,我不会瞎编的。我从这件事,我也深深地感到,师父老人家的慈悲。因为他理解我的难处,不想说出来让我为难。尽管师父想让我做这件事情,但是他从来没跟我正面说过。

  我每次去香港,都在师父的讲经那个屋里,面对面地听师父讲经。因为师父讲经那个地方,面积也不是太大,如果去的同修多了,是装不下的,也只能装十个八个吧。但是每次去,我都受到特殊优待,每次都让我到师父的讲经室里去听师父讲经。说实在的,每一次坐在师父的对面,听师父讲经,那时候我心里比较难过。为什么呢?因为我和师父是面对面坐着,是斜着一点,斜着面对面,我距离师父大约也就不足三米远吧。因为它就那么大个地方。我坐在那么近的距离,我听师父讲经,我听不到他发出来的声音。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香港的同修提出来,我说我能不能不在室内听,我到外面。因为外面还有两个房间,可以就像现在咱们看电视这样,到那儿也可以听。因为那个声音,是经过放大器放大的。我坐在师父那屋里,师父从嗓子里发出的那个声音,就我不足三米远我听不清楚。如果说我一点听不见,不是,听不清楚师父说什么。那个时候,我心里就很难过,可以说是一个耄耋老人,还在第一线里拼搏。而我们作为晚辈,却在享师父的清福。觉得非常自责、无地自容,特别汗颜。我当时坐那真是如坐针毡,这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所以那个时候我曾经做了一件,我认为是傻事吧,也是聪明的事情。我曾经求过阿弥陀佛,求过观世音菩萨。我跟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说,请佛菩萨帮帮我,能够让我有脱身的机会,我想干我想干的、我应该干的事情,现在我实在没有这个能力。也可能是心诚则灵吧,在我求了观音菩萨、阿弥陀佛之后,时间不是太长,这面就有佛友发心,要替我照看老伴子,让我出来弘法利生,让我带着老伴子过这面来。我当时没有答应。为什么没有答应?因为我知道照顾我老伴子,是一个多么艰苦的工作。因为我照顾他三年半,就这种状况三年半了,所以我觉得我深有体会,照顾这样一个有病的人,多么辛苦,特别特别艰难,不容易。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我这一生不希望麻烦任何一个人。我自己能扛的我一定自己扛着,我不会对任何人说的。所以第一次这面的同修请我过来,我就没有答应。

  一年以后,也就是2017年,这个同修又一次给我打电话,而且是不止打了一次,再三地跟我说,老师你过来吧,你一个人实在太辛苦了。可能她听了我以前讲的光碟,我跟大家讲故事,讲了我和老伴子坐12个小时,大概他们听了以后深有感触。后来我来了以后,这个同修跟我说,她说老师我听了以后,特别心疼你,你说你该多么不容易。你到我们这面来,大家轮流替你照顾老伴子,你不就能轻松一点嘛,你也七十多岁的人了。

  在她再三请求之下,身边的护法居士也建议,说人家这么诚心诚意地请你,你再不去,好像有点不对,去吧。就这样,我是去年的6月20日,从哈尔滨过到这面来了。我从来到这里以后,真是,我轻松了。我来的时候是什么状况呢?当时到的那天,我从哈尔滨,是佛友开车把我送过来的,大约是开了10个小时。来了以后,因为给我安排住在三楼,我从一楼上三楼,我上不去。那个同修看了,又一次心疼我了,说老师你看你都这样了,来了连三楼都上不去。我是歇了两歇也不是三歇,我才从一楼上到三楼。没上楼之前,我就跟她提出一个要求,我说你能不能给我安排到一楼?出来进去方便。实际上那时候我心里知道,三楼我上费劲。但是一楼没有,一楼都是佛堂。后来我想那也别出难题,慢慢来吧。所以第一天来,我费劲巴力地上了三楼。

  她这面有山,它有一个小小的坡,都不叫山坡,通过那个小坡就可以上山,山上有很平的一段路。那一天,同修说,老师,咱们上山上去转转好不好?实际上当时我知道,我上不去。我说了,那山可能我上不。她说,不高,就一小段小坡,上去以后就是平道了。我说那试试吧。我真的不好意思再说我上不去,我们几个就去了。就是那么一个小坡,我可能歇了不下十次。走两步,我就站一下喘一喘。我还怕让他们看出来我上不动了,我就东张西望地装模着我在看山,我说看一会咱们再走,在每个地方看它都不一样。实际上,我这是一种打掩护。

  我去年六月下旬来到这里的时候,身体状况就是这样。来到这里以后,同修就把照顾老伴子的任务,完全承担过去了,根本就不让我着边了。你就是静养、静修,我的任务就是静养、静修。然后,佛友就完完全全地把老伴子带走了,带到另外一个房间去了。我住三楼,我老伴子住小平房。这目的一个是我老伴出入方便,再一个也不让我离得太近。她说离的太近,你就老惦念,老过来看。干脆不让你看,你就搁楼上猫着,你就静养、静修,这就是你的任务。

  所以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应该是快八个月,八个月我就是这么过来的。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我身体恢复的状况是满好的,吃的及时。我过去大家都知道,我不是一日一餐吗,后来因为香港同修给我配的中药,有的需要饭前吃,有的饭后吃。所以这面同修就强迫我,老师你必须吃三顿饭,你哪怕比划少吃一点,也要按照吃中药的规矩来办。所以后来,我就吃了一段时间的三餐。真的,我吃三餐实在是不习惯了,因为都四五年吃一餐了,结果一下子变为三餐。那怎么办呢?我就减量,每一餐我就吃一点点。但是他们又看出来了,又觉得我吃的少,所以每天吃饭前,把我要吃的饭菜都给我弄好,直接给你盛好,摆在你面前,你就得吃这些,这是任务。所以我吃饭都成了任务。

  后来吃了一段,那个时候我告诉大家,我恨不得把我手里那点中药,我一天都给它吃了,我好减餐。结果,比如说两次吃的中药,我就给它合上一份吃,这样时间不就短吗。吃完了以后,我赶快报告,我说我报告,我提出申请,我中药吃完了,我可以吃一餐了。同修想想,不行,还有别的呢,还有!我说你咋没告诉我,要告诉我,我就不这么猛着劲吃了,结果胡噜胡噜把这份吃完了,还有新的没吃呢。后来再三请求之下,我打了口头报告,没打书面报告,我请求了不下三四次,最后同意我减一餐,可以把晚餐减掉,早晨那餐不能减,所以现在我就是吃两餐。

  因为到这来以后,这边的佛友照顾得太周到了。第一,老伴的事情不用我操心了,这样我的体力就能恢复了。所以现在大家可以感觉到,这一段时间,我和同修们交流的机会多一点。过去可能一年两年,都没有一次出来交流的。没办法,我就挤时间,自己创造机会,怎么也得让同修们看看我,露个脸。现在,我就比较潇洒自在了,我有时间来和同修们交流了。但愿老太太磨叨点,大家别烦我。要烦我,你们告诉我,在网上可以发短信告诉小于,小于转达给我,咱们就少交流点。

  去年四月份我去香港,在那之前我病了,病得挺重。我除了不得病,病一次基本上就是要死要活的,就到那种程度。四月份之前我就病了,为什么四月份我还是去了香港?在去之前,我犹豫了,我就想这一次我身体是这样状况,我能不能去香港?我去了以后,师父能不能为我担心?如果我去了,师父一看我这样赖赖唧唧的,师父老人家会替我担心的。所以我犹豫去、还是不去,一直到都剩三四天了,就按我们原定的时间,我还下不了决心。

  后来为什么下了决心?因为我知道师父要去英国汉学院,我不知道还有多长时间,师父再回到香港。因为这个时候,我已经三年半没到香港去见师父了,真的很想他老人家。我想老人家也很盼我去香港,我真是这样想的,不是我自负。这个时候我就想,如果我这次不去香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见到师父了,这是我的真实想法。所以我自己最后的决心,就是这么下的。这一把我就豁出去了,我一定要去,不管结局是什么样的。但是当时心里有个底,阿弥陀佛没告诉我要接我走。就有这个底,所以我大着胆子就去香港了。

  实际上在香港那儿呆那几天,真是我病最重的几天。那个时候,香港的同修都看出来,尽管我装着若无其事,挺着,但是还被发现了。后来给师父调整身体的有一个小大夫,年轻的小同修,他跟我说,刘老师,我接触师父这么长时间,我第一次看见师父着急是什么样子。我就笑了,我说师父老人家还会着急?老人家永远在定中。小医生跟我说,他说不是。我说你说说,师父因为什么事着急了。他说你来了以后,师父发现你身体不好,师父就跟我们几个人说,你们谁能给刘老师调整身体?他说,我赶快说,我能。师父转了一圈回来又问,你们谁能给刘老师调整身体?他说,我又说了一遍,师父,我能。师父又转了第三圈,回来问的是同一句话。所以小医生告诉我,因为他比较年轻,估计也就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岁。他说,刘老师,师父转了三个圈问我们三遍,谁能给刘老师调整身体?他说当时我看出来,师父真着急了。我说我这次不该来,我来给师父添麻烦了,让老人家还得为我担心。他说现在你得调整。在香港那次,这个小大夫给我做了一次按摩。他说刘老师你必须得做,这是我的任务,我必须得完成。我要不完成,我没有办法向师父报告。

  我就在这种情况下去了香港,师父为我担心了,我就觉得非常抱歉。那么大岁数老人家了,你看因为我的身体状况,让老人家那几天很操心。小医生告诉我,他说,你没看吗,每当用餐的时候,师父的眼睛是不离开你的,可能每天都在观察,刘老师今天情况怎么样。

  我再讲下面这个例子,我想大家会感动的。什么例子呢?我从来到香港去,我不给师父添麻烦,我从来不要求单独地见师父,让师父给我开示开示,或者是给我写个墨宝,这是没有过的。

  我唯一的一次,我跟香港同修说,能不能安排我单独见一次师父,我有事情要跟师父说。因为那件事情,就当时来说,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不说我没隐秘嘛,可能我的秘密也不是什么秘密,因为那个事情在没办成之前,我不想把它宣传出去。香港同修非常理解,可能他们想,刘老师来这么多次,从来没提过任何要求,所以当时就说可以。然后我记得,那一次就安排师父我俩在六和园单独见面。他那个六和园院里,我说曲径通幽啊,小道弯弯转转的,然后一块小菜地、一块小菜地,特别清净。我挺喜欢六和园的。师父我俩就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边走一边聊。那就是我唯一的一次提出要求,我要单独见师父。

  这一次,我到香港以后,师父是每天早晨用早餐前,在外面散步。老人家的生活特别有规律。这个时候就是我陪师父的时间,每天师父下去遛弯儿了,我就下楼陪着师父,基本上就我们两个人。如果有其他的同修,我现在说的我不知道对不对,是不是香港的同修有意识地和我、和师父之间拉开一段距离,不是那么紧紧跟在后面。我就想,真得感恩香港同修,他们非常理解我。实际上我没有什么秘密要跟师父说,每次都是师父和我说,告诉我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就想,那个就是师父每天早餐前对我个人的开示,我就给起了这么个名。

  有一天早晨,我都准备好了,我看快到点了,师父快出来了。这时候,香港同修过来跟我说,刘老师,今天早晨师父不出来遛弯儿了,师父老人家想请你上楼上去,他在楼上等你。我说那好,然后我就到楼上去了。当我上楼的时候,师父已经坐在那等着我。我说师父呀,今天不遛弯儿了?师父说今天聊聊天。我就和师父斜着一点的,面对面地坐着,然后师父就跟我开始聊天。

  我跟大家说,我就用聊天这个词,实际上就是一种郑重其事地非常重要的开示。应该是这样。你们想不到,师父这一天早晨对我的开示也好,聊天也好,聊了多长时间?我今天坐那算一算时间。我原来跟大家说四个小时,实际上错了,五个小时。我和师父我们两个是六点半开始,面对面坐着开始聊天的,聊到七点半。应该七点钟是师父用早餐的时间,到七点钟了,工作人员上楼来告诉师父,师父啊,该用早餐了。师父一声没吱,也没停下来说话,接着和我说。那个工作人员就下楼了。又过了一会儿,大约也就是15分钟左右,工作人员第二次上楼,跟师父说,师父啊,该用早餐了。师父又没吱声,还是接着跟我说。我瞅瞅那工作人员,瞅瞅师父,我也不能插话,插话不礼貌。

  第三次那就快七点半了,工作人员第三次上来请师父用早餐。这个时候师父站起来了,说了一句话,饭是可以不吃的,话是要说的。我看老人家特别严肃,真是一脸的严肃。这个时候我就来了一点小智慧,耍点小聪明。我寻思怎么办呢,这师父说“饭可以不吃,话不能不说”,我也不知道师父还要说到几点啊,这饭怎么得让老人家能吃。我就像小孩撒娇一样,我说师父啊,我今天早上,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饿得慌,咱们去用早餐好不好?因为师父他知道我是用一餐的,师父瞅瞅我。我说师父,今天不知道什么特殊情况,我就是感到饿。今天您老人家用早餐,我也去借点光,我喝碗粥行不行?师父笑了:好好好,好好好,用餐吧,用餐吧。就这样,是三次请师父去用餐,我还耍了点小计谋,才把师父请到楼下用餐的。

  在那一天早晨,我陪着师父,我真是守信用,我喝了一碗粥。我就想我要不耍点小计谋,师父也不下去吃饭,这可怎么办呢?

  吃完饭以后,我想师父是不是就应该回寮房去休息了。你说从早晨六点半一直到吃完饭,这都七点半吃饭,都快吃完了,就快八点了嘛。我说师父啊,你老人家回房休息一会呗。师父没表态,也没理我,甚至连瞅我都没瞅,也没离开这个饭桌。因为我们都坐那,刚吃完饭,工作人员把碗捡下去了,我们几个搁这坐着呢。师父就接着上面的话题,接着往下说。这回我就不敢耍小伎俩了,那师父有多少话要跟我说,我也不知道哇,那听着吧。然后师父就跟我聊。

  你们说聊到几点?就算我们八点吃完饭,聊到十一点半。十一点半是我们开午饭的时间,工作人员又来催了:师父啊,该吃中午饭了,该用餐了。师父说,怎么这么快又吃饭了呢?老人家他觉得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又吃饭了?我说师父啊,那到点了,咱们就去用餐吧。师父说好好好,好好好。就是这样,你算算,假如说六点半到七点半,这就一个小时。然后从八点钟,我们又聊到十一点半,一共大概是五个来小时吧,就是这样。这一上午,老人家不停地跟我说,我当时心里就想,老人家呀,老人家呀,我三年半没见到您老人家,您究竟有多少话要跟我说呀。他心里那个话就像山泉水一样,潺潺地流出来。你没有办法打断老人家的话,你只有认真地去听。因为我知道,我见师父一次不容易,师父要跟我说的话真是很多很多,我必须得认真听。

  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当天听师父跟我聊这几个小时的时候,我是什么样。我的眼前是朦胧的,就像雾挡着一样,前胸后背往下淌汗。那真是淌汗啊,淌流儿了,不是说出汗了,我估计可能有点虚脱。但是我心里警告自己,你一定要坚持住,一定要把师父跟你说的话,要听清楚、听明白,这是一次机会。你想想,师父给谁开示,开示四五个小时啊?我是不是偏得,是不是这样?所以我如果不把师父跟我说的那些话,听明白、听懂,因为我知道,我听明白我得落实啊,如果我听不明白、听不懂,我怎么去落实,是不是这样的?所以我那天真是强挺着,我认为是佛力加持。如果没有佛力加持,那天我坚持不下来,我肯定会晕倒的。但是我没有晕倒,五个小时我坚持下来了,而且我把师父跟我说的话,我都记住了。

  一会儿我可以跟你们学,你们看我记得对不对。那也可能有同修说,老师,我们也没听着,你说的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当时师父给你说的。有一条你们应该相信,刘老师不说谎话,我听多少,我就跟你们学多少。可能我说到这,同修们非常关心,五个小时,师父老人家都跟你说些什么?如果不保密的话,能不能跟我们学学?真的不保密,我听了师父跟我说的这五个小时,可以说,是我余生特别特别受用的,使我特别特別地加深了对老法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我觉得这个老人家,按我2000年的时候,我自己的称呼,这个“老爷子”实实在在的不简单。我说他是“当代可遇不可求的一位圣僧”,一点不过分。不管别人怎么批我、骂我,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我的说法。

  那一天师父跟我谈了以下这些内容,我就想到哪,说到哪。

  第一个内容,重点跟我谈的是关于汉学院的事情。

  师父老人家到了晚年,可以说建立汉学院,推广汉学,把汉学推广到全世界,让汉学不但救中国,而且要救世界,这是师父的一个悲心宏愿。这是老人家晚年的第一个悲心宏愿,我觉得我用这个词是不过分的。师父对我说,中国五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所不能相比的,也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不能取代的。就像我昨天说的那样,师父说中国是一个千年老店,而其他的国家是街头小摊。汉学将来必然在全世界弘扬。师父是这样说的,现在是全世界各国都学英语,我们国家不也是这样嘛,很多孩子都学英语。他说,将来全世界都学汉学,将来汉学在全世界发挥的作用,要远远超过现在英语发挥作用。就是汉学一定能超过英语。我觉得老人家这是高瞻远瞩,将来一定是这种样子的。说这话时,老人家从他的话语当中、从他的眼光当中流露出来的,让你看到的是满满的自信。他相信汉学将来在全世界,一定会发扬光大,一定会造福于全人类。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觉得如果身边的听众要是有心,他一定会受到感动。因为当时,我们在听师父这段话的时候,有三四个人在身边吧。至于其他的人,听没听进去、听没听懂,我不知道。我觉得这一次,如果五个小时的开示,坐在师父的身边,没听进去、没听懂,真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反正我是认真听了,我不能说我全听懂了,大部分我是听懂了,我知道师父在跟我说什么。

  师父说,要有一种紧迫感。为什么呢?因为汉学,那是咱们国家的。他说现在,就在国内,懂汉学的人太少太少了,能够教汉学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他说,现在能找到的会教汉学的老师,现在满打满算,还能找出十个八个的。但是这些能够教汉学的老师,都已经是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老人了。他说如果再过十年,这些能教汉学的老师,这些老人们一个个都离开人世了,那就找不到教汉学的老师了。他说学生要学汉学,没有老师教,那怎么办?那汉学很可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就荒废了,就断掉了。他说如果汉学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断掉,我们是历史的罪人,对不起后世子孙、对不起祖宗。祖宗留给我们这么优秀的文化,我们把它断掉了,后世子孙得不到了,我们也对不起后世子孙。老人家说这话的时候,真是非常深沉、语重心长。老法师告诉我,他说我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情,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一定要培养人才。这个人才就是能教汉学的人才。用现在还能找到的这十个八个老师,能培养一批人才。他说哪怕能培养出十个八个也好,使汉学不断流。

  他说再一个,培养能读懂古书的。比如说,咱们现在称之为国宝的《群书治要》。他说,书留给后世子孙了,如果没人会读,那这书就是一堆废纸。老人家真是高瞻远瞩,他说,必须得有人能读这个书,然后再继续一代一代地往外传。他说这个任务,就当前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所以老人家也正在干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这不建立了几个汉学院嘛。一个是马来西亚的汉学院,一个是英国的汉学院,一个是斯里兰卡,还有香港。据我知道,可能已经建立了几个汉学院,现在都是正在运作过程当中,还不是非常成熟,没有完全步入正轨。这也是老法师稍稍有点担忧的事情。

  这个如果我说错了,我负因果。因为这个是我的感觉,如果我感觉对了,我跟大家说的就对了;如果我感觉错了,那是我理解错了。在老法师和我聊这几个小时的过程当中,说到汉学院,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师父有那么一丝丝的担忧。

  我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因为师父他说,我毕竟年龄大了,90多岁的人了。话不一定是原话,意思是这样的。他说,有一些事情,我不能去亲力亲为了。“亲力亲为”这是师父的原话,说我因为年龄大了,有些事情我不能亲力亲为了,这就要靠你们,靠后来人去具体地做了。他说我只能把我的想法,跟大家说说,给大家出出主意、指点指点。他说我就能做这些了,你要让我自己亲自去落实这件事情,没有那个力量了。人老了,毕竟年龄大了。他说,现在这件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我认为师父担忧的就是在这儿。

  师父说,如果这件事情办成功了,所有参与这件事情的人功德无量。这个功德无量,无量到什么程度?他说你怎么想你都想不出来,功德大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你要把这个事情办成了,所有参与这件事情的人功德无量。

  如果把这件事情办糟了,就不是功德无量了,是什么?那就不是简简单单地造作业障,造业了,而是罪业。因为这个事不单是国家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也是全人类的大事。因为只有中国的汉学,中国的灿烂文化,能够救中国、能够救世界、能够救人类。你说这个担子该有多么重?所以我就想,但愿现在正在办这件事情的人,能够听明白老法师这句话。我们当然不是去求什么功德,我们一定要对得起祖宗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对得起我们的后世子孙。如果这件事情做不好,我们真是造大罪业了。

  老法师晚年的这个悲心宏愿,是否能够圆满地实现,那就看众生的福报了。众生的福报厚,这个事就成功了;众生的福报薄,那就搅和黄了。就这么两个结局嘛。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件事情的人,包括我们在内,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是不是应该有力出力,是不是?你有多大能力,你就出多大能力。你一定要输入的是正能量,不要把负能量输入进去,不要搅和。

  老法师说,把汉学院推广到全世界,让汉学为全人类造福。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感到自豪,也应该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能不能承担起这个重担?如果我们承担不了这个重担,应该这样说,我们不配做炎黄子孙。

  老法师跟我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有个想法,也可能是妄念吧。我就想,汉学是中国的,是我们的国宝,现在要为全人类服务,那汉学的中心应该在哪?我当时心里就起了这么一个念头,我认为汉学的中心应该是在中国。因为汉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真的希望在中国能够建立一个世界级规模最大的汉学院。而这个中国的汉学院,是世界汉学院的中心,这是我的一种期望,但愿我的期望能够实现,能够落实。我个人是没有那么大能力,我想我心里的这个想法,咱们就说想法,别说愿望了,也应该是师父老人家心里的一个想法。老人家一定很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够规模的汉学院。这个如果我理解错了,是我个人的责任,我自负因果。

  这是老法师和我说的最多的,用的时间最长的一件事,关于汉学院的事情。

  第二个内容,关于《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我是这样认为的,是老法师晚年第二个悲心宏愿。老法师对《群书治要》是这样想的,他说,现在我们手中的《群书治要》,是中国历史的一半,一部分,它不是完整的中国史。所以老法师的一个愿望,就是能培养一批人才,续写《群书治要》。然后把一部完整的中国史,呈现给我们的后世子孙。所以我说,这是老法师的第二个悲心宏愿。

  老人家一直对这个事情念念不忘,逢人便说。他现在公开开示,一个汉学院,一个《群书治要》,基本老法师是不离开的,是不是这样?

  这个事情,续写《群书治要》,不是一个小工作,这是一个大工程。当时我一听,这个工程可以说是浩大工程。因为做这个工作,要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你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个事你肯定你办不来,你不会、你不懂。

  第二个,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你就续写嘛,原来的(现在的)《群书治要》,写到哪朝哪代,你要接着往下继续写,一直写到现在。你没有渊博的历史知识,你也做不来这件事情。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你得有发心。如果没有大的发心,舍己,舍掉自己为这部《群书治要》。你没有这么大的发心,你办不了,可能你会半途而废的。这个东西不是吹口气儿啊,一吹就出来了,那是很费工夫的一份工作。这不是哪个人的力量就能办成的,他一定要有一个大一点的团队,这个团队必须是和谐的、团结的,齐心协力来做这件事情。另外更重要的是,有老祖宗的加持,有佛力的加持,有护法神的护持,这件事情才能做好。

  我记得前些日子,刘余莉老师过来看我,我俩聊了将近两个小时。我俩真是坐那聊天,好长时间没见,见面也挺亲切的。我说感恩刘老师,你过来看我。我俩那天聊天,主要聊的《群书治要》。我跟刘老师说,我感觉做这件事情,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你这个团队的领头人非常非常重要。他的素质一定是比较高的,一定是不自私自利的。如果有一点自私自利之心的人,这件事情不会办好的。我俩那天谈了很多,我说希望以后能办这件事的人,多一点大公无私,少一点私心杂念,我想有人会能担此重任的。

  这是师父的两个悲心宏愿,我心里特别清楚,我知道这是师父上人他老人家晚年最想办成功的两件事情。正因为我了解师父、理解师父,我对师父才更加尊重、更加爱戴。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他那种思维的敏捷,那种睿智,92岁的老人,我看现在六七十岁的人也比不过他,甚至三四十岁的人,也未必能比得上师父。思维那个清晰、那个敏捷!我听师父跟我聊这些,我得瞪起眼睛认真听,否则的话,我的思维跟不上师父的思路。所以这样的一位老人,值不值得我们尊重,值不值得我们爱戴?我真的心里默默地想,我今生55岁以后我闻到了佛法,我又遇到了这么一位好老师,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大的幸运。什么磨难、什么苦难,那根本都不算个事儿了。所以一闻佛法,二遇恩师,我一生有两件这样的幸事,就足够了。这是师父老人家跟我谈的第二个内容,关于《群书治要》。

  第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培养弘法人才。

  这是从我见到师父以后,这八年多来,我听到的最多的话题。每次无论是师父开示,无论是师父讲经,还是我们个别聊天,师父总不离关于培养弘法人才的话题。

  师父上人今年是入佛门66年,讲经说法59年。可以说老人家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培养弘法人才的工作。大家能不能记得,老法师经常提到,在他的将近一生了,他遇到过两次培养弘法人才的机会,但是都因为某些障碍没有实现,老法师一直感到深深的惋惜。他说如果当年,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培养弘法人才,现在在全世界能够讲经弘法的法师,那就不只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甚至更多了。

  现在大家知道,讲法的法师真是不多,太缺少了。所以师父说,如果那两次机会抓住了,不失去,那培养出来的人才,你看当年如果培养出来十个二十个的,然后十个二十个再去培养,这不就翻番儿嘛。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有多少个成熟的法师讲经弘法,那就有了。现在看真正能出来讲经弘法的法师不是太多的,也可能有的法师能讲,他没出来讲,这也可能。但是就目前看,确实是缺少弘法人才。师父非常希望净土法门能够有接班人。师父说,不管是修学哪宗哪派的,做老师的都希望自己有传人。但是这个传人又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个你着急也不行。我知道师父老人家特别希望有人能够接净土法门这个班,到目前来看不是那么太尽人意。

  对于这一点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他说,“我希望我的学生能超过我”,他说,“一个老师如果不希望他的学生超过他,他绝不是一个好老师。”就从这一句话,我们能不能看出老人家那种胸怀的博大?我老说博大的胸怀,这个博大,我都不知道再用什么词来形容了。老人家真的他真心诚意地希望他的学生、他的弟子能够超过他,能够担起净土法门接班的重任。我真诚地希望能早早地实现老法师的这个愿望,让老人家心安,让老人家感到欣慰。所以我说净空老法师是“一位伟大的老人”。真的在我的词汇里,我真找不出更合适的了。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老人,我为能够遇到这样一位伟大的老人,一位这么伟大的好老师,我真是深感庆幸和自豪。

  关于培养人才的问题,我们大家都会有感受的。因为老法师在讲经说法的过程当中,经常提这个事情。老法师是一位把自己的全身心都献给了佛教事业的可敬的老人。

  第四个方面内容,关于求生净土。

  念佛求生净土,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话题。就这一次,我跟师父(2018年1月)4日通电话的时候,师父再三嘱咐我的:“好好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大事。”我赶快告诉师父,我说师父您老人家放心,我一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去亲近阿弥陀佛。我必须得坚定地向师父老人家表态,让老人家对我放心。

  关于培养弘法人才,我们就先说到这。也就是说,师父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理解师父心里的愿望,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自己好好思索思索。跟师父听经、学经这么多年,在这方面我们自己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当然了,不是我们去争什么,是不是?就是我们一定要老老实实做老法师的好学生,让老人家放心。

  我这次和师父通话,师父最关心我的就是:“告诉你,一定要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一定要回归极乐净土。”

  这是老法师(2018年1月)4日这天跟我通电话最殷切的嘱咐,我听明白了。这个重要的时刻,师父跟我说这么多话,一定是最最重要的开示。所以其他的我都可以全不介意,我就把这句话记住了,就对了,我就按师父的教诲去做了。

  这一次关于《无量寿经》和念佛法门,老人家说了很多。我归纳一下,提出了几个重点跟大家说说。就是这么嘱咐我要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那不是一句话,而是说了一大段。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呢?我不能一一去学,我就把他中心意思告诉大家。

  中心意思告诉我们,《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论中,能度众生一生成佛的第一经。你就记住第一经是《无量寿经》,是一生成佛的第一经。这是第一个内容。

  第二个内容,念佛法门是能度众生一生成佛的第一法门。一生成佛的第一法门。好记,一个是第一经,一个是第一法门。

  第三个内容,在末法时期除了这部经、这个法门,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三个重点,末法时期除了这部经,除了这个法门,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想想李炳南老师临往生前对他学生们的嘱咐,跟这个意思是一模一样的。师父嘱咐我,说对这部经、这个法门要坚信不疑,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并且再一次嘱咐我,不但要独善其身,还要兼善天下。一定要弘扬这部经,弘扬念佛法门,让更多的众生听经闻法,能够早日得度。

  这就是师父对我个人的嘱咐。我把师父的嘱咐一一铭记在心,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这是第四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念佛求生净土。

  第五个方面的内容,关于中国出圣贤。

  说到中国出圣贤,老法师心中的那种喜悦,我跟大家说,用一个词儿——溢于言表。他说到中国出圣贤的时候那个高兴呀,真是,老人家很少看到他高兴到那种程度。所以我就用了“溢于言表”,那种开心的笑,就像天真的孩子似的。老人家告诉我,习主席是救中国、救世界的当代大圣大贤。老人家说,习主席有能力力挽狂澜。因为什么?现在世界乱,大家都耳闻目睹,我们都看得很清楚。所以老法师说,习主席有能力力挽狂澜,能够拯救中国,能够拯救世界。这是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六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台湾。

  老法师说,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祖国一定要统一。接着老法师说,不能搞台独,不能搞台独。说谁搞台独,谁就是人民的罪人、历史的罪人。然后老法师对台湾回归祖国以后,还有一幅宏伟的蓝图。在这我就不说了。关于台湾,老法师就说,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祖国一定要统一。这是第六方面内容。

  第七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

  老法师告诉我,澳洲图文巴的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试点工作经过13年的努力,已经成功了。图文巴的实验已经成功了,经过13年的努力。怎么认为成功了呢?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和高度赞扬。老人说下一步,我们再搞一个省的试点。老人是这么说的,真是掰着手指头跟我说,他说第一个呢是汤池小镇,那是一个镇的试点。十几年前这个试点搞成功了,这汤池小镇是一个镇。然后这个图文巴是一个市,这个市的试点工作也搞成功了。他说下一步,咱们再搞一个省的试点,一个省成为多元文化和谐示范城。

  后来我就笑着接了一句,我说师父,这个搞成了,接着下一步再搞一个国,一个国家成为一个和谐文化示范城,那就全了。一个小镇、一个市、一个省、一个国家 ,我说你看多好,全了。师父也笑了。

  我通过师父这一次跟我聊的这么多东西,我真的在默默地想,这个老人家,他大脑里藏了多少宝,你看师父给大家讲经说法,没有讲稿的,他立着那个是经文,他没有讲稿。所以师父真是一个特殊的大脑,真是大智慧之人。我才知道什么叫大圣大贤,什么叫大智慧之人,这就是榜样,就在咱们眼前。可是有多少人认识了?这么多年师父多难呐,大家知道吗?

  如果这些个试点一个个都搞成功了,你说世界怎么样?肯定和谐了。把这四个试点,如果做成功了以后,推向全世界,一个一个地都变成和谐的了,那整个世界不就和谐了吗?那世界和平就指日可待了,就不是梦寐以求的求不来了,是不是?那就指日可待了。所以师父跟我说的这个过程当中,我就觉得我好像眼前有一个图画,一幅一幅美丽的图画。讲到这,一幅美丽图画,讲到第二个内容,又一幅美丽图画。特别美,是一种享受。

  这次见师父,老人家五个多小时的开示,让我受益良多,终生不忘。我真是暗暗下定决心,不管我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抱着为法捐躯亦坦然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把一个真实的上净下空老法师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这是我余生必做的两件事情之一。

  前些日子写《无量寿经》的讲稿,我就想那个讲稿里提到了“五难”。一共是五个难。有这么一段经文说:“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总结一下,这里面可能是五个难。和现实对照,我觉得样样都对号,和我们现实生活,是不是这样。我想简要地跟大家说,这“五难”是怎么回事。

  第一难,如来示现在世间,难值难见。

  这什么意思?就是不容易见到。一个是不容易见到,然后呢,因为如来示现在世间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多数人的因缘成熟了,佛菩萨才能应感应来示现。如果因缘不成熟,佛菩萨是不来示现的。这是一个条件,能达到这个条件是一难,就是佛菩萨的示现是难值难见的。

  在我的心中曾经有一个疑问,什么疑问呢?我就想三千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现,他为什么不在中国示现呢?

  因为什么,我想的比较简单。中国人口和印度人口应该是差不多,那为什么在印度示现,没在我们中国示现?就这个答案我找了很长时间没找到。后来,听老法师讲经,这个答案我找到了。大家是不是想听听为什么?大概你们心中也有这个疑惑吧。因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是在同一个时代,但是它是两个地区。中国在这个地区,印度在那个地区。就当时的情况而言,中国地区的人善根福德没有印度人深厚,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是这样的。 

  从经典上看,印度当时是宗教之国,他们当时学术发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但是他们比中国早了五六百年,就是他们走在中国的前面了。当时印度人在学术上超过中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成就,中国的成就只限于人道。而印度的成就,天道,他知道。当时印度有96种教派,他们一般都是修定的,他们的定功高的时候能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那时候中国人没达到这个境界,所以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印度的一个根本原因。这个答案我找到了。

  后来我还有个疑问。我就疑问,为什么阿弥陀佛的助手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不是西方三圣嘛。这个答案呢我也找了一段时间,前两个月我把这个答案找到了。

  为什么?因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心胸广大,他是对整个虚空法界的。因为一尊佛,他是主管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像释迦牟尼佛主管我们娑婆世界,这是一个大千世界嘛。那他身边的菩萨们,也就是限于他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一个教区。而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他是对整个虚空法界的。阿弥陀佛的心量,他的四十八愿,是对整个虚空法界的。所以他的助手,也必须是大心量的助手。我这两个答案我都找到了。

  在中国差不多与释迦牟尼佛相去不远的时代,我们中国人是什么样的本性呢?是仁慈孝悌。在那个时候,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仁慈孝悌的本性,所以感召的是孔子、老子、孟子,在那个时代示现在我们中国。如果他们示现在印度,他们就是佛陀,示现在中国,我们叫他们圣人。这些大圣人的降临就是感应道交,我们都有这个词“感应道交”。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出圣人的国度,所以相信现在和未来,我们中国还会继续有大圣大贤之人出现。刚才我说第一难,难值难见。

  第二难,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有的人是第一难就有,有的人第一难没有,但是他有第二难。这第二难是怎么回事?就是他见到佛了,佛也出世了,佛也在讲经说法,但是有多少人去听,有多少人听懂了?所以说这第二难是,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虽然见佛了,但是不相信、不承认、不认识,所以这个是他的第二难。

  第三难,遇善知识难。

  是不是这样?我们当前就是这种形式,你要想找一个善知识,真正的善知识,真是太难了。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又不认识他,当面错过了。所以说遇善知识难。净空老法师告诉我们,你遇到一个真善知识,你就得度了。你遇到了一个假善知识,他给你指错了路,那你就一点缘没有了。指错了路这个老师,他把自己的路走错了,他把他学生路也走错了,那他这个因果是非常大的。他要自负因果的,但是他把他的学生也坑了。所以遇到一个好老师太可贵了。这是第三难,遇善知识难。

  第四难,闻法能行,此亦为难。

  就是遇到了好老师,听了老师的教导,但是不能奉行,不能依教奉行,这是第四难。

  第五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

  重点在“受持”两个字。就是你闻到了,你能不能受持,而且坚持到底。如果你能坚持到底,坚信不疑地受持,你太不简单了。老法师说,你是大智慧之人、大福报之人。

  这是五道难关。

  “五难”嘛,就是五道难关。就我们现在来说,我们过了四关。前四关基本我们过了,现在剩下的第五关,你能不能过?过了第五关,你成功了,你今生成就了。过不了第五关,大浪淘沙,沙去金留。你是沙子,你还是金子,就看最后这一哆嗦了。

  我为什么要讲这“五难”?因为这是老法师给我们讲的。这“五难”和我们学佛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对照一下我们自己,我们突破了几个关?我现在告诉大家,能坐在这里听这部经的,我们突破了四道关。现在最后一道难关能不能突破,一定要坚定信念。这一关突破了,恭喜你,你成佛了。

  我想给同修们提这样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自己找自己的答案,不用问别人,问别人不好使。就供大家参考吧。

  第一个问题,如果我说在这个世间有圣人出现,你相信吗?

  比如我曾经说过,老法师是我心目中可遇不可求的一位圣僧,那他就是圣人。我这么说你听了以后相信吗?这是第一个题。信就是信,不信就是不信,没有模棱两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经常听法师讲经说法吗?

  这个不单纯是指老法师,你听净土的经。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你听不听法师讲经?因为听经太重要了,听经明理,不听经不明理,你就迷惑颠倒。你经常听法师讲经说法吗?下面接着说,听懂了多少?不单是听了,你听懂了多少,落实了多少?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你认识你身边的善知识吗?

  你身边有没有善知识,你认识吗?

  第四个问题,对《无量寿经》,对净土念佛法门,你认识清楚了吗?

  刚才我说的,《无量寿经》是度你一生成佛的第一经,念佛法门是度你一生成佛的第一法门,就对这个你认可吗?

  今天讲的题目是“传递弥陀法音,彰显弥陀智慧”。师父老人家今年入佛门66年,讲经说法59年,半个多世纪了。这样的讲经的法师,应该说凤毛麟角,好像都不确切了,几乎找不到。反正我现在我就知道这一位老人家,别的我真不知道。老人家59年讲经说法没有间断,每时每刻都在给虚空法界的众生,在传递弥陀的法音,在老人家那里彰显的是弥陀的智慧。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堪称是首屈一指,无人可比。

  有人说老法师是邪师,他在说邪法。我听了以后吧,我心里不仅要问,龙天护法到哪里去了,韦驮尊天菩萨到哪里去了?如果老法师是邪师,讲了将近一个甲子的邪法,那这些个护法天神是不是该被撤职了查办了?怎么能让一个邪师说了一个甲子的邪法呢?所以我说,说这话的人,我真是不太理解,我不想跟任何人争辩什么。我只说,说话要留分寸,不要把话说的那么绝,那么尖酸刻薄。怎么能就轻易地就给一个这么大年纪的老法师,戴上这么一顶不是他的帽子呢?那你想给老法师带这个帽子的人,他将来会怎么样?那你自己掂量掂量。

  若要佛法兴,就要僧赞僧。这是我们天天都搁嘴头上常说的,到关键时刻这么说,你是“僧赞僧”吗?就是他不是一个出家的老法师,就是居士,我们也不能这样去说人,对不对?所以还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都不是讥他过的问题了。

  我说到这儿,我也知道,我目前的处境,我自己心里清清楚楚的。什么处境呢?我是一个方方面面备受关注的人,我自己绝对心里是清楚的。我今天说的这些话都是公开的、透明的,没有任何隐晦的。我今天说这些个话,可能会给我自己带来一些麻烦,这个问题我考虑到了。但是我能不能因为我怕给自己带来麻烦,我就不说呢?那不是我的性格。我总是这样想:一个人来到这个人世间,总要说一点真话,办一点真事。否则的话,你这个几十年百八十年,来到人世间,白白地走一圈,糊糊涂涂的来了,又糊糊涂涂的走了,就不知上哪去了,上哪道去了。我觉得那很可怜很可悲。所以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做什么大事的人,但是我愿意做真事,我愿意说真话。至于我说的这些有什么后果我不去考虑。因为我有一句话搁那,“为法捐躯亦坦然”,那也是我的名言。

  最后,我想用这几句话来自勉,也更愿意与同修们共勉。这几句话是这样说的:

  “人们可能不合逻辑,不讲理和自我中心,无论如何仍去爱他们吧。”

  我记得这句话以前我曾经在哪说过,可能有同修知道。我再说一遍:“人们可能不合逻辑,不讲理和自我中心,无论如何仍去爱他们吧。”

  第二句,“诚实和坦率会使你更容易受伤害,无论如何仍要诚实和坦率。”

  第三句话,“伟大的人及大格局的创意思考,有时会被心胸狭小的人击垮,无论如何仍要有大格局的思考。”

  最后一句,“你将最好的给这世界,牙齿却可能被踢掉,无论如何仍要把你最好的献给这个世界。”

  今天的心得交流就到这里了。感恩大家。

  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刘素云       智慧)(五明学佛网:刘素云       智慧)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