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百喻经新白话版


   日期:2018/5/5 11: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百喻经新白话版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引言

  我这样听到:一时佛住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以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在一起。

  这时法会中有异教徒五百人聚集,从座位起身,对佛说:“我听说佛道洪深,没有能比的,所以来归问。愿佛开示。”

  佛说:“很好!”

  问:“天下是有还是无?”

  答:“也有也无。”

  问:“如今有的,为什么说无?如今无的,为什么说有?”

  答:“生者说有,死者说无。所以说或有或无。”

  问:“人从哪里生?”

  答:“人从五谷生。”

  问:“五谷从哪里生?”

  答:“五谷从四大火风生。”

  问:“四大火风从哪里生?”

  答:“四大火风从空生。”

  问:“空从哪里生?”

  答:“从无所有生。”

  问:“无所有从哪里生?”

  答:“从自然生。”

  问:“自然从哪里生?”

  答:“从泥洹生。”

  问:“泥洹从哪里生?”

  佛说:“你现今问事,怎么那么深?泥洹就是不生不死法。”

  问:“佛入泥洹了吗?”

  答:“我没有入泥洹。”

  问“如果没有入泥洹,怎么能知道泥洹常乐?”

  佛说:“我现今问你,天下众生是苦是乐?”

  答:“众生很苦。”

  佛说:“为什么说苦?”

  答:“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所以知道死苦。”

  佛说:“你现今不死,也知道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所以知道泥洹常乐。”

  五百异教徒心开意解,求受五戒,证悟须陀洹果,重新坐下。

  佛说:“你们注意听,现今为你们广说众喻。”

  1.愚人食盐喻

  昔日有愚人,到别人家作客,主人给他食物吃,他嫌味道淡。主人听了,就为他加盐。

  加过盐后味道很美,愚人心想:“味道所以很美,是因为有盐。少有一点尚且很美,何况多呢?”

  愚人没有智慧,就单吃那盐,吃得口腔很难受,反而不美。

  譬喻那外道,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道,就马上断食。或经过七天,或经过十五天,白白受了困饿,对于得道没有一点用。就如那愚人,因为盐美,就单吃盐,致使口腔难受,也是一样的道理。

  2.愚人集牛乳喻

  昔日有愚人,要宴会宾客,想采集牛乳,准备供宴会饮用,心里就想:“我现在如果预先天天取牛乳,牛乳渐多,没有地方存放,或又变质。不如就在牛腹存放,等到宴会时,就一次取完。”

  这样想过后,就把母牛母子,各自分开拴起来。

  过了一个月,开始宴会,迎请宾客坐好,才牵牛来,要取牛乳,而这时牛乳已经干了没有了。这时的众宾客,又生气又好笑。

  愚人也是如此。想修布施,就说等我大富时,然后施舍。但还没有来得及聚齐财富,转眼或被县官、水火、盗贼等侵夺,或到了命终,来不及布施,也是如此。


  3.以梨打破头喻

  昔日有愚人,头上没有毛发。这时有一人,用梨打愚人的头,打了二三个,头都打破了。当时这愚人,默默忍受,不知道躲避。

  旁人见了,对他说:“为什么不躲?却要挨打,致使头破呢?”

  愚人回答:“因为那人,仗着有力,愚笨没有智慧。见我头上没有毛发,以为是石头,用梨打我,所以头破了!”

  旁人说:“你自己愚笨,怎么还说别人愚笨啊?你如果不愚笨,被他打了,直到头破,怎么却不知逃避?”

  有的比丘也是如此,不能实修持戒闻慧,只是注重威仪,招来利养,如那愚人,被别人打头,不知逃去,直到头破,反认为别人愚笨。这比丘也是如此。

  4.妇诈称死喻

  昔日有愚人,因为他妻子相貌端正,所以情爱很重。妻子没有贞洁,后来过了一段时间,与他人交往,邪YIN的心就炽盛了,要跟别的男人出走,舍离自己的丈夫。于是悄悄对一老妇人说:“我走了以后,你就找一女尸,放在屋里。告诉我丈夫,说我已经死了。”

  老妇人就趁那丈夫不在家时,把一死尸放到他家中。那丈夫回来,老妇人说:“你妻子已经死了。”

  丈夫就去看,确实是自己的妻子,哀哭懊恼后,大量堆积木柴和油,烧成骨灰,用布袋装起来,昼夜带在怀里。

  妻子后来,厌倦别的男人了,就回家来,对丈夫说:“我是你妻子。”

  丈夫回答说:“我妻子早就死了,你是谁啊?乱说是我妻子。”妻子反复解释,丈夫还是不信。

  这就像那外道,听信别人的邪说,心被迷惑,以为真实,永不可改。虽然听到正教,也不愿相信。

  5.渴见水喻

  过去有个人,愚痴没有智慧,渴极了要喝水,见到热焰,以为是水,就一直往前追,追到了印度河。到了河边,却望着河水不喝。

  旁边的人说:“你口渴找水,现在到河边,为什么不喝?”

  愚人回答:“如果可以喝完河水,我就喝了。这水太多,不可能喝完,所以不喝。”

  这时众人听了他的话,都大笑起来。

  譬如外道,讲那些歪理。因为自己不能受持所有佛戒,就不受戒,致使将来没有得道的分,轮回生死。就如那愚人见水不喝,被人笑话,也是如此。

  6.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日有愚人,养育七个儿子。一个儿子先死了,当时这愚人,见儿子死了,便要把儿子遗体停放在家中,自己离家出走。

  旁人见了,对他说:“生死的路不同,应当赶紧处理,送到远处埋葬了。怎么能留着,自己离去?”

  这时愚人听了这话,就在心里想:“如果不能留,应当安葬的,须要再杀一个儿子,凑成一担,才能挑去埋葬。”于是就再杀一个儿子凑成一担,远远地葬在林野。

  当时人们见了,非常好笑,奇怪这事从没有见过。

  譬如有比丘,私下犯了一戒,害怕改悔,隐藏不说,却说自己清净。或有智者对他说:“出家的人,守持禁戒,如守护明珠一样,不使明珠失落。你现在为什么违犯受过的戒,不想忏悔?”犯戒的说:“如果须要忏悔,就再犯戒,然后可以一起说出。”于是便破戒,多作不善的事,这才说出。就如那愚人,一个儿子死了,又杀一个儿子,现在这比丘,也是如此。

  7.认人为兄喻

  昔日有一人,容貌端正,很有智慧,又有很多钱财,举世的人,没有不赞叹的。

  当时有愚人,见了这人的状况,就说“他是我兄长”。愚人这样说,是因为那人有钱财,须要他的钱财可以拿来用,所以叫他兄长。但要还债,就说“不是我兄长”。

  旁人奇怪说:“你是愚人。为什么须要钱财就叫他兄长;到了要还债时,就说不是兄长?”

  愚人回答:“我因为要得他的钱财,认他为兄长,其实不是兄长。如果要还债时,就不是兄长了。”

  人们听了这话,没有不笑话他的。

  就像那外道,听了佛的善语,就剽窃来用,当作自己说的。当旁人要他修行时,他又不肯修行,就这样说:“因为为了利养,就把佛的话用来化导众生,其实没有这回事,为什么修行?”

  犹如先前的愚人,为了得到钱财,就说“是我兄长”;到了还债时,又说“不是兄长”,这也是如此。

  8.山羌偷官库衣喻

  从前,有一山民,偷了国王的宝衣,然后远远逃走。那时国王,派人四面出动,追捕抓到山民,带到国王那里,国王就责问他的宝衣是哪里来的。山民回答:“我的衣服是祖先留下来的。”

  国王让他穿宝衣,但是因为确实不是山民自己的,所以山民不会穿,应穿在手上的却穿在脚上了,应穿在腰上的反而穿在头上。

  国王见他分明是贼了,召集大臣们,讨论这事,然后对山民说:“如果是你祖先留下来的宝衣,应当会穿,却为什么颠倒顺序,上下乱穿?因为不会穿,所以知道你的宝衣必定是偷的,不是你自己的。”

  这故事作为譬喻是:国王就如佛,宝衣就如法,愚痴的山民就如外道。窃听佛法后,就混在自己的法中,当作自己的。但因为不懂佛法的意思,结果迷乱上下,不知法相。就如那山民,得到国王的宝衣,不知顺序,颠倒乱穿,也是如此。

  9.叹父德行喻

  昔时有人,在众人中赞叹自己父亲的德行,就这样说:“我父亲仁慈,不偷不盗,为人诚实,并且有布施。”

  当时有愚人,听了这话,便这样说:“我父亲的德行,超过你的父亲。”

  别人都问:“有什么德行,请举例说明一下。”

  愚人回答:“我父亲从小到大,断绝YIN欲,没有染污。”

  众人就问他:“如果断绝YIN欲,怎么生的你?”结果愚人被当时的人笑话。

  就像世间没有智慧的人,要称赞别人的德行,不懂得实情,反而成了毁谤。如那愚人,本意是赞叹父亲,却言过其实,也是如此。

  10.三重楼喻

  古时候,有愚蠢的富人,愚痴到很无知。到别的富人家作客,见到三重楼,高大壮观,宽敞明朗,心里很羡慕,就这样想:“我有钱财,不比他少,为什么先前不造作这样的楼?”

  然后就召唤木匠来问:“你会造作那户人家的漂亮房子吗?”

  木匠回答:“那就是我造作的。”

  愚富人就说:“现在就为我造和他一样的楼。”

  这时木匠就打地基准备造楼。

  愚富人见木匠打地基,心有疑惑,不知什么意思,就问木匠:“这是干什么?”

  木匠回答:“作三重楼啊。”

  愚富人又说:“我不想要下面二层楼,先为我作最上一层楼吧。”

  木匠回答:“没有这样的事!哪有不作一层楼,就能造第二层楼?不造第二层楼,怎么能造第三层楼?”

  愚富人固执说:“我现在不用下面二重楼, 一定要为我作最上层的。”

  当时人们听了,就嘲笑愚富人,大家都说:“哪有不造下面第一层楼就能有上面的楼呢?”

  譬如世尊的四辈弟子,有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却想求道果,而这样说:“我现在不用那下面的三果,只求那阿罗汉果。”也被当时的人嘲笑,如那愚富人一样没有不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百喻经       白话)(五明学佛网:百喻经       白话)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称佛名号品第九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利益存亡品第七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如来赞叹品第六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地狱名号品第五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胡维铨居士: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