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陀涅槃前道出惊天大秘密!


   日期:2018/4/1 9: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尔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轻其愁心而语之言:咄哉!何为愁苦?如来涅槃时至,今日虽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如来如是四问:

  佛涅槃后,六群比丘,行污他家,恶性车匿,云何共住,而得示教?

  如来在世,以佛为师,世尊灭后,以何为师?

  若佛在世,依佛而住,如来既灭,依何而住?

  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

  尔时,阿难如从梦中,闻阿泥楼豆安慰其心,令致四问,渐得醒悟,哀不自胜,具陈上问而以白佛。

  佛告阿难:何为忧苦悲哀乃尔?诸佛化周,施为已讫,法归是处。善哉!善哉!阿难,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

  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阿难,当知皆因无明,增长三界生死大树。漂没爱河,众苦长夜,黑暗崖下,绕生死柱,六识为枝,妄念为本。无明波浪,心识策使,游戏六尘,种苦恼芽,无能制者,自在如王。是故我言,无明郎主念念伤害,众生不觉,轮转生死。阿难,一切众生,为此无明,起诸爱结,我见覆蔽,八万四千烦恼郎主,役使其身,身心破裂,不得自在。

  阿难,无明若灭,三界都尽,以是因缘,名出世人。阿难,若能谛观十二因缘,究竟无我,深入本净,即能远离三界大火。阿难,如来是真语者,说诚实言,最后付嘱,汝当修行。

  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阿难,如汝所问,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者?阿难,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诸四众而说是经。——《大般涅槃经后分·遗教品》

  【注释】佛将入涅槃时,阿难以四事问佛: 一切经典之前,应以什么字义作为经首? 佛在世时,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以谁为师?佛在世时,我们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而住? 佛在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后,我们如何调伏?本来佛将要入涅槃时,阿难尊者虽已证得初果阿罗汉,但仍痛哭流涕,好像小孩子一样手足无措。阿泥楼豆尊者便劝他说:“你不要再哭了,哭也没有用,你应该以四事请问佛。”阿难尊者说:“以哪四事?”阿泥楼豆便将以上的四事告之。阿难觉得很对,便立刻去请示佛。

  佛解答第一个问题——佛经以“如是我闻”为开头

  “世尊!您说法四十九年,讲法三百余会,但结集经典时,我们应该以为首呢?”因为外道典籍不是谈无,便是谈有。他们都是以“阿”为首,“伛”为尾。佛答:“凡是我所说的经典,开头应安上‘如是我闻’。”

  可是现在却有很多外道和学者,却随便安上“如是我闻”在他们的文章上。一时“如是我闻”满天飞。甚至有些无知的人,却说《楞严经》是假的。

  “如果要想佛法兴,人人先学楞严经。”《楞严经》是破邪显正,因为它太真了,所以妖魔鬼怪,旁门左道想尽办法要破坏它。《楞严经》若消灭于世,佛法就不存在。在世上,如有一人会诵持《楞严咒》,妖魔鬼怪便不敢出来害人。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人会诵持《楞严咒》,妖魔鬼怪便出来为害人类,令所有人都变成妖魔鬼怪,而成为他们的眷属。所以这是一件很严重的问题。

  若人能受持《楞严咒》,最低限度,在七世中也能成为最富有的人,譬如那些石油大王、汽车大王,他们在前生可能受持过《楞严咒》,所以今生那么荣华富贵。可是他们又迷了,尽享受而不修道。这都是因为往昔造了善恶夹杂的因,善业成熟,便享福。恶因成熟,又造罪业。业若不清楚,往往会走错路的,所以每一个人一定要特别重视《楞严经》和《楞严咒》。

  佛解答第二个问题——佛在世时,弟子以佛为师,佛入灭后,弟子以戒为师

  佛入涅槃时,我们以戒(波罗提木叉)为师。戒是“止恶防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利益人类,有贡献于社会,因此出家人不应等着人来供养。所以美国的出家人要搭衣,表示持戒,搭衣则现比丘相,这并不是标异现奇。但这世界上,人却以假为真,以真为假,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现在举个实例来作个譬喻。

  当年一些学生从大陆到台湾,大部分的学生在急忙中都忘了带毕业证书,其中有几位学生带了毕业证书,他们也是一片稚子心,便借给其它未带证书的学生。其它人便另外伪造一些新的证书,新颖精致,考试官一看便通过。而那些真正携带证书的学生,却不能合格,因为考试官看那么陈旧、破烂的证书,便认为是假冒的。

  本来佛教刚从印度传到中国时,中国比丘也是搭着衣,威仪具足。可是那时的袈裟就好像现代南传比丘搭的衣一样,没有钩环。但是中国的气候寒冷,中国比丘要穿很多衣服在袈裟里面,于是衣常常丢掉了,也不知道。那时一班人修行也是很诚心的,有的甚至持银钱戒,那么,袈裟丢了,怎么办呢?

  于是大家便开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其中有一位笨祖师便提议用一个钩环把袈裟固定着,就不会掉了。他一提议,大家都拍手附和赞成通过,所以在中国的袈裟便有了钩环。后来中国比丘常要外出工作,便嫌搭衣太麻烦了。平常就不搭,只在上殿过堂时才搭。可是到最后越来越马虎,甚至连过堂上殿也不搭了。所谓“习焉不察便成风”,现在大家都认为不搭衣是对的,搭衣者反而成了怪物。

  佛解答第三个问题——我入灭后,弟子依四念处而住

  阿难又请问于佛:“佛住世时,我们依佛而住;佛入灭后,我们将依谁而住?”佛答道:“我入灭后,所有我的弟子皆依四念处而住。”三十七道品中的四念处即是身、受、心、法。

  观身不净:我们的身体若不沐浴,时间一久,就生出一股汗味、臭味。而且即使沐浴了,身上的九孔还是常流不净物,如眼有眼屎,鼻有鼻涕,口有口水、痰,耳有耳垢,再加上大小便,所以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污秽不堪的。但是人为什么仍视其为宝贝,替它戴上钻石、金银珠宝,或用香水脂粉来涂抹,这岂不是用香花、宝贝来装饰一间厕所?

  各位要知道,我们每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厕所,肚肠里装的皆是大小便,你那么爱惜它干嘛?年轻时,身体各器官还听话,听招呼;但到了老年,每个器官都要罢工了,头昏眼花、口齿不清晰、手脚不灵活,且又百病丛生,你说这样的身体还要爱惜吗?所以我们要明白身体是一个不干净不长久之物,不要再为它颠倒了!

  观受是苦:受是感受,你们不要以为享受是快乐,其实享受是不好的,“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宁可受苦,苦尽了便是了苦。如果你现在有福受,也应惜福,不要享尽了它。

  观心无常:心念念无常,念念迁流。

  观法无我:观一切法没有本体、自性,没有一个“我”的存在。

  我们依四念处而行,则渐渐把我执看破了,法执也空了,便容易证果开悟。我们为什么不能证果?就因为执着未破,放不下、看不破,视什么都是我的,这大厦是我的,那飞机、轮船、银行也都是我的,一天到晚都是我的、我的、我的……等到死时,两手空空,什么也带不去。

  人生一场梦,人死梦一场,

  梦里身荣贵,梦醒在穷乡。

  朝朝在作梦,不觉梦黄梁,

  梦中若不醒,枉作梦一场。

  所以我们不要太执着,要快点修行,学习佛法,找了生脱死的法门。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不要还在苦海中飘浮沉没了,否则将无解脱出离之日。

  佛解答第四个问题——对恶性的弟子,应行默摈,不予理睬

  最后阿难问佛:“佛住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我们将如何对待恶性比丘们?是不是把他们关起来,处罚他们?”佛说:“不需要。我入涅槃后,对待恶性比丘,应默而摈之。”凡遇到不讲道理,以正为邪,以邪为正,或以是为非,以黑为白,不讲真佛法的恶性比丘,应默而摈之,不理不睬他,那么久而久之,他将自己反省,知道自己的所行所为皆不如法,就会改邪归正,依教奉行了。

  佛住世时,就有恶性比丘,现在离佛入涅槃的时代更远了,故恶性比丘也不知有多少。我们不要与恶性比丘争议,因为他们不讲道理,不说因果、不畏因果,且又拨无因果。这种人我们不要与他们争,要用忍耐心来容忍他们。忍也就是默。以上是佛附嘱四众弟子所应该遵守实行的。(宣化上人)

  【备注】大般涅槃经,40卷,北凉昙无谶译,收录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又作《大本涅槃经》、《大涅槃经》、《大经》,经录家将它列为大乘五大部经之一,是昙无谶在北凉玄始十年(421),依河西王沮渠蒙逊之请,于姑臧(今甘肃武威)译出。

  《大般涅槃经》又常被略称为《涅槃经》,但涅槃部经典可分大乘小乘二类。大乘涅槃经有二本,一即为本经,又称为北本涅槃,分十三品;二是刘宋慧观与谢灵运等对照法显所译《泥洹经》六卷,增加品数,重修而成三十六卷,称为南本涅槃。小乘涅槃经则有晋法显所译《大般涅槃经》三卷,与白法祖《佛般泥洹经》二卷、失译《方等泥洹经》二卷及《长阿含?游行经》同本。此外,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五至卷四十中,有与此经相当的记载。另外巴利《长部》第十六经〈大般涅槃经〉则与晋法显所译《大般涅槃经》最为相近。

  本段经文节选自《大般涅槃经后分》,由唐代若那跋陀罗译。又作《大般涅槃经荼毗分》、《大涅槃经后译荼毗分》、《涅槃经后分》等。叙述佛入灭前后之事迹。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西藏藏经则将本经附于大般涅槃经末尾。系自汉译本中转译者,分为四品半,即憍陈如品余、遗教品、应尽还源品、机感荼毗品、圣躯廓润品。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陀       涅槃)(五明学佛网:佛陀       涅槃)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10~11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00~10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0~9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0~8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0~7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60~6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50~5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40~4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0~3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0~2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0~1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