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培养菩提心的方法


   日期:2018/5/15 13: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只是接受“菩提心”,或者行十般若还不够,还要依靠一些具体方法来培养“菩提心”,不然我们实现身心净化与成就佛是很难的,而且学佛修道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障碍,这些障碍容易让我们动摇。

  我们如果要修建一座高楼大厦,只是打好基础还不够,还需要一层又一层地建上去,那样的话就需要很多支撑的方法。大厦越高就越需要严谨的支撑,并且支撑的排列次序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建筑过程中,必须要接受别人的意见,并且以稳重为建筑的原则,还要有正念作为支撑。在修行中也是一样,我们要依靠接受、禅定、正念来支撑。

  第一,接受。

  接受的意义有很多,这里所讲的接受指的是心理上承受、容纳而不拒绝的意思。

  接受好比大地,大地接受一切生长的植物与动物,大地从来不跟万物去计较,对万事万物容纳而不拒绝,因此大地才能成为万物生长的基地。接受的心态也是功德生长的基础,若是没有接受的心态,那就无法修行,没有大地,任何植物都没有生长的基础。

  同样一个道理,没有接受的心态,“菩提心”不可能生长成菩提果,接受是发“菩提心”最基本的要求。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要掌握任何一种文化、技术的基础都是接受,如果你对学问不能接受的话,对这门学问的学习就可能不会延续下去,最后这门学问对你也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它很难成为你的专业和专长,更难以融入你的生活和生命,更不用说在这种领域产生灵感和技能了,所以这样学到的东西也是僵硬和死板的。

  我们发“菩提心”、培养“菩提心”、发展“菩提心”的基础和根本就是接受。

  第二,禅定。

  我们只是接受还不够,还要依靠助缘,按佛经来讲那就是禅定,用世俗的话来讲,就是稳定的心态。实际上,禅定是一种稳定的心态,还是以大地来比喻,大地上的山石起着稳固土地的作用。

  再比如说金子,金子无论在哪里,永远都在发光。

  再比如修建高楼大厦的时候,仅仅是接受别人的意见和使用很多的方法还不行,还要有稳重的思考和选择。稳重的思考,就好比建筑房子的钉子,如果每一个钉子都钉不牢,那这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散了,因为稳定性不够。

  同样,在修行和生活当中,我们只有基础还不行,还需要让它稳定,禅定就能在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修炼“菩提心”的过程之中,任何行者都必须具备很好的禅定功夫,如果没有禅定的功夫,你很难稳定地实践到成就佛道中去,即使能够实践一下又会很快被外界的状况吸引和破坏了,并且总是会有头无尾,不能稳定地延续下去。

  在历代的史书记载里,接受“菩提心”戒的无数学人中,最后能获得成果的人并不多,因为他们没有稳定的功夫。就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自称学佛发“菩提心”的人也是无数的,可是真正学佛与发“菩提心”的又有多少个?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半途而废的,这些现象都是没有禅定功夫的缘故。

  在生活中我们身体的奔波还不是很大的问题,可我们的思维如果东奔西走就是大问题了。做各种事情大多数人都是准备的时间长,开始的次数多,延续下去的少。

  因此现今无论是修法或是众所周知的世俗事务,大家都能明白但都不能进行下去,这和不稳定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正念。

  我们只有稳定的心态也还是不够的,还要依靠正念。正念是一种正见的心态。社会中的人们如果能运用接受、禅定、正念这三种工具,就能真正熟悉和了解自己,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对外在的各种状况也会把握得进退自如。

  在修行的这三种工具之中,最关键的是正念。

  我们修建高楼大厦的时候,接受很多实用的方法和进行稳重的思考还不行,更需要的是正见。

  正见犹如应用方法和工具去执行建筑房子的具体实践。在建筑的过程之中,我们虽然接受了很多方案,也知道了很多道理,心态也能够稳定,但没有工具还是无法执行建筑大厦的任务。因此,方案、道理、稳定的心态都是建筑房子过程之中所需要的,但还不是最关键的。

  过去有一个酋长在建筑宫殿时,急需要木料,他就下令所有的村民们去砍伐木料,时间只有三天。酋长有一个村庄叫作噶额村,这里的村民们,在酋长下令的第二天,才集中在了一起,商量能否接受酋长的要求,他们讨论了半天,提出了各人的想法,讨论得沸沸扬扬,就这样一天过去了,最后大家终于决定接受酋长的要求。在酋长下令的第三天,他们又集中在一起商量如何运输,最后决定第二天再去砍木料。在酋长下令的第四天,他们又集中在一起准备去砍木料时,结果发现一个人也没有带工具……三天过去了,酋长没有见到噶额村民们的木料,非常愤怒,就下令把他们流放到边地了。

  现在接受“菩提心”戒的人很多,他们也知道在学佛修炼的过程之中“菩提心”是很重要的,但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才算重要,更不知道如何去增长“菩提心”。总是在自以为是,或者跟名师修一修世间法,或者做一些利益自己的“善”事,或者黑白不分地帮助别人,或者做一些违背“菩提心”的自利之事,等等。

  就好比人们都知道健康是很重要的,但是不知道怎样才算真正的健康,更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取得健康。总是在自以为是地,或者被人诱导着去减肥、或者去吃多种维生素片、或者去吃所谓的绿色食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其实也只是如此。

  所以我们看到大部分人的“菩提心”只建立在形式上,而没有认识到“菩提心”的源泉在于利益众生。

  我们为了菩提树的成长而不断地在叶子上洒水,却不知道在菩提树的树根上浇水;我们为了滋养菩提树,去保护每一片叶子,而不去培植菩提树的树根。如果我们不了解,不重视菩提树的根,那么永远只会追求外在的东西,我们身心的菩提树很难开花与结果。可现在的人们只喜欢开花,但不愿意为花的根去浇水,连简单的种花都很难达成,更何况开花与结果呢?

  所以我们知道菩提心重要并不是最关健的,怎样使自己发出“菩提心”才是更重要的;仅仅知道“菩提心”是好东西没有用,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去接受;仅仅接受“菩提心”并不关键,怎样把“菩提心”培养和增长出来是更重要的。

  你可以去问那些学习大乘的佛教徒:“发‘菩提心’好吗?”他们会说:“当然好啦,我学佛修行就是为了发‘菩提心’,救度众生啊!”你再问他们:“如何发‘菩提心’?怎么去救苦救难?‘菩提心’的戒律有多少条?”大部分人都会哑口无言。其实刚进入大乘佛法的人都会知道发“菩提心”很好,所以知道不是关键。知道又有什么用呢?知道了并没有导致你和之前的人生有什么不同,知道了并不能代表你能够发出真心,知道了并不能代表你能救苦救难,知道了并不能代表你能够接受“菩提心戒”。

  只有知道怎样去进行这一切才会让你有所不同,更加重要的不同是在于自己正履行“菩提心”。因此,要发扬大乘佛道,培养“菩提心”,增添救苦救难的愿力,那么现在所讲的接受、禅定、正念这三种方法就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接受“菩提心戒”并不困难,可是,你从师父那里接受了“菩提心戒”之后,能够坚信不移地遵守“菩提心”的戒律是很难的。因为第二个条件是禅定,也就是稳定的条件,稳定是精神旅程中一切长远发展的意念。让你知道“菩提心”的好处是很简单的,可是让你在进行“菩提心”当中保持正见以及具备行动的条件才是更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有正见,正念好比是巡逻的警察,我们要保持警惕,这个正念就非常重要。正念使我们的行为像月牙一样能够渐渐变得圆满,只有正念能够让我们缺少的智慧和菩提心逐渐弥补起来,最后变为圆满的佛果。

  《地道》论中云:“接受大地禅定金,正念如上弦月亮(藏历每月初一至十五日,月亮每天增长,十五日月亮变为圆圆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提心       修行)(五明学佛网:菩提心       修行)  

 净界法师:修行胸量要大成就才可能大 

 净界法师: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净界法师:我告诉你一个修行的秘诀 

 净界法师:发菩提心建立正知见,就是要依止大乘经典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三部分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十二条 

 怎样发心修行 

 宋智明居士:圆觉经直讲 第十章 修行无二 方便多门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楞严悲华法师:傻瓜式修行十要 

 楞严悲华法师: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严悲华法师:什么叫学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