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新白话版3


   日期:2018/5/2 9: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九疑

  问:西方净土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土,凡夫低劣太弱,怎么可以到?又《往生论》说,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二乘种性不能往生。既然有这样的教说,就知道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必定不能往生。

  答:这是对凡夫肉眼生死的心量说的罢了。西方净土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土,只要使众生的净土业成就,临终有净定的心,就是净土受生的心,动念就是生净土的时候。因此,《观经》说:“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再说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就能往生极乐,不须要发愁那距离远。又如人做梦,身体虽然在床上,而心的意识,遍及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一样啊。往生净土也是如此,动念就到,不须怀疑啊。至于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二乘种性不能往生的,这是说生到极乐国没有女人,以及没有盲聋喑哑的人。不是说这里的女人和六根不全的人不能往生极乐国。像这样说的人,是愚痴完全不懂经意。就如韦提夫人,是求生净土的女主,还有五百侍女,佛授记她们都能往生极乐国。就是娑婆本土的女人,以及盲聋喑哑的人,心念弥陀佛,都能往生极乐国后,再不受女身,也不受六根欠缺。二乘人只要回心愿生净土,到极乐净土再没有二乘的执着心。所以说,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二乘种性不能往生,不是说娑婆本土的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人,不能往生啊。所以《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称我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后,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何况往生极乐国,再受女身?六根不全的也是如此。

  第十疑

  问:如今要决定求往生西方净土,不知如何修行,种什么样的因,能往生极乐国?又凡夫俗人都有妻室儿女,不知不断YIN欲,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答:要决定往生西方净土,具有二种修行,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一是厌离行。二是欣愿行。

  一所谓厌离行,就是凡夫无始以来,被五欲缠缚。轮回五道,受尽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没有到头的日子。因此常观察这个身体,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所以《涅槃经》说:“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这个身体城,愚痴鬼住在里边,哪有智者愿意住呢)又经上说:“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如是。”(这个身体是众苦聚集,一切不净,又被束缚,全是脓疮,根本没意义,上到天人身,也是如此)修行人或行或坐,或睡或醒,常常观察这个身体,只有苦没有乐,生起很深的厌离。纵然妻房不能一时断掉,也要渐渐生厌,应作七种不净观。

  (一)是观这个YIN欲身,从贪爱烦恼生起,就是种子不净。(二)是父母交会的时候,红白和合,就是受生不净。(三)是母胎中处在生藏熟藏之间,就是住处不净。(四)是在母胎时,只是饮用母血,就是食物不净。(五)是日月期满,头转向产门,脓血一起出来,臭秽狼藉,就是初生不净。(六)是薄皮覆盖上面,里面脓血充满,就是全体不净。(七)是直到死后肿胀烂坏,骨肉纵横,狐狼爱吃,就是究竟不净。

  自身既然如此,他身也是一样。对于所爱的境界,男女身等,生起很深的厌离,常观不净。如果能这样观身不净的人,YIN欲烦恼,就渐渐减少。又作十想等观(死、胀、青瘀、坏、血涂、脓烂、啖、散、骨、烧),广泛如经上说的。又发愿,愿我永远脱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的男女等身,愿得到净土法性生身。这就是厌离行。

  二是所谓欣愿行,又有二种。(一)是先明了求往生净土的意义。(二)是观那净土庄严等事,欣喜愿求。

  (一)所谓明了往生的意义就是,所以求生净土,是为了要救拔一切众生的苦。然后自己思忖,我现在没有能力。如果在恶世,烦恼境界太强,自己被业力紧缚,沉沦三途恶道,动不动就经过劫数。如此的轮转,无始以来,没有休息过,什么时候才能够救那苦难的众生?因此求生净土,亲近诸佛。如果证到无生法忍,才能在恶世中救那苦难的众生。所以《往生论》说:“言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则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则是摄众生生佛国心。”(发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成佛的心就是度众生的心,度众生的心就是摄取众生往生净土的心)又愿生净土,须要具有二行。1是必须远离三种障碍菩提门的法。2是须要有三种随顺菩提门的法。

  什么是远离三种障碍菩提的法?(1)是依智慧门,因为不求自己快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2)是依慈悲门,因为拔救一切众生苦,远离不安稳众生的心。(3)是依方便门,因为应当怜悯一切众生,要给出他们欢乐,远离恭敬供养自身的心。

  如果能远离三种菩提障,就有了三种随顺菩提法。(1)是不污染清净心,因为不为自身求快乐。菩提是没有污染的清净处,如果为自身求快乐,就是污染身心障碍菩提门。所以不污染清净心,是随顺菩提门。(2)是安清净心,因为要救拔众生的苦。菩提心是安稳一切众生的清净处,如果不有心救拔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苦,就是违背菩提门。所以安清净心是随顺菩提门。(3)是乐清净心,因为要使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槃。菩提涅槃是毕竟常乐处。如果不有心使一切众生得到毕竟常乐,就是遮蔽菩提门。

  这菩提怎么能得到?就是要往生净土,常不离佛。证得无生法忍后,在生死国中,救苦众生。悲智圆融,有定有用,自在无碍,就是菩提心。这是愿生的意义。

  (二)是明了欣喜愿求,就是希望的心生起想念,缘向弥陀佛,或法身,或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每一相中八万四千好,每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观那净土七宝庄严妙乐等,就像《无量寿经》《观经》十六观等。常行念佛三昧,以及布施持戒精修等一切善行,全都回向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决定能往生净土。这就是欣愿门啊。

  后序

  人心是无常的,法也没有定法。心与法千差万别,根本在这里。信这个就是遍信,《华严经》所以说十信。疑这个就是遍疑,智者大师所以说十疑。从疑中出来进入信,一入就永远入了。不离这个,就得到究竟处。所谓净土,就是究竟处啊。这里有说法的教主,名叫无量寿。这个佛说法,没有间断过。疑障碍耳朵,就是聋而听不见。疑障碍心意,就昏昧而觉不到。听不到觉不到,就是安住在恶习中。赞叹不念,就是随喜粗心。妄说净土莲花,以为是虚诞,终究不细想这个分段身,从哪里得,从哪里来?牢狱般的胎里污浊,真实在哪里?任凭业识,隔断真如。在一幻境中,否定那个执着这个,生生世世不灵光,永远断绝圣路。因为如此,释迦如来兴起大慈愍,在污浊恶世中,发大音声,赞那净土的上妙之乐。在生死中,作为大船师,用法船运载,趋向彼岸。昼夜度众生,没有休息。然而弥陀的岸,本来没有两边。释迦的船,实在不是往来。譬如一灯,分别映照八面镜子。镜子有东西南北,光影没有分别。弥陀的说法,遍布光影中。而释迦的方便,唯独指向西镜。所以已经到达彼岸的,是可以忘了两边。未入法界的,怎么能自己泯灭东方西方?在这个法中,如果没有达到究竟,不要滞留一角,不要分彼此,只要应当正念深信而已。这二圣的用意,智者大师所以相信啊。信是万善的母,疑是众恶的根。能顺那母,能锄那根,那先前所说的障缘众生,聋可以恢复听力,昏昧可以恢复醒觉。没有出生死的,能出生死,没有生净土的,能生净土。随顺释迦的教诲,去面见弥陀。随顺弥陀的大愿,来助力释迦。在这里而遍游十方,就是西方而普入的镜子。自从二圣建立净土法门以来,这样的人,如河沙数那么多,为什么不信?为什么怀疑?自己能信了,又作方便,使那没信的没有不信。这就是智者大师所以为悲啊。明智者大师中立,学智者大师之道,不顺他的文字,而顺他的悲心。所以又印这《净土十疑论》,前面用杨次公的序。我是申广他的论说,助他流传。(宋左宣义郎陈瓘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者大师       净土十疑)(五明学佛网:智者大师       净土十疑)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六卷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五卷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四卷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三卷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二卷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一卷 

 徐文明教授:智者大师名号由来一说 

 张秉全居士:净土十疑论讲记 

 沈海燕教授:论智者大师的时空观 

 吕有祥教授:智者大师《奉晋王述匡山寺书》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七、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