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佛要学会放轻松


   日期:2018/5/1 9: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最近又有几位师兄不约而同地问到了吃素的问题,因为吃素,给她们(对,主要是女师兄)的家庭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和困惑。老公不吃、孩子不吃、婆婆不吃……然后,自己就孤立了,问题多多就出来了。

  吃素,挺像生活中的财富,就是钱。钱很重要,但也不要把它放在一个过于重要的位置上。因为钱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于是我们就容易形成一个习惯性结论:钱太重要了,没钱是不行的。有钱就可以。于是把所有事情的正面和钱挂上钩,就顺理成章形成一些结论:钱等于幸福、等于成功、等于婚姻、等于生命、能使鬼推磨。

  凡事走到极端,就一定是错误的。沈氏定理。凡事走到极端,就一定走向它的反面去了。

  类比来看吃素,很像上边说的钱。吃素是件好事,于是就很容易把所有好的结论都和吃素挂上钩:吃素就等于修行、就等于精进、等于持戒、就等于成就、就等于往生……不吃素就代表堕落、就代表不成就、就代表懈怠、代表魔。

  不要把吃素放在一个太重要的位置,搞得自己很紧张。

  真正评价一个修行人,是否入道,应该有着很多标志,吃素是排不进前十名的。我们可以列一列,想一想,一个好修行人的标志有哪些?比如观世音菩萨。你第一念想到观音菩萨时,想到什么呢?大慈大悲、包容、谦卑、忍辱(我骂什么菩萨也不会生气)、微笑的、低眉顺目的、和蔼可亲的、是救我们出苦海的、智慧的(楞严经里写了菩萨的般若智慧、心经里的观自在菩萨 )、菩萨啊是无所不在的随时变化分身无数的、你还能举出来, 但你会想到“观世音菩萨是吃素的”这个命题么?这个标志吗?

  吃素很重要,但又不能把这个吃素的重要性摆在其他重要性的前边,相对于吃素,谦卑更重要、包容更重要、顺服更重要、你的出离心更重要,你不生气更重要、你能时时和蔼微笑面对所有人更重要、你永远不说别人的过错、不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这个重要、哪怕对最笨最傻的人你也没有嫌弃心,这个重要;你放下所有的执着,哪怕对亲人也不贪恋,这个重要;你对佛法僧三宝的坚定的皈依心,绝对重要;对阿弥陀佛无伪的信心,绝对重要。

  这些是我们应该时时提起的。而不是动不动就“你学佛了?那你吃素了吗?”你把吃素和学佛划上了完全的等号,这不公平,也不是智慧的知见。否则,喜洋洋就是大成就者了。

  修行有个总原则,就是喜乐。而喜乐的前提,就是心态要放松。看过一则故事:好弓要放松。

  长孙晟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神箭手。四十岁那年,他收了一名徒弟,教他学习射箭。一天,长孙晟带着徒弟去弓箭坊买弓。进得弓箭坊,徒弟一眼就看见屋子中央的柜台上摆放着一张样式精美的弓, 一天,长孙晟带着徒弟去弓箭坊买弓。进得弓箭坊,徒弟一眼就看见屋子中央的柜台上摆放着一张样式精美的弓,弓弦绷得紧紧的,弦上架着一支箭,从木质到雕花,完全符合一张好弓的要求。

  徒弟对长孙晟说:“师父,我们买这张弓吧。”长孙晟看了一眼说:“我们要买的弓,都挂在墙上,这张弓并不好用。”徒弟再仔细观察墙上的那些弓,发现每张弓的弓弦都松松垮垮的,并不漂亮。他疑惑地问长孙晟:“师父,墙上的弓,弓弦都不够紧,能好用吗?”

  长孙晟反问徒弟:“你认为弓弦紧的就是好用的弓吗?”徒弟点点头:“我是这么认为的。”长孙晟指着那张弦绷得紧紧的弓说:“你别看它样式好看,只不过是摆个漂亮样子。它日夜都绷着,看似有力,其实早已没有韧性了。你觉得这样的弓还能用吗?真正好用的弓,弓弦都是松弛的。唯有松弛,才能保持弦的柔韧,也才能将箭射中理想的目标。”

  修行有如射箭,只有让意志的坚定和心灵的柔韧结合起来,方可将修行之箭射到既定的靶位上。

  运动员,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演员演戏、学生考试,乃至世间万物,都如此。紧张了,就会出问题。你去看病,医生会对你说什么:放松一下啊,别紧张。

  不要因为吃素,搞得自己很紧张,也搞得家人也紧张,压力很大。什么叫自己紧张呢?就是想吃素,觉得好,但和家人一锅炒菜,那这样算不算严格吃素呢?不小心沾上了肉,是不是犯戒了呢?是不是自己一天的佛就白念了呢?是不是表示自己不精进不虔诚了呢?是不是阎王就要惩罚自己了呢?

  然后想着让家人也一起吃素,但家人就是不听。于是搞得矛盾重重,互相都觉得是个累赘,一块吃饭都觉得别扭。上次有位女师兄说:她吃素,和家人去旅游,丈夫吃海鲜,她劝阻不成,就在旁边念往生咒。我就说“你真把自己当唐僧了,什么还都不会,念咒倒是学得挺快。” 说完大家也笑了。我接着说:“以烦恼心、不满心念的咒,再好的咒也成了诅咒,不但不能超拔众生,还会和那些众生结下逆缘呦。反过来,能有一颗凡事接纳心、欢喜心、包容心,那你念什么,什么就灵。”如果我们总是把别人当妖怪,想着去降伏,那我们就是把亲人变成了冤亲债主,估计离分崩离析也快了。

  学佛要学会放松,放松就是放下。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坚持下去。有位女师兄说刚开始学佛时吃素,搞得家里家外都很紧张,后来竟然坚持不下去了。最近她改变了方法,“这次也没那么讲究了,在家可以自己做点素菜,在外面就吃点锅边素,自已别人都方便,也坚持到了现在。”这正是古人所谓“轻履者行远”啊!

  放松的状态,才是快乐的。学佛难道不是快乐的吗?如果越学佛,自己和家人都是紧绷绷,那玩了,早晚玩完。你不可能坚持太长时间的。

  修行都知道要精进,但一味精进,也不是件好事。意思是不要过分用力,不要著力太狠,否则会太紧太崩失去平和、失去从容失去安详

  有一个沙门,晚间诵持迦叶佛留下的《遗教经》。“其声悲紧”:他的声音很悲恸,很紧张的样子,他自己觉得很惭愧,不要修行,要退步了,觉得自己做不到。

  佛陀问他,听说你在家时会弹琴?是的。如果弦太紧了,会如何?弹不出声音。如果太紧呢?就会绷断。那要怎样?要不紧不松,才能弹出好听的音乐。

  佛陀:我们修行人修道也是如此。身心也要调适合度。如果一味急躁冒进,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疲倦。身体疲倦,就会产生退失。所以合度中庸,才是正道,身心才会清净安乐。

  “处中得道”。说明了人学道的方法,应该好好地调身、调心,不要令身心太紧张,或太懒惰。

  既要精进,又要放松。既要严谨,又要随便、无所谓、大大咧咧。

  有僧人问赵州从谂禅师∶「如果有人想成佛,该如何做呢?」

  赵州回答∶「干麽这麽费力!」

  僧人续问∶「那不费力该怎麽做呢!」

  赵州回答∶「不费力的话,就已经成佛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轻松)(五明学佛网:学佛       轻松)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11.轻松与放逸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