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独尊湛现:对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性


   日期:2018/5/13 8: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家好,学佛修行很好,但是不能对子女的教育有所忽视。

  如果真是努力学佛,努力修行的这样的家长还可以,因为能够时刻按照佛陀的教育去发展,孩子也就自然的受到熏染。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现在存在一些假学佛的,误以为在学佛。完全违背了佛法的理念,这就称为迷信求佛。这样子的心态是无药可医。  

1.jpg

  告诉大家这种修行是不会受丝毫的利益,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思想没有与佛的思想相应。佛的思想是大慈大悲,没有丝毫的自私自利,没有丝毫的分别,对大家所有的众生都是平等的关爱。

  我们是这样子吗?自己贪,还不够,让佛来帮助自己自私自利。佛绝对是一位遵纪守法的,所以说违法乱纪的事情,佛是不会对此帮助的。  

2.jpg

  我们主要说明的是,学佛的目的就是用佛的思想精神作为榜样,做为标尺来衡量自己,来修正自我。这样子才能够受益。

  同时也是来告诉大家,人生命运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自心。

  任何人是帮不上的,自己的因果自己了,自己吃饭自己饱。尘世间有能代替谁吃饭的吗?

  所以一切还得靠自己。另外还得要为自己的下一代负责。  

3.jpg

  要想人生得到美满,应该从小得到正确的道德教育。 让他们从小心灵美好,养成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让他们学会勤俭持家,爱劳动,爱团结。

  好象是对孩子的教育,其实这是帮助孩子在为他们的未来积累福德。他们从小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时时刻刻吸收正能量,他的福报会终生受益。

  这是一个合格的家长,智慧的家长。  

4.jpg

  如果家长的作为相反,赌博,麻将,吃喝,搞一些无所事事的,培养孩子这些。将来孩子能是什么样子呢?

  可以想象。从小千万不要让孩子们的福报享受得太过。这样是对孩子的伤害。

  比如过生日,大家要知道,过生日是为了纪念母亲的恩德,不是为了自己的快乐。

  如果为了自己的快乐,告诉大家这是对自己很大的伤害:第一减少自己的福报;第二,减少自己的寿命;第三,减少自己的财运。

  就是给小孩就更不应该做了。希望大家对孩子要负责。  

5.jpg

  希望做父母的也需要智慧,若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必须要以身作则。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幼小天真的心灵,就如同一台崭新的电脑,没有丝毫的污垢垃圾。

  从小让他的心灵储存正能量,千万不能给他们储存垃圾,太可惜了。一定要对儿女负责,什么是垃圾?

  就是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两舌,恶口,花言巧语,打牌,麻将,等等这些都属于垃圾。  

6.jpg

  其实这样做不但影响了孩子,而且对自身也是很大的影响。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凭自己的才能智慧,同时也得具足正确的思想,称为德才兼备。

  光有才没有德,所说缺德,不成事业。有德无才,这也很好。人生德还是很主要。  

7.jpg

  其实,这个德行就是智慧。

  大家无论学佛也好,修行也好,必须要务实。

  靠自己的真实行动。转变自己,修正自心。

  不是说学佛,修行,念几句佛号,认为修行了,这是大错特错。

  必须要如理如法地去做。深入经教,智慧如海。

  阿弥陀佛,释桑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独尊湛现       教育)(五明学佛网:独尊湛现       教育)  

 黄夏年教授:近代中国佛教教育 

 黄夏年教授:发展佛教教育,关心佛教界学者的建设 

 黄夏年教授:佛教教育与学术研究浅议 

 赖永海教授:佛学院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共性与个性 

 杨曾文教授:巨赞法师对佛教教育的看法 

 杨曾文教授:新世纪的佛教教育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七、禅的教育与光大 禅行的思考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七、禅的教育与光大 禅学院教学程式 

 温金玉教授:慈航法师的教育工程 

 潘桂明教授:佛教教育的几点意见 

 陈星桥居士:略谈佛教的教育观 

 陈星桥居士:关于21世纪中国佛教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