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最好的相处:欣赏彼此的好,懂得彼此的苦


   日期:2018/5/9 22: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事翻云覆雨,正是因为懂得你的难处,方能与你比肩而立,共看沧海变桑田。

  人活一辈子,遇见的人太多太多,可最终真正知心知底的人只有那么几个。

  酒肉之徒,日常谈笑风生,称兄道弟,遇事便树倒猴狲散,唯有旁人冷眼,慨叹一句人心不古。

  而最好的关系,往往因为欣赏彼此的好,懂得彼此的苦,日久弥坚。

  欣赏对方的好,更要懂得对方的苦。

  苏轼曾因在诗词中畅论政见,得罪了当朝权贵,几度遭贬,内心忧闷。

  一日苏轼退朝回家,饭后捧着肚子慢走,对着众姬妾问道:“你们说,我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

  一妾答:“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

  又有一妾说:“满腹都是见识”,苏轼仍不太满意。

  唯有朝云一句“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正中苏轼下怀,惹得他开怀大笑。

  朝云最懂得苏轼的苦楚,也正因为懂得,朝云方能在众姬妾陆续散去之时,于二十三年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始终如一地陪在苏轼身旁。而苏轼亦感念朝云,在墓上筑六如亭纪念她,亭柱上的楹联题的正是: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最好的关系,是我懂你的不容易。

  老子言,知人者智。能知晓他人的难处,并适时伸出援手的人有大智慧。

  著名的史学大师顾颉刚有段时间经济窘迫,每月助教薪水开头只有50元,又有一妻二女。胡适得知顾颉刚这一不易之处,便每月从自己私人的钱中拨出30元,帮助他渡过难关。

  因为胡适适时伸出援手,顾颉刚得以专心于古史研究,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后来胡适在大陆遭受猛烈批判时,顾颉刚不惧政治风险在自传中记录这段往事,感念胡适对他的帮助与情谊,默默支持着胡适渡过难关。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却难,关键时刻的援手,往往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亦帮助了自己。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人与人相处,最容易犯的问题便是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别人,自以为一切都为对方做到极致,对方却完全无动于衷甚至反感,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源恰恰在于不懂,而非不爱。

  一对渔民夫妇,两个人相亲相爱,一辈子都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架。

  妻子非常贤惠,每天都从丈夫打回来的鱼里挑一条最大最完整的,斩去头尾,特别精心地烹饪中段,今天红烧,明天清蒸,装在大盘子里给丈夫吃,而自己就在厨房里简单地把剩下的鱼头鱼尾烧一烧,吃过就算了。

  几十年过去了,有一天,老先生在黄昏暮色中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对妻子说:“我这辈子没对你提过任何要求,现在再不提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你什么时候能给我做一顿鱼头呀?我这辈子最喜欢吃鱼头。”

  妻子一听,顿时泪流满面:“我从当姑娘起,就认为鱼肉是这世界上最好吃的。为了爱你,我把鱼肉都给了你,鱼头我自己吃。”

  世间最大的误区不是不爱,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爱。世间最大的欠缺、比爱还奢侈的,是“懂得”。

  然而,在我们漫长的一生里,又会遇见几个懂自己的人,就算是遇见了,又会有几个真正愿意懂自己的。

  这样的人,如果遇到了,只需一人便足够了。真正的懂得,不是相邀,也不是牵引,更不是逼迫,而是实实在在自然而然的明白,这样的明白,无关风月,无关功利,甚至无关风雨也无关晴天。

  懂得,所以选择以你容易接受的方式去爱你。懂得,所以能够以更智慧的方式处理人事,以最恰当的方式守护最亲近的人。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欣赏       彼此)(五明学佛网:欣赏       彼此)  

 冯学成居士:棒喝截流 八、诗文禅风——文字禅欣赏 

 蔡礼旭老师:夫妻彼此一定要感谢对方的恩德 

 慧光法师:接受、欣赏无常 

 欣赏一切的逆境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2.彼 

 传喜法师:苏州本草人生开示 《佛曲妙乐共欣赏》 

 为什么彼此不能互相包容?佛说这是共业所感 

 虚云老和尚:修行要一门深入,以一门为正,诸门为助,各修一 

 嘎玛仁波切:能够有效地彼此理解与沟通,一切神秘都会消失不 

 彼此关怀,至死不变 

 近珍法师:因果不昧 善待彼此 

 圣严法师: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