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冯冯:谁来拭干我的悲泪


   日期:2018/4/9 11: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冯冯

  去去来来 / 誊录

  作曲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我没有音乐天才,这已经是被几位音乐家下了定评的了。我没有学过音乐,我起先根本不会看五线谱,我连节拍都弄不清楚,然而我仍然一心一意地要写作音乐,尤其是非要创作佛教的艺术歌曲,无疑这是拉牛上树似地困难。

  当年的心灵创伤,记忆犹新,我记得我少年时代,怎样被拒旁听交响乐团,又怎样被拒于示范乐队大门之外,我更忘不了在温哥华大风雪之夜,被大指挥家斥为毫无天才毫无希望,我踏着没胫的深雪,流着泪走向寄居的归途。

  踏雪哭着回家的经验我已经写过,被拒于两大乐队门外,则未写过。

  记得早年我才十五岁,已经是古典音乐迷,别的同龄少年崇拜电影明星与歌星,我可不然,我崇拜的是贝多芬、巴哈、狄布西、拉威而、柯萨可夫、柴可夫斯基、萧邦、舒曼、法兰克、莫索斯基、柯普林、比才、卡萨里恩…这些古典作曲家。我一心只想学习作曲,我觉得我心中也有很多音乐,我要把它写出来,无论它是多么的幼稚,它总也是我的心声和心灵的呼喊,我不敢期望成为顾力克或萧邦,不敢冀望及得他们百分之一,但是我多么希望也写成钢琴竞奏曲,我怎敢妄想学得到狄布西与拉威而?但是我心中也有很多神秘之音。

  我完全不懂乐器,却梦想写交响曲,我买了一些乐理书籍来自修,包括乐器图解,交响乐作曲法等等在内,书是都看了,到底还是从未真正接触过乐器,一个贫穷的少年,连大学都上不了,连生活都有问题,谈什么学习乐器?接触交响乐团?

  曾经在偶然的机缘之下,我认识了当时著名的小提琴家D教授,实在较早时,我已经多次驻足于他在泰顺街附近的寓所窗外,出神地倾听他在练琴的美妙音乐,我记得他是师范大学的音乐教授,他的寓所门前有一块名牌,写着“D寓”,我那时常到泰顺街一位好友家中去,在和平东路下了车,经过D寓,都免不了要驻足在D先生的窗外窃听一番,D教授当然不会知道窗外有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在仰慕着偷听。

  唐诗说:“深松窃听来妖精。”可作为我当时的写照。我对D先生倾仰到极点,但是我贫穷,没有钱去交学费去做他的小提琴学生,我不敢敲门,我只是躲在窗外的的巷子墙边偷偷地倾听,我从来没见过D先生。

  过了两年,终于有一天,认识了D教授,是谁介绍的,已经忘记了。 D教授那时似乎已经有四、五十岁,两鬓已经灰白了,风度仪表都是非常令我倾倒的,这是我第一次面对一位音乐家,我兴奋得很,期期艾艾地对他讲出我怎样常常躲在他寓所的墙脚偷听他的练琴,他显然受到了感动,他紧紧的握了我的手,他的手很有力,把我握痛了,他的温暖传到了我全身,使我极其感动,我一时真是受宠若惊。

  十七岁的少年有无比的傻劲,我竟开口请求:“D教授,可不可以准许我来旁听交响乐团的练习?我想认识一下各种乐器。”

  D先生那时是台湾省立交响乐团的指挥家,我知道他和交响乐团每天在师范大学的大礼堂练习。

  “可以!”D教授很爽快地立刻答应:“你随时来好了。”

  我欣喜若狂,以为得到机会可以接近交响乐团了,我满怀着希望,来到了师范大学后园的礼堂,遥闻里面的管弦试音之声,我老早就着迷了,那知道,大门严闭,挂着牌子说:“练习时间,谢绝参观。”

  我耐心等候着,等到里面音乐停了,才敢敲门,好半天才有人出来开门,很不愉快地问:“你找谁?”

  我有礼貌地说:“D教授说我可以来找他的。”

  “他现在不见客!”那人砰地关上了门。

  我再敲门,那人不耐烦大声叫到:“告诉了你,他不见客,你走吧!小孩!”

  “他说我可以来旁听的呀!”我高声叫。

  争论之声引起了里面的注意,D教授亲自来了,问:“什么事吵闹?”

  “这小孩要进来旁听。”那个人说。

  “D教授!”我见到了他,欢喜得连忙鞠躬行礼:“您说过我可以来旁听交响乐团练习的,所以我今天来了,请您准许我进来听听好吗?”

  “噢!”D教授的神情有些困惑,好像不认得我:“你是…?”

  “我是冯冯,那天晚上在国际学舍听您的演奏会,到后台去见过您的。”

  “啊!啊!是!是!”他笑道:“你就是写《水牛的故事》,在维也纳得奖的那位青年作家,是吧?对的,你那天晚上到后台来过。”

  “是的!”我很欢喜他知道我。

  “小老弟!”他的右手拍拍我的肩膀,我发现他的白衬衫腋下已经湿透了汗水,显然是指挥用力的结果,他很温和地用右手抱着我的肩头,汗臭味冲进了我的鼻子,他一面说着,一面带我往门外走:“我那天晚上是误会了,我听错了,以为你说你要来我家看我,我当然是欢迎你的,到交响乐团来看练习那就不大方便了,你看到牌子没有?交响乐团在练习时间是不准参观的,对不起得很,请你别见怪。”

  “我不会打扰你们的,”我说:“我会安静地坐着旁听,我想认识各种乐器的特色,我要学作曲。”

  “学作曲要去念音乐系才行,”他笑道:“小老弟,不是旁听一下就学得来的,作曲不同于写文章——你假使要听,多来听交响乐团的公开演奏会好了,下星期六晚上,我们在国际学舍有演奏会,你来吧!学生书店有代售入场券,你可以买学生票。”

  D教授又再有力地握我的手,他送我到门外,就把门关上了,这位音乐家的态度并不骄傲,但是到底还是把这个贫穷的少年摒之门外了,他可知道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多么崇拜他?他可知道少年穷到买不起入场券?

  失望之余,我转而去找示范乐队的指挥F先生,示范乐队是一支军乐队,只有管乐器,并无弦乐,在当时已经非常出名,F先生的指挥艺术是很富盛誉的,我又是在国际学舍的音乐会后到后台去见他,十七岁的少年真是勇气十足的。

  F先生身穿军服,挂着上校的官阶肩章,不过,他显然不是真正的军官,我想他仍是一位音乐家。他年约四十多岁,有微胖身材,特别白析的皮肤面貌,时常含着微笑。我自己报了名字,他似乎不知道我是谁,不过仍然有礼貌地接见我几分钟。

  “我可不可来旁听示范乐队的练习呢?”我恭敬地问他。

  “队员练习的时候是不喜欢有人旁听的。”F上校说:“我不能答应你的要求,很对不起。”

  他的拒绝并没有使我怯退,我竟于某一天找上了示范乐队的队部去了,那是在仁爱路的一座军方营舍。F上校出来,在会客室接见了我,态度仍是客气的。

  “对不起!冯先生,”他笑道:“我已经和我们乐队队员商量过了,他们都不愿意有人来旁听练习,你要听,还是到我们公演会去听吧!”

  我看见两个七、八岁大的小男孩在营舍跑出跑进,可能是队员的子弟。我真羡慕这两个小孩的机缘,然而他们对那些铜管乐器完全没兴趣。

  我现在能理解这两位音乐家指挥家为什么都拒绝我旁听,假如是我,我也会同样地拒绝。任何人在练习之时都不会喜欢有人在旁边打扰,可是,对于一个求学音乐心切的十七岁少年,当时的打击是多么大啊!当然,这两次打击还没有后来的大,二十岁在温哥华被伦敦交响乐团副指挥戴维斯先生评为毫无天才,我毕生都难忘当年哭着,踏着深雪,走过大铁桥的痛苦经历。

  我是那么爱好音乐,却又与音乐如此无缘,不得其门而入,可是,我有一种奇怪的个性,越是遭受打击,我越要挣扎下去,音乐家们拒我于门外,说我没有天才,说我没有希望,我就偏偏非要写作音乐不可!当年,我小时候在初中时代,不是也被国文老师批评我的作文太差吗?

  “冯志雄,”我记得刘老师时常这样骂我:“你是一个最没有希望的,最不可救药的学生,看你的作文,写些什么东西?连句子都写不通,满篇白字,毫无中心思想,不知所云!”

  我记得我的作文很少获得六十分的。都是不及格者居多,从来没有一次获得老师的好评,也没有一位老师认为我还有希望,可是我后来竟走上了写作之路,这真是不可解释的,这个直到十六岁还被老师认为作文不可救药的学生,在十七岁竟以第一篇短篇小说获得“自由谈”杂志海内外征文的第一名奖金,另一篇小说“水牛的故事”在维也纳被选为“世界最佳短篇动物小说”,翌年,又以短篇小说“苦待”,就是在自由谈获奖的那一篇,自译成英文,被维也纳选为“世界最佳短篇爱情小说”,把许多世界各国名家的作品都比了下去,也叫他们全都惊愕,十八岁写的第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微曦”,竟意外获得嘉新文化基金会的优良文学奖金,并且被国际青年商会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除了说这是观音菩萨的加持之外,实在想不出有更佳的解释,一个毫无天才的少年,怎么会这样突然走上文学写作之路,然后又逐渐走上佛教文学写作?佛菩萨的安排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自问仍是毫无天才,我虽然苦干,若无佛菩萨的安排,我又怎能成为知名的作家呢?我认为这都是佛意叫我为宏扬佛教而写作,我这些年来,都锐然以此为已任,以报佛恩,我的佛教文集“夜半钟声”、“禅定天眼通之实验”出版了,获得普遍的欢迎,我费时五年写成的百万字长篇佛教小说“空虚的云”问世,引起了文学界的注目,我的科学印证佛学的二十一篇论文,在内明月刊被主编沈九成居士以每期的首页刊出,受到海内外的注意,引来了不少当代物理学家来和我谈话。天华公司出版此书,称之为有史以来第一部此类著作,甚至于溢美地称为“独步古今”的“尖端的尖端”的“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与佛理的印证”,也有人过奖地称我为“奇才”。另外有异教牧师骂我是“魔鬼”。

  佛教界与科学界对我的注视使到我汗颜,过当的荣宠使我惭愧无已,也对我鞭策更深,外界毁誉参半的批评也使我不安。各种压力之下,我更感到必须加倍努力兢业。反躬自问,自己仍是毫无天才,除了勤读、勤写,别无长处,世界上比我勤恳的人很多,我怎么如此幸运,获得世人注意呢?这必定是佛意安排。

  记得二十三年前,我十八岁时出版“微曦”获奖,就有很多人抨击我,指出我不是天才,台湾当时有名的一个文艺刊物评论“微曦”是一本毫无价值的“流水帐”。台中某中学一位青年作家,当时已获得连年的国内青年征文首奖,年龄大约是十七岁或十八岁吧,他写了一封信给我,长达万言,痛斥我不是天才,他说:“我说你不是天才,绝对没有天才。”

  这位青年作家,后来更显露出舞蹈天才,去美国习舞,后来回台湾组织了舞团,时常公演。从台湾的电视录影上,我看到了他的舞姿,自然是充满天才的,赤半身露体登台去表演现代舞,有人称之为“排骨舞”,那是未免太挖苦一点,我却也不能不由之而联想到某港某位男作家裸露地参加电影演出的“洗衫板”镜头,或者这都是有“天才”的人的风度与成就吧!

  佛经说毁随誉生,这是我所早就知道的,我远居于冰天雪地的加拿大,早已退出所谓的文艺界。我自力更生,与世无争,可是我的作品仍然流传着,仍然有不少读者怀念我,来信鼓励我,新一代的青年也不少来信说看过“微曦”如何感动,对于这部已经三十多版的少年时期旧作,我已无自阅的勇气,听到别人的赞誉,倍增我的惭愧,自然也有人仍是不放过已经隐居的我,十多年前,台湾一位颇有盛誉,曾得过很多文学奖誉的前辈男作家,竟有那样的雅兴,写了一部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影射地骂我,指我为见到洋人就摇尾的“狗尾巴”。此书甚至于诬及我母亲,诬指这位旧式的老太太有十多个情夫,而我是私生子。中国人骂人最毒的毒骂就是辱骂人家的母亲,连那位著名的大作家也不惜运用这种卑鄙的毒骂方式,当朋友寄了一本这本作品来时,我不禁感到诧异万分,我从未见那位大作家,亦从未开罪他,怎么会招得他那么痛恨我呢?(此人于出书后的两年就患癌症死了。)

  所有的这些讥嘲侮辱,对我不能说毫无伤害,到底我也总是个凡夫俗子哪,不过,学佛人必须学习忍辱,就是做不到释加牟佛的忍辱仙人程度,至少也须做到不生瞋恨才行呀!我因此不能容许自己为这些毁辱而生瞋念,我知道那些都是对修行人的考验,我虽未能一笑置之,亦未能不放心上,至少我已经不重视它了,我觉得这些侮辱与讥骂,都是对我的鞭策。

  是的,侮辱与讥诮越多,我越要发愤自强,我更要精进努力,我应该感谢那些侮辱我的人,和讥诮诬辱我的人,没有他们的鞭策,我反而会耽于逸乐而堕落了,没有他们刺激我,我不会写得出“空虚的云”与“太空科学核子物理学与佛理的印证”这样的作品。

  我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写出美好高超的作品来,而且一定要不断提升水准,迈向宇宙真理和宏扬佛法真谛。

  我也要下决心,不管多少个音乐家说我没有音乐天才,就算全世界的音乐家都说我没有音乐天才,我还是非要写出庄严、美丽的佛教艺术歌曲和音乐来。

  我深深相信,勤能补拙!一个天才可以一挥而就地写成伟大的音乐,我这个没有天才的人,自然是无此才能,但是,我可以一点一滴地慢慢逐个音符写下来,哪怕需要一年才写成一首歌曲。

  “晚祷曲”的主旋律已在我心中唱了很多年,记得当我还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流浪天涯,孑然一身,往往在傍晚日落之时,远眺天边,余晖渐暗,群山重叠,日暮他乡,举目无亲,四顾无援,贫苦凄凉,不禁自悲身世,悄然泪下。我心中涌现着向观音菩萨祈祷的歌声,我呼唤着观音菩萨,祈求着菩萨保佑我那时病重而又远隔重洋的母亲平安,祈求着观音菩萨让我和母亲重逢,我的祷歌不断地唱着,泪水不停流着。

  “菩萨啊!菩观音萨啊!”我泪眼望着天边的暮色远山:“请您保佑我母亲渡过难关,得以平安,请让母亲和我重逢,今后我再也不离开母亲了,今后我要终身为佛教而奉献…。”

  躺在香港玛丽医院,贫病交迫的母亲,举目无亲,没有钱,没有人送饭,甚至没有人给水喝,也没有人来看望,她在昏迷中呼叫着观音菩萨,她心中念着她的在台湾流浪的爱子,她终于奇迹地安渡手术危险,终于渐渐复元,她终于到台湾去与我相见,这不都是观音菩萨保佑的奇迹么?后来我无论去什么地方,都一定要带着母亲走,我们母子今天在加拿大,不致讥寒冻馁,虽然不富裕,也算是平安而且无所求,生活清淡,知足而安逸,吃素修行,这不是观音菩萨的加持奇迹么?

  我心中仍然时常轻唱着傍晚向观音菩萨祈祷的歌,二十多年来如一日,每当日落黄昏,群山渐晴之时,我远眺天边,那歌声就源源从心中而流出了。

  我终于把这首祷歌写了下来,在我的琴室,每天写着。主旋律倒不难写,因为它已经在我心中唱了二十多年,四部合唱的和声部分和钢琴伴奏的对位法,可就成为大问题了。我一心要把它写成类似巴哈与古诺的“圣母颂”形式。我的钢琴伴奏也是模仿古诺的,但是我不可以照抄,我必须另创一格。同时,我认为这一曲必须艺术化及国际化一点,以便为世界任何民族都可接受,我不能写成像中国寺庙唱念的梵呗。我认为梵呗自有其美,但是并不适合音乐会当作艺术歌曲来演唱,亦不适合一般人抒发心中情绪感情的歌唱。佛教歌曲必须也有一些艺术抒情歌曲,像“圣母颂”模式的去给世界接受,去接引全世界,我的作曲也许还不够好,达不成这种任务,但是我一定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经过四个星期的左涂右改之后,“晚祷曲”终于完成了,怎么也想不到一首短短的歌曲会带来那么多的技术困难。

  我自己觉得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寄出去给香港“内明”月刊,主篇沈九成伯伯请了一位青年钢琴家刘先生为我看看,刘先生很客气地来信,指出有七处乐理的错误,于是我接受了他的指教,再予修改,然后,这难产的第一首歌曲,终于在“内明”月刊刊出了,从来未刊出过音乐谱子的“内明”月刊,初次登出此曲,在制版上不无困难,把版面次序弄颠倒了,后来另一期重新再刊出一次,沈伯伯并且登出由我写的简谱,以便利读者。

  作曲自然是幼稚的,可想不到获得那么热烈的反应。

  首先是台湾音乐家申学庸女教授的高足刘紫荆女士予以演唱,录了音带流通,受到普遍的欢迎,很多女士写信来说,一面听一面流泪。

  然后是香港一个业余合唱团予以演唱,在电台上播出,很多人说听得热泪奔流,纷纷索取歌谱。

  可是这些我都没有亲自听到,我仍然不敢相信会有人唱我的歌曲。

  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我才第一次听到声乐家演唱“晚祷曲”的录音带,那是刘紫荆女士寄给我的,她唱得很有感情,不过,她没有弹奏我原作的伴奏,她改用她作的钢琴伴奏旋律,我听起来感觉到好像不太适合我的原意。

  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三日,台湾桃园金兰公司的副董事长范文正先生,携带女儿与四岁的小外孙,经阿拉斯加旅游来到温哥华过访,我在舍下以素食餐接风,欢迎这位素未谋面的范老伯。

  范老伯已经七十多岁,精神很好,高高瘦瘦的,他的四岁的小外孙有胖胖的苹果脸庞,可爱极了,我和范老伯的认识是在我举行“天眼服务”为佛教慈济医院筹款之时,范老伯响应我的服务,很慷慨地捐了一笔钱给医院,我们从此成为笔友,通信了多次,可是没料到他会不远万里来看我。

  范老伯来到温哥华,放弃了已付款的去参观世界博览会的两天节目,他说:“我不想看博览会,只想来和你谈谈,听听你讲佛理。”

  饭后闲谈之时,范小姐突然向我借用录音机,我只有一个旧式的小型机子,是用来播唱梵呗的,我就拿出来给她,然后我就去洗碗。

  忽然地,客厅充满了庄严美丽的大合唱歌声:“观音菩萨,南无观音菩萨…。”

  是我的“晚祷曲”!我立刻就辨认出来,我惊奇地从厨房跑到客厅,手中还拿着洗碗布。

  “这是我带来送给你的惊奇礼物,!”范老伯微笑着,平淡地说。

  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我兴奋地倾听合唱,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我作的歌曲被合唱团演唱,您想一想,我该有多么兴奋呢?这份礼物太宝贵了!

  合唱并非十全十美,我的作曲更非完美,这合唱团显然是非职业的,录音也是家庭业余的,可是这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的作曲已经被认可、被接受了,在我听来,合唱团就已经唱得很好了,我怎么也掩饰不住心中的狂喜。

  “唱得这么好,”我说:“是谁唱的呢?”

  范老伯笑道:“这是我女儿请她的同学和朋友唱的。”

  范小姐笑说:“他们一共二十多个人,有男生,也有女生,他们都是中、小学的教师,我把内明月刊上登出你的曲子复印给朋友看,他们都说很美,大家就自动聚会来合唱。”

  “唱的太好了,”在座的其他宾客都说:“很有气氛。”

  “不过,似乎太西化了一点,”有一位张先生说:“佛教歌曲不应这样西化,听来像基督教圣诗似的。”

  “不像圣诗!”马上就有人反对。

  “佛曲为什么不可以西化呢?”也有人说:“现在这不是很感人吗?”

  范小姐说:“等一下他们听那位男高音独唱,你们就会更加感动。”

  合唱完了之后,出现清丽的钢琴,是我原作的独奏旋律引子,然后出现一个醇美饱满的男高音独唱,在钢琴伴奏衬托之下,他唱的歌声极其富于感情,非常有表情力,完全地表达了原曲的心声。

  “观音菩萨,南无观音菩萨…。”他唱着开头两句的时候,我已经忍不住眼中的热泪了,泪水悄悄流下两颊。

  “…愿菩萨垂怜我,命运太悲苦,求援无处…。”听到他唱这几句时,我早已泪眼朦胧,不能不掩面,在座的女宾好几个都已泪水奔流了。

  一曲听罢,几乎人人都眼含泪光,静寂了几分钟才展开微笑。

  我问:“这位男高音是谁?他唱得太富感情了!”

  “他叫林保奎,”范小姐说:“他今年才二十七岁,是一位教师。”

  “太好了,”我说:“将来一定要请他正式唱录我的歌曲,希望这一曲和我别的曲子都能流通接引信佛。”

  “这首歌可以比得上圣母颂,”一位女宾说:“绝对可以比得上!”

  或者这些都是溢美的过誉,却也是无比的温暖鼓励,这是一个没有受过正式音乐系教育的,而且被音乐家斥为毫无希望、毫无天才的我所写的歌曲啊!那些音乐家们,为什么不写作出于灵魂深处的作品来呢?

  常常有很多人来我家拜佛舍利,我都放这一段录音带给他们听,差不多每一位女士都会听着就流泪的,男士心硬一点,较少有这样感动,但是也有人眼中湿湿的。

  这并不能说是我的作曲技巧成功,只可说是这曲子是心灵的虔敬的呼声,引发了听者的虔敬与感动的泪水,我知道的,那是最虔敬的宗教情绪的表现。并不是悲伤之泪。

  于是,我又写了一首不同类型的佛教艺术抒情歌曲“谁来拭干我的悲泪?”

  歌词是这样的:“谁来拭干我的悲泪?除了慈母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并非女身,它是无色无相无性的法身,可是,它寻声救苦,随类现相,对于苦难悲伤的祈求者,它常常以大慈大悲之故,而示现慈母悲悯相,我心目中是常常认定它的慈母相的,所以我作的曲词呼喊慈母观音菩萨,这首新歌与晚祷曲风格不同,感情则是相同的,试唱时,在座的朋友全都听到流泪了。

  书名:天眼慧眼法眼的追寻

  作者:冯冯

  出版: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冯冯       悲心)(五明学佛网:冯冯       悲心)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洪启嵩居士:悲心与修行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楞严悲华法师:浊世悲心在于慈 

 妙境法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仁焕法师: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 

 仁焕法师:为什么要有慈悲心 

 觉明法师:《准提咒念诵仪轨•大悲心咒持诵仪轨 

 仁焕法师:有慈悲心才能度众生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慈悲心与公平正义 

 药师山·紫虚居士:行菩萨道的人,开始要以慈悲心为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