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独尊湛现:让孩子做到优秀,父母必须要以身示范


   日期:2018/5/13 8: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弥陀佛,大家好,对自己子女的培养,千万不要去攀比。

  对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做父母的用心良苦这种心态,情有可原。

  可是呢每个孩子及每个成年人也是一样,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因缘,都有不同的命运。

  所以说不能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比如有的孩子从小就会唱歌,书画,习武,等等不同的嗜好,这称为“天赋”,在我们佛门中称为“串习”,其实呢都是一个性质。

  在世间的人,不了解轮回的存在,也就是说,有前生、今生、今世、来世,这都不稀奇,人生的身体有生有灭,这是自然规律。

  我们的神识,也就是灵魂,它不随着我们身体同灭,我们身体将灭时,神识就会随着生前的习气,哪个习气较重就会随着,堕落哪个道,这就称为轮回。

  假如说前生是一个画家,他今生与我们有缘,随着夫妻男女的这个条件又继续投胎,出世为人,那么这个出生的孩子就会把前生的特长艺术,今生又重新展现出来,这个非常正常。前生哪个“业习”最强烈,今生就会展现出来。

  有的业习是正能量的,有的业习是歪曲的。比如艺术方面的都是正能量的,如果是相反方向的业习,比如贪嗔痴慢疑,杀盗YIN妄酒,花言巧语,恶口,两舌等这些恶习较重,很糟糕。

  做为父母要慢慢地来进行调整:

  1.不能攀比。

  2.不能急于求成。

  对孩子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来教育是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从六道轮回中,“三途”(地狱,恶鬼,畜生)所转生过来,他们的智慧的根基就会较差。所以要慢慢地来随缘而教化。六道众生是随着意识相互演变的。这是自然规律。

  为什么佛告诉大家千万不要杀生,如果杀业过重,那些被我们所伤害过的众生,机缘巧合,就会来投胎转世为我们的子女,来进行讨债。

  还有的我们行善积德过多,有的众生转世投胎来向我们报恩,这样子的子女非常省心,孝顺。

  如果有的来讨债就很糟糕,有的讨经济债,物质债,命债,等等,方式各不相同。作为夫妻本来就是相互了缘,无缘不聚,作为儿女本来就是讨债与还债,无债不来。

  无论是属于哪个类型,我们必须要努力化解恶缘,不能再制造恶缘的相续。

  所以说,凭借这种种的因缘来成为我们的子女,我们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拔苗助长。

  物极必反。每个人的根基不同,要量力而行。不单是孩子,子女,就是成年人也是根基各不相同。代代相续。

  诸位要知道,作为一个人,不能以他们的出身论尊贵,这个人身居显赫,荣华富贵,等等,并不一定行为上有所高尚。所以说一定要以他们的行为论尊贵。这个尘世间龙蛇混杂,凡圣同居。

  所以我衷心告诫大家,对子女的教育要有度。我曾遇到过,父母身居显赫,可是呢缺乏智慧,愚痴。对孩子强制性地教育,希望孩子出人头地,结果把孩子都给害掉了(疯癫,抑郁,精神分裂,等等)。

  必须要量力而行。做父母的必须要注重德行,用自己的德行来影响子女,才是最根本的教育方式。

  大家必须要了解宇宙的事实真相,相信六道轮回。

  我们人生一定要弘扬戒杀放生的美德,恩恩怨怨何时了,不能让恶性循环再延续下去了,让我们人类及所有的众生永远保持太平天国。

  爱护大自然,用一颗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态,相亲相爱一家人。

  我在此衷心地感恩公众平台。衷心祝愿,世界和平,祖国繁荣昌盛,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六时吉祥,万事如意,道业有成。

  阿弥陀佛,释桑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独尊湛现       教育)(五明学佛网:独尊湛现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