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告诉大家


   日期:2018/4/9 9: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智慧来自哪里呢,也许有人说,多读书就有智慧了。这是错误的想法。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说了一句,奇哉奇哉,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分别不能证得。所以智慧来自哪里呢?没有来自哪里,因为我们本来具足智慧。之所以没有智慧,是因为业障障碍住了。

  很多人要求智慧,我就教授一个方法,去向观音菩萨磕头,每天磕五百个头,连续三个月,保证智慧大开,经典通达。因为业障清净了,所以智慧就开了。但是有些聪明的人,说智慧应该要多看书,就有了。其实未必哦。诵经被经转,看书被书转,就是没有智慧的表现。所以,要求观音菩萨。

  为什么求观音菩萨就可以得到智慧呢。偶然机会,我看了藏密的说法。藏密讲到人体有三脉七轮。其中三脉就是中脉,左脉,右脉。中脉如果通了,智慧就开了。中脉不通,读了书,只是知识,不是智慧。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智慧要磕头,而不是多看书了。

  先说古代大德是怎么求智慧的。比如清代有个八指头陀。为什么八指呢,因为这个禅师觉得佛恩浩荡,无以报答,就燃烧二指来供养佛。燃指供佛在法华经中和楞严经都有记载,可以消除所有的罪业,然后清净。燃烧二指后,就智慧通达,留下了很多禅诗。是清代末年的著名高僧。还有近代的佛乘长老,也是燃指供佛,而后也智慧通达。梦参长老说起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时,就在胳膊上点灯供佛,而后智慧通达。梦老说自己没有上过一天佛学院,也没有看过多少经书,但是二十一岁就可以上台讲弥陀经。这就是智慧通达后了。当然,这个案例也是很多的。

  如果智慧通达了,讲经说法起来,就会辩才无碍,更加切合众生根基,而不是照搬佛经的意思。如果智慧通达了,讲法起来会更加圆融,更加圆满,而且记忆力也会加强。这是智慧通达后的表征。

  回归到上面,中脉通了,智慧就通达,那么中脉要如何通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靠佛菩萨的加持力。我们体内的业劫气太重了,所以堵塞了中脉,智慧就没了。堵塞的东西是什么呢,可以说是不好的磁场,也可以说是远亲债主在躲着。所以说智慧没有通达。

  所以,要求智慧的人,应该多拜观音菩萨,多拜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佛第二大愿中,有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晦,光明广大、功德巍巍,靠药师佛的加持力,方便得到大智慧。

  学佛,要保持内心寂静的功夫,这个很关键。

  学佛比较关键的,是要保持内心寂静的功夫。就是耐得住寂寞的功夫。很多人觉得修行了,就天天跑道场,跑道场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保持内心寂静的功夫。有的人说,天天做义工,就是修行,也是不对的。或者说,天天念佛,也是修行。也是不对的。修行要动静结合,既要和众生接触,也要保持内心寂静的功夫。

  比如说学佛,我的建议每天上午起来念经,晚上拜佛。白天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去做义工。很多人说很多事情应酬,没有时间静下来。这也是不对的。动生阳,静生阴。所以古人腔调要打坐,念佛,这就是保持内心寂静的功夫。修行人,要安静,要祥和,保持内心的寂静是很关键的。

  最近很多人来观音寺做义工,尤其是晚上时,很安静,玉观音殿放着“南无阿弥陀佛”的调子,然后静静的拖地板,如果你来做了,会感受当下的安详。真的很好。我很享受每天傍晚扫地的时光,因为可以享受安详。扫地完了,就开始拜佛。我要求善海,每天都要拜佛。不能间断。因为拜佛的作用和静坐是一样的。就是沉下心来,保持内心寂静的功夫。内心寂静了,慢慢的,心沉下来,智慧就会产生。

  无论学习那个方法,内心的寂静都是必须的。你看修行人,走出来,都是一阵安详。如果他是快走,还是慢走,走在大街上还是走在山林中,他享受的都是片刻的安详。所以,修行人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安详,世界上还有比安详更好,更美妙的东西吗?要达到这种安详,内心的寂静是很关键的。那么这种寂静功夫来自拿来,来自平常,我们能够沉下心来。

  比如说拜佛时,我们要安详,收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摄受,然后静静的用心,用本有的心和佛菩萨沟通。所以大家来观音寺,可以看到两个对联:菩萨清凉月,常有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我们的心,要慢慢的沉寂下来,安静下来。慢慢的智慧就会产生。

  智慧来自哪里,来自宁静,来自安详。一个吵闹的人,内心无法沉静,智慧是没有办法开发的。为什么拜佛可以增长智慧,除了观音菩萨的加持力,还要我们安静下来。只有安详了,才能和佛菩萨感应。所以,我建议大家每天都拜佛,慢慢的拜,享受每个拜佛的瞬间的安详,感受观音菩萨无上的加持力。智慧很快的就很开发。

  所以,希望我们活的更加安详,自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慧       修行)(五明学佛网:智慧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