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古老智慧:《黄帝内经》说尽人体疾病的根源


   日期:2018/4/25 21: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却总在生活中,

  无顾忌地挥霍自己的身体。

  希望在此文中,

  大家能真正正视自己的健康。

  《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怒是发怒,喜是高兴;

  悲则气消,悲是悲伤;

  恐则气下,寒则气收,

  炅(jiong,即热)则气泄;

  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这些话,说尽了人所有疾病的来源。

  病生于气候

  当心空调和人造气

  《黄帝内经》上讲: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就是身外的气候会导致疾病。

  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现在时代有了变化。

  我们现在的“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热”除了夏天自然的热,还有冬天过高的暖气。

  这些人为的东西,虽然好像让我们感觉更舒服了,但是很多都是“逆天”而行的。逆天,就会造成身体的问题。

  《黄帝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人体内在也有四季和节律。天热的时候阳气发散,就阳气发散,就会把里面的阴寒释放出来;天冷的时候阳气内收,我们养精蓄锐,来年才会更加健康。

  人要吃五谷杂粮,受四季阴阳,人的身体状态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

  我们身体里会有阴寒、湿气,阴寒湿气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借助天地的力量—夏天。

  夏天来了以后人的汗毛孔都打开,大家要适当的劳作。虽然说“不妄作劳”,但是要“作劳”、要有运动,就会出汗。

  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打通,把很多的隐患排掉,这是肌体自己在调整。

  自然需要热,人身也需要热,这个时候阳气向外发散,就把内部的东西带出来,人要“顺”。

  所以《黄帝内经》里面讲到:

  夏三月是“无厌于日”,

  夏三月我们最讨厌太阳。

  但是又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

  这就叫作“从之”,

  因为人类健康的活着,需要太阳。

  可是,现在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图一时的安逸和舒服,夏天一到,很多人空调温度开的很低。

  该发散的季节,外面温度却低了,那人的阳气往哪走?就往里走。这就叫做“逆”,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

  越来越多的妇女痛经、宫寒、大人小孩手脚冰凉、气喘、肺病、头痛.....这些疾病都怎么来的?就是这样来的。

  病生于阴阳

  夫妻关系和谐很重要

  为什么《黄帝内经》讲生于阴阳?生于什么阴阳?最大的阴阳是男女。男女最大的关系是什么?夫妇。很多疾病怎么来?是从“夫妇”那里来的。

  孔子讲的:“阴阳之道,发端乎夫妇”。

  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要和谐,也就是夫妇要和谐。现在有几对夫妻不吵架?

  现在很多夫妇不是你埋怨我就是我埋怨你,男的猜忌女的,女的猜忌男的。

  男的出去了,女的在家坐不住,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互怨恨,这样阴阳就不协调。

  阴阳不协调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疾病实际上是由这条路上来的,《黄帝内经》点的“生于阴阳”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夫妇不好,阴阳就不好;阴阳不和了,那么生出来的子女,又在这样一个阴阳不调和的家里生长,这个子女不可能好。

  现在很多父母带小孩来看病,反复的看。中医也好西医也好,治好了以后又犯,实际上根源在哪里?在父母身上,在阴阳身上。

  这点需要大家高度重视。

  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这点弄不好,吃再多的保健药都没用,什么口服液都不好使。

  

  

  病生于喜怒

  情绪是健康的关键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

  人为什么要法于阴阳呢?

  因为人跟天地是一个整体,

  人的情志实际上就相似于

  天地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生于喜怒,就是生于情志,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

  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

  第一是怨,喜欢埋怨人。

  第二是恨。怨恨: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决定关系的。

  第三是恼,恼火。恼:恼这个情绪伤的是呼吸系统,肺。

  第四是怒,容易发怒。怒:就是肝系统,肝胆。怒包括闷怒、郁怒、大怒等,这些在中医也是属于肝系统。

  第五是烦。烦:女同志喜欢讲“很烦人”“觉得很烦”。“烦”就是肾上、生殖系统的问题,烦这个情绪直接伤肾。

  

  

  病生于饮食

  冷饮会伤元气

  饮食包括食量、饮量的问题,尤其现在饮酒的同志,“感情深一口闷”,这个对身体不好。

  包括“寒温无节”,大量进食生冷、冰冻的东西,非常不好。尤其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冰冻的,会损伤人的阳气。

  人的阳气对于生命来说太重要了,不要轻耗。救都救不及,补都补不及,你还老去伤害它。

  另外一个就是荤素的问题。

  我们的生理告诉我们,草食动物的肠和齿跟肉食动物的肠和齿是不同的,这是一个客观的指标。

  肉食动物都是伶牙俐齿,都是尖的齿,我们的四个牙就是肉食动物的尖齿。素食动物都是平牙,我们除了这四颗尖齿之外都是平牙。

  我们有三十二颗牙齿,二十八颗是平牙,四颗是俐牙,这就是我们该吃多少荤该吃多少素的标准,大家自己去计算。

  

  

  病生于居处

  好好睡觉就是养命

  居处对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居处的环境实际上就是风水。过去认为这个是迷信,是绝对错误的,有没有风水?肯定有。

  只要有中医就有风水,风水跟中医是一个道理:它们都讲五行。

  怎么进气,门窗的走向,纳什么气,就是阴阳,就是五行,没有丝毫迷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人身就是五行。

  人的五行的秉受是不同的,所以居住的环境,阴阳协不协调,五行相不相合,它会影响在这个环境里面居住的人,他的心、他的身。

  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

  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行、动、一切思维都在耗阳气,举手投足都在耗阳气。耗阳气的途径很多,可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靠睡眠。

  所以睡眠几乎是养阳气的唯一方式,也就是养命的唯一方式。所以睡眠太重要了,大家不要等闲视之。

  养阳气的一大法宝就是要早睡早起。

  为什么要早睡?居处要“有时”,睡眠要“有时”,为什么要有时?因为天地的阳气在这个时候潜藏,人在这个时候也是需要藏的。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慧       健康)(五明学佛网:智慧       健康)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普献法师:心念影响健康 

 普献法师:健康生活过一天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