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寂然法师:我们佛法的办法


   日期:2018/4/12 4: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寂然法师

  小和尚说:感觉自从工作以来,经也不看了,呼吸也不观了,日渐颓废,饮食无度,最后身体各种颓废、郁结,乃至病痛。

  我说:经还是要看,呼吸还是要观,现法乐、现法得,如果不能了解这种轻安和愉悦,那么人生活得好像也没有力量和趣味了。

  小和尚说:总是感觉身心疲惫,乏力、无趣,好吧,听你的,从今天开始捡起杂阿含经和出入息念。

  我觉得说得不周全,并且看出小和尚之所以懒于学修,还是因为在佛法的义理上没有通透与直截,所以继续补充道:

  观呼吸不是为了观到什么,或者到哪里去,不是为了达致一个欲想的净土,或者臻于一个极乐的境界,当然我们修学佛法的最终目标是无常、苦空、非我乃至涅槃,但你有没有心中慈悲地觉出这一点:观的本身,已经是生命当下存在的意义本身。

  就像吃到一种好吃的,“呀!很好吃哦!”这就够了呀,这已经是胜利和胜利果实的本身,而不是为了什么未来的营养和健康规划种种。

  就像佛经中总拿来做比喻的莲花,说为污泥不染,又花果同时,并一果多实,象征着我们观修禅那时,虽观修的是整个世间,但又出离了世间,正念增长一小份,身心就得到了一小份的自在与清净,立等可取不待后得,并且念念增明,最后获得众多的解脱利益。

  你晓得了伐?

  小和尚:晓得了一点点,但是……就是感受生命当下的那个状态吗?

  我:观呼吸同时进行的本身,已经是生命存在的美味和愉悦——哎呀妈,这话说得可能有点太鸡汤了

  小和尚又愤愤地说:我不想要什么愉悦,只想快点见道,早点涅槃······

  我:哈哈,那也是不可能的,没有快乐的事情,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其实总是坚持不下去的。

  或者说,其实佛法是讲究一个法、次法向,这是一个次第的问题,也是一个修行原理的逻辑问题——当然最终的目标,都是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三依一向。

  但是呢,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我之所以为人的本性,也就是人性,总是不值得相信,也不值得推敲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趋乐避苦的根本的欲望,是靠压制与掩盖而不能成功征服的,所以从佛法修行的“技巧运用”上,我们不需要否定以往,只不过是要把这种趋乐避苦的欲望,如何善巧方便地导向最终的解脱,

  在导向的过程中,那我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完全的断绝,因为想一下子完全的断绝本身,其实很可能是我们心底的嗔心、怨由,是对于自己不争气的忧郁和焦虑而已。

  所以我们佛法的办法,是用精细的乐代替粗糙的乐,用拙劣的乐被增上善精细的乐替代之后,那我们沉浸其中,充分地安详享受其中,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上升、超越、脱离,最后臻于无所羁绊、无所依靠、也不被什么所依附的涅槃之无上乐这一最后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从粗到细、从粗到精、不断地舍弃,舍弃本身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用更好的替代原来之前拙劣的粗糙的。

  晓得了伐?

  小和尚说:你说的这种什么“笑得乐法”,我还是不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寂然法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寂然法师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