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禅与现代人的焦虑


   日期:2018/4/16 17: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这就迫使大家都在积极找寻一种能缓解压力、调节身心的、实用的养生方法。

  禅运用于生活,可以提高生活的艺术,扩展胸襟,充实生命;可以使人格升华,道德完成,到达“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的境界。只要从生活中找回禅的精神,让生活与禅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生活就会如诗如画、恰适安详。

  禅,无论是“顿悟”还是“渐悟”,都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禅宗主张凭直觉去认识人的本来面目,去体现宇宙的真理。贪婪和执著等无明阻碍我们,成见、偏见和虚伪蒙蔽我们,般若的光明性被尘封,智慧无从流露,本性渐渐迷失,以至整个人陷入到众多烦恼与痛苦的包围中去。修禅可以带给我们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带来喜悦和自在;修禅能启发性灵,从而拥有默契超脱的精神生活。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每日饮食要有节制,心中时时要有正念、正思维,少欲,少贪少嗔,少嫉少恼,这便是佛家养生之道。佛家养生观认为,养生最主要的是养心,心性是人体所依的根本。若不把心性养正、养善、养好,就无法达到养生的目的。因此,修禅的终极目的就是明心见性,因此心性要柔和,要广大,要安然,要平和。如果心性闭塞、强硬、执著、迷暗,就不可能明心见性。

  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他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出生年龄不可改变,但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完全可以通过身心锻炼、思想意识、修养加以改变,而心理上的改善又能带来生理上的改善。

  高僧之所以成为高僧,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在修禅方面修为极高,他们的惊人毅力很值得后世修禅者借鉴。如佛陀的弟子,随佛出家后独自在山林水边和崖穴洞窟修炼养性的功夫;达摩祖师九年面壁,修心养性,悟出了禅宗义旨,成为中国禅宗初祖;庐山慧远,30年足不出庐山,以修禅养心的功夫受人尊敬。

  历朝历代,不少文人士大夫投身禅宗,修禅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修禅可以把握自己、肯定自我、热爱人生;使心灵自由、奔放、果决、豁达,充满自信;使人在不愉快的人生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使人看淡世俗的功名,从而生活得更洒脱。

  禅还是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禅的宗旨不是要人们逃避现实生活,而是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发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抛弃狭隘和自私,增长智慧,培养爱心。积极入世、面向社会人生是禅的终极意义。它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它既出世又入世,在入世中完成内在的自身超越,引导个人在修炼中成为入世出世的自由行路人。

  ——摘自《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焦虑)(五明学佛网:       焦虑)  

 黄夏年教授:真禅法师的佛教文化观 

 楼宇烈教授: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楼宇烈教授:禅学的文本阐释与诗意接受——评吴言生《禅学三 

 楼宇烈教授:胡适禅宗史研究平议 

 楼宇烈教授: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 

 楼宇烈教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 

 楼宇烈教授:禅与生命体悟 

 楼宇烈教授:禅宗对佛教人文精神的张扬 

 魏道儒教授:关于宋代文字禅的几个问题 

 魏道儒教授:明本禅师的禅学思想 

 魏道儒教授:圆瑛大师的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