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独尊湛现:大家要如何降服其心?


   日期:2018/4/5 8: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家这时在这一愣神,我们所修行的目的就是此地。

  阿弥陀佛,大家好。

  所有的佛法,三藏十二部主要的就一个目的,犹如《金刚经》里面所说: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这也是我们众生所要修行的主要的目的。

4.jpg

  须菩提,代我们向大家表白了,这颗妄想杂乱的心是多么地难安,特别是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各种工作的事实,很容易被境所转。

  在工作繁忙的时候,也是身不由己,加上自心的智慧不足,定力不够,认妄为真。

  在这些环境中,我们首先必须要具有强烈的出离心。

  要对事相能够彻底的了解,彻底的认识,这样才会慢慢地从执着的心态逐渐地退出。

  了解了世间的万事万物皆为影像而已,所以对影像不必有所强烈的执着与分别。

3.jpg

  就是说学佛修行,首先要明理,就是了解事实真相,然后再寻找一些方式来调服自己的心态。

  那么我们的心态应该静到什么程度?

  佛在经典里面其实明确了告诉我们,可能大家对此忽略了。

  须菩提提问完之后,佛就安然地静止入定。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佛微微地睁开眼睛,告诉大家,如此降服其心。

1.jpg

  其实这一个动作也就是如同,拈花微笑,是同等的意思。

  也就是借助这个花,这个条件,大家这时在这一愣神,我们所修行的目的就是此地。

5.jpg

  如果我们初期,开始的时候心态若是定不住,可以用观想的方式或其它的方式,就是把所有的妄念,全部聚集在这某一个条件上,这样时间久了自然心态有所安住。

  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就是慢慢地把我们以前所用的这个条件,这个相要驱除。

  把心态,也就说思想意识不要集中,要放开于法界,就是与大自然同等相融合一体。就是这样子的。

2.jpg

  为什么要与大自然融入呢?

  因为本来的自我就是自然,就是因为起了念,动了心,造成的轮回。

  如果能够与法界自然融入,那么这就是回归于真正的自我。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如此而已。

  望大家早日回归于自我。世间的一切皆是同源之妙相。所以说大家一定要相亲相爱一家人。

  阿弥陀佛,释桑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释桑吉       降伏其心)(五明学佛网:释桑吉       降伏其心)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坐首先要放松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学佛关键是能起用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佛门仪规的重要性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学佛先学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改变自己才能成佛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佛法的起落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现的四种反应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福慧双修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杂念与四大的关系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闭关的条件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静心就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