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凡圣迷误示意图


   日期:2011/3/3 9: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前几天,因为有同修来告诉我,他说他遇到一个人问他:你们学佛的人,真的有佛吗?你看见过佛吗?他不能够回答。回到协会来,把这桩事情告诉我,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我就告诉他:假如以后再有人问你,你就告诉他,真有佛,我见过,我见得很多。他问在哪里?你说你就是,我也是,一切众生各个都是。《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是不是?现在还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过现在你有了妄想分别执著,你是个有妄想分别执著的佛,所以变成这个样子。如果妄想分别执著去掉,你能够放下了,你跟释迦牟尼佛,你跟阿弥陀如来,你跟毗卢遮那如来,没有两样!智慧德能才艺相好完全是平等的。

  我这样告诉他,他听了也很疑惑。当然疑惑,如果不疑惑,你就能答得出来。为什么答不出来?当然就是你本身有疑惑,你本身也不相信你自己是佛。所以随后我们就做了一个图,画了一个图,「凡圣迷悟示意图」。这个图这几天也重复播了好几次,很多同修都看到了。看到之后又来问我,妄想、分别、执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愈来愈麻烦了。那就不能不把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用这个时间来做一个研究。什么是妄想?什么是分别?什么是执著?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够吗?决定不够。不但两个小时不够,二十天也不够,二十年也不够,二百年也不够。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三大类无量无边。

  世尊在教学用方便法,把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著把它归纳分类,提纲挈领的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让我们了解一个大概。那你要真正明了,你是要去做的,你要不肯把自己亲证,这个事情永远没有法子理解。尤其我们的妄想习惯了,起心动念就叫妄想,所以妄的对面是什么?真实,妄就是不实。佛法里面讲不当於实曰妄。当是相当,跟实在不相当,那就叫妄。实是什么?这就不好懂了,如果这个实你要懂了,你就是法身菩萨。实是大乘教里面讲的诸法实相,我们平常在讲席里头用最浅显的话来说,大家容易懂。我说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句话也很笼统。详细一点说,宇宙的本体,宇宙的现象,宇宙的作用,这是从体相用上来讲。

  宇宙没有边际,这里面无量无边的世界,现在科学讲星系!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地球,现在诸位都明白了,是在太空当中一个小行星。它也有个星系,这个星系大家都很熟悉,太阳系,九大行星环绕著太阳,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行。而太阳也不是不动的,太阳它也是动的,它带著这么一群、这么一个星系又环绕著一个大的星系,这个大的星系,现在已经很清楚被发现是银河系。银河系是不是还绕著一个更大的星系在活动?这是太大!现在还没有人发现。在佛法里面讲,确实是还有更大的星系。

  早年,黄念祖居士跟我谈到这个问题,我们讲三千大千世界,讲十方诸佛刹土,《华严经》上讲到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品」我们学过,「世界成就品」我们也学过。黄老居士告诉我,银河系是佛经里面所讲的一个单位世界,这我没想到。在以前,我以为单位世界是太阳系,这是一个单位世界。佛在经上给我们讲,这个单位世界一千个;诸位要知道,所谓的一千有出入,绝对不是刚刚好一千这个数字,大概就是一千上下,有多有少,这么样一个星系,叫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集合一千个小千世界,这叫中千世界;然后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集合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基本上来讲就是一尊佛的教区。像释迦牟尼佛他所教化的一个地区就这么大,这里面有小千、中千、大千,所以合起来叫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说大千世界只有三千个,那就大错特错;这个「三千」是讲这大千世界的结构,它的组织,是讲这个意思。

  我们娑婆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极乐世界太大太大!比我们这大千世界大得太多了。在华藏世界,华藏世界一共有二十层,像大楼一样,二十层。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都在第十三层,这一层就是一个大星系。所以从《华严经》上讲,我们能够肯定,我们的银河系在太空当中也是一点点,它也是围绕著一个很大的星系在转。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像华藏,二十重华藏世界,经上称世界海,在宇宙当中无穷无尽,不是一个,太多太多!

  现在要问,这世界从哪来的?每个世界都有众生居住在那里,不同形象的众生,有些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有些肉眼看不见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将来到哪里去?问题可多!你是不是统统都能够明了,而且真实的明了,不是理想,不是猜测?它的真相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你对这些诸法实相统统明了,一点没有错误,亲眼所见的,亲身所接触到的,这叫实,就不叫妄。如果对於这些事情是一无所知,你心里面在猜测,你在那里想像,那全叫妄想。妄想可多了,太多太多!

  《楞严经》上,佛说了一段话,说得非常好,他说:一切众生,《楞严经一》就是第一卷,《楞严经》有十卷。第一卷里面,「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这个一切众生是包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里面的众生,没有例外的,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这几句话我们要细说,这两个小时可能还不够,你就知道这个问题不简单。实在讲,我们在「凡圣示意图」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跟诸位显示出来。

  妄想,大乘经里面很多地方把它称作无明,无明就是妄想,明是明了,不明了了,无明就是不明了。你本来明了,所以说你本来是佛,哪有不明了的?现在不明了。不明了就叫无明,就叫妄想。不明了,你是不是常常怀疑、常常在猜想?这全叫妄想,你全错了!所以无明有很多种讲法。《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德能,我们现在讲能力、才艺,都属於德。相好是讲的,现在一般人讲福报,你的福报。你看看净土三经,阿弥陀佛的福报,西方极乐世界,你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阿弥陀佛的身相,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那太少了,你总要知道,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看报身如来,这是世尊为我们介绍的,你就晓得那是自己。中峰禅师说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为什么?阿弥陀佛是我心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两句话你要懂!

  这个世界,小世界、大世界,遍法界虚空界,就好比梦中境界一样。我们每个同修都有作梦的经验,你作梦醒过来之后,你好好想一想刚才梦中的境界,你再想它从哪里来的?是你自己心变现出来的。到你心作梦的时候,你的心就是梦,现了梦,整个的梦中境界就是你的心。永嘉大师说的话,「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中峰禅师所说的「我心就是阿弥陀佛,我心就是极乐世界」,作梦!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极乐世界就是我心,我心所现,我心所变。那现在?现在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地球,我们这个太阳系,我们这个银河系,我们所看到的森罗万象,你要是觉悟了之后,这是我自己!我心所现,我心所变。

  真心现,妄心变,变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妄心,心现识变。你有没有一下悟过来?这一下省悟过来是什么样子?整个宇宙是自己,芸芸众生是自己,整个地球上所有一切的生物跟我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你悟过来了。悟过来之后,你会对一切众生看法不一样,为什么?会非常亲切,不是别人,是自己!慈悲心自然就生起来了,「慈悲遍法界,善意满人间」。真的,悟过来之后,他的境界跟迷惑的时候完全不一样。这是不是无明破了?没有,哪有那么简单!无明分别执著稍微轻了一点。

  诸位要知道,分别跟妄想是属於法执,执著是属於我执。我执是烦恼障,法执是所知障,两种障碍把我们的智慧德能相好全都障碍住了。所以佛教给我们修行修什么?破二执而已,破这两种执著。所以这经典很多,你要细心去看、细心去领会,哪里没有悟处!每部经你翻开来,如果你真正能契入,统统有悟处。那现在为什么不能悟?就是你读经的时候囫囵吞枣,粗心大意,你没有细心去观察、没有细心去体会。就像我刚才讲的这些例子,那《华严》就更多,真正能够体会到,然后有个好处,好在哪里?你真正懂得。

  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藏经楼里面所看到的大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多大的分量?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龙树菩萨讲的话是真话,可是你要听得懂。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不是数字,《华严》用「十」表法,代表大圆满。大圆满是什么意思?遍法界虚空界,性相理事因果,哪一桩不是华严经?活的华严经就在我们面前。善财童子好运,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识,我们从早到晚没有输给善财,为什么你不开悟?你不是善财的心;你要是善财的心态,你早就开悟了。这都是真的。所以我们的麻烦,真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太重!

  妄想,我们还用一般大乘教里面所讲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天台家所说的。无明烦恼就是《华严》里面讲的妄想,刚才给诸位说过了,尘沙烦恼就是分别,见思烦恼就是执著,这里面有烦恼、有所知障,只是轻重不一样。无明里面,所知障多,烦恼障少;分别里面,大概所知障跟烦恼障可以相等,一半一半;执著,所知障轻,烦恼障重,百分之九十是烦恼障,百分之十是所知障。所以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有所知障,都有烦恼障。

  无明,《华严经》上的妄想所讲的是根本无明,是属於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大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是讲最初你怎么迷的。这个问题在大乘教里面叫根本大问,我本来是佛,为什么我会有一念无明?为什么起一念无明?什么时候起的一念无明?什么原因起的一念无明?这个一念,这问题困扰人。

  我们初学佛的时候有这个问题,我就问李老师,李老师听了笑笑,也不给我们答覆,为什么?答了也不懂,还不如不答,叫我们去看《楞严经》。《楞严经》第四卷里面,原来富楼那尊者也是同样的问题问释迦牟尼佛。你为什么会起这一念?一念不觉,为什么会起这一念?几时起的一念?《楞严经》上很长的一段经文。读《楞严经》很多,有几个人懂?如果真懂了,你就成佛了。你没有真懂,你还是凡夫。

  大意可以说,不是不能说。首先,你要认识这个妄,妄是什么意思?妄是假的,没有,虚妄!一念不觉是虚妄的。麻烦在哪里?这个一念不觉之后,你还当真,这就迷了。你要问什么时候迷的?《华严经》上讲时间,讲「念劫圆融」,你懂不懂这个意思?「念」是一念,一念的时间很短,「劫」是很长的时间,是时间的单位。一念跟无量劫没差别,为什么没差别?一念是妄,无量劫也是妄,一念等於零,无量劫也等於零。零跟零是不是都是妄的?你了解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了解之后,我们稍稍一点体会,原来这个事情就在当下,没有先后,没有远近。当下一念觉,就好像在梦中醒过来,醒过来是什么?醒过来叫成佛。本来是佛,一作梦,梦中就堕落到十法界。你在梦中作菩萨、作佛是四圣法界,你在梦中作天、作人是天人法界,你在梦中遇到饿鬼、畜生、地狱,你是三途法界,不离当下一念,这是事实真相。

  可是,这是给你说出来了,过去真正好的老师不讲,为什么?讲了之后,把你的悟门堵死了,这很残酷的教学法。所以禅宗是决定不说的,一定叫你自己证,你自己悟了之后,你把这个境界向老师宣说,老师点头给你印证,没错;你没有入这个境界,绝对不提的。不像教下,教下是讲出来,讲出来之后,你自己要去证,你要不证,你还是在梦中,还是没有醒过来,你必须得亲证。那亲证怎么证法?没有别的,章嘉大师教我的方法是诸佛菩萨修行证果的秘诀:看破放下!放下什么?那你要懂由粗到细,粗的先放,细的后放。最粗的是执著,再细一点的是分别,最细的是妄想,最细的。

  天台大师讲,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讲四教,藏通别圆,藏教跟通教的佛都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无明没破,妄想没断;要到别教佛,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别教的佛跟圆教比是二行位的菩萨,十住、十行,十行里头初行、二行,在别教就是佛。别教的初地等於圆教的初住,刚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我们最近在《华严》里面所读到的、所修学到的。

  那我们要晓得,迷的时候最初是无明、是妄想;从妄想里面再现分别,就是从无明才有尘沙烦恼!有分别,这才出现执著,所以执著是最粗的。执著里面也有根本,根本叫什么?俱生我执,俱生就不是这一世的,过去世中带来的;过去还有过去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迷的时候有这个现象,悟的时候没有。这个现相是什么现相?幻相,就好像我们看电影,在银幕上看,真的,有年轻的、有中年,到后来老年,你看它慢慢的演变;作梦,梦中也有这个境界。可是你要到放映机里面去看看底片,没有,你见到真相。如果更聪明一点,就在银幕里面看到它,没有先后。那个幻灯片是一张一张独立的,前后是什么?相续相似,现相相续相似、相似相续,如此而已,不是真的,幻相,根本就没有。银幕上什么都没有,银幕是什么?银幕是自性,自性上虽然有这些现相,这些现相是幻相,不是真的,这叫事实真相。

  这些幻相我们还要不要执著?执著,错了!你看《六祖坛经》讲得多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世间是幻相,哪有过?只有堕落在世间的人,他才看到世间过;一个超越的人,他就见不到了,他知道是假的。好像看电影,银幕里面,那个人做很多错事,造好多罪业,你看了也会很生气。如果是明白人,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虽然接触这个境界,怎么样?如如不动。知道那是影像,梦幻泡影!这里头没有功过,那是个明白人,那是个觉悟人。

  所以我们真正现前要用功夫的是要从破执著,就是放下执著这个地方下手。首先,要断的就是见思烦恼,见惑,执著里面的一种,你看错了,怎么看错?把身当作是自己,执著这个身是自己。佛法讲得透彻、讲得好,相宗讲的八识,执著最严重的是第七识,分别最严重的是第六识,那个妄想就是阿赖耶识,很微细,这个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不知道。第七识,四大烦恼常相随,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四大烦恼里面头一个,我见。见就是见解,我们现在讲的是认识,这个认识是错误的,错认了。错认了什么?我,这个执著太严重了,我见,我见就是执著有我。有我就有贪瞋痴,所以有我贪、我痴、我慢,慢就是瞋恚。你看看末那,末那识是四大烦恼常相随,根本烦恼。只要有我见,贪瞋痴三毒一定就跟著来了。这个经里面有的时候讲我爱,我爱就是贪,我见、我爱、我痴、我慢;也有经里面讲的是我见、我贪(这个贪跟爱是一个意思)、我痴、我慢。

  现在从哪里下手?老师教给我们放下,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一点一点放。首先从哪里下手?从我贪、我慢下手。我们对於这个世间一切法,特别是物质上的享受,《华严经》上给我们讲的,不求五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要放下。不能彻底放下,慢慢的放。总而言之,非放下不可。那是什么?贪,贪瞋痴都在里头。放下我慢,脾气很大,贡高我慢,轻慢别人,这个过失都很重,很严重!学什么?学对别人尊重,学对别人照顾。西方的这些科学家们劝导我们要学爱别人,这是对的。但是他们讲的没这么透彻,做法是正确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当中还是休息十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我们接著再谈谈「放下执著」。首先,我们要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不是那么容易明了。我们只有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经典里面得到一些讯息,这个讯息是绝对正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亲证的。在这三千年当中,依照佛陀教诲学习的人,历代中国、外国也有不少亲证的,那就说明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在中国,亲证的人很多,最著名的、知名度最大的无过於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二十四岁就证得。怎么证得的?执著、分别、妄想都放下。如果妄想没有放下,五祖忍和尚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跟我们一样,怎么会大彻大悟?他听了之后,回答老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连说了五个,五祖一听,行了,真的彻悟了,妄想放下,就是无明断了。无明不断,这几句话说不出来。

  那是我们今天做的这个「凡圣迷悟示意图」。自性,我们用一个圆白色的做代表,他见到了,见到自己的自性,见到一切众生的自性,为什么?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个自性,自己成佛,他也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们现在很糊涂,就好比是喝酒喝醉,这个人喝的比较少,豁然清醒过来,看到别人都发酒疯,知道这都是好人,过一会他都恢复正常。所以见到性的人,知道十法界这些众生,虽然是苦难众生,都是一时迷惑颠倒。既然迷惑颠倒,他造业一定要受报,不能不受报的。怎么样才可以不受报?省悟过来就不受报。他醒不过来,迷得很重,喊都喊不醒。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就等於说把你唤醒,有些迷得很轻的,一唤就醒;迷得重的,不行,你去推推他,哼了一声又睡著了,就是这么一种情况,迷悟不相同。

  所以能大师,那我们这个图里面讲的,三种颜色代表,用黄色代表妄想,蓝色代表分别,红色代表执著,他是三个都去掉,而且他快,他一次统统都拿掉,这叫顿悟。其他特别是教下的,从听经慢慢悟入,是渐悟,渐悟是一层一层的放下,慢慢放下。比如执著,一点一点断,不是一下就断。我们在图里面把红色的光圈慢慢缩小,缩小到最后没有了,执著断了。他缩小,就是断一部分,渐悟。所以你要不放下,你永远不觉悟,听得再多,变成什么?佛学。你能讲,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好听,可是自己依然是迷惑颠倒。迷惑颠倒,你所讲的东西,别人的,不是自己的。

  惠能大师一生所讲的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他不认识字,他没有学过。无尽藏比丘尼,听他讲《涅盘经》,是无尽藏比丘尼把《涅盘经》念给他听,他听了之后,再跟你讲解。经是释迦牟尼佛的经,讲是六祖惠能大师的《涅盘经》,跟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这是真的。法达禅师念《法华经》给他听,他讲《法华经》,这一讲,法达禅师开悟。他所讲的是自性里面的法华经,自性里面的涅盘经,你看他讲八识讲得多好,自性流出来的,他没学过。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在中国有这个例子。为什么别人做不到?他没放下!说穿了,就这么简单。你肯不肯放下?你放下多少,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流出来多少,自性里面的能力就流出来多少,自性里面的福报就出来多少。哪里是从外面学的?

  所以破身见不容易。身见要是一破了,四大烦恼都没有了。我们知道末那识里面,我见是见惑,后面我贪、我瞋、我慢是思惑。阿罗汉能把这个放下,他成正果,六道轮回就没有了。那你就晓得,六道轮回就是我见、我贪、我痴、我慢变现出来的。这是真因,六道轮回的真因,因拔掉了,六道就不见、就醒过来了。用功,用什么功?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贪爱,不但是世间法,连佛法也如此。如果在佛法里面有贪瞋痴,贪爱佛法,你还是凡夫,没有用处。佛是叫你放下这四大烦恼,就是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佛是叫你干这个,不是叫你换对象。从前你贪图五欲六尘享受,现在好,那个放下,贪图佛法;佛是叫你放贪心,没有叫你换对象,你怎么可以在佛法里头起贪心?《金刚经》上说得多明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工具,我们不能贪。

  你回头再想想,六祖能大师一生一部经都没学过,他贪什么?结果的是所有一切经,你到他面前去问他,他都能够跟你讲得透彻。这个事情我们要明了,我们要向他学习。向他学习,念佛往生,决定是实报庄严土上辈往生,不是在凡圣土,不是在方便土。我们学经教学了这么多年,连这一点都没有看出来,那真叫白学。自己学会了,帮助众生。帮助众生,不要帮助众生造罪业,这很重要!要帮助众生放下贪瞋痴慢,这真正叫大慈大悲。要做出样子给众生看。

  释迦牟尼佛一生为什么不要道场?你们诸位想想,他要是要个道场,你说有没有困难?当年在世,印度十六大国王是他的皈依弟子,大臣、大富长者这些弟子们很多,他要是要道场,哪个不愿意供养?不要,这什么意思?就是教人放下,不要有贪心,示现给你做榜样。他没有贪心、没有傲慢,对待任何人真的是和颜悦色。释迦牟尼佛没有瞪著眼睛骂过人的,对人讲话,语气没有强硬的,我们要在这里学。无论对什么人都是那么样的慈悲,都是那么样的安详,哪里像现在人,急躁。我们细心去观察,随时随地,脾气都不好,心浮气躁,他的身体自然多病,他的寿命也会缩短,对於身心非常不利。我们在此地天天学习经教,尤其学习《华严经》,佛经里头第一经,能够听到,那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你才能听到。常常听,慢慢就能够省悟过来。这个省悟过来是人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他的是微不足道。

  我在最近用了一些时间,把美国魏斯博士,他是个心理医生,他写的四本书我都看过。很好,很难得!书里头最重要的一个讯息告诉我们,这是他用科学的方法证实的,人没有死亡,你不要怕死,人从来没有死过,也没有出生过。身体是个载具而已,好比是一辆汽车,身体是汽车,我是驾车的人,车不好使用,我换一个。他所写的讲灵魂不死,身的生灭叫换个身体而已,过去不晓得换过多少身,将来还是会换很多身的,舍身受身!这书里头写得很详细、写得非常好,都是真实的事情。很多这些人现在都还在世,你要乐意的话,可以去探访他们。

  他用的是催眠术,深度催眠之下,让你能够回到过去世,过去一世、二世、三世,能够说出那个时候的状况。他是从这个地方证明,一个人的灵魂在这个地球上投胎很多次,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人种,信仰过不同的宗教,你每一生可能都不一样,所以他说统统是一家!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你既然了解这桩事情,你就晓得今世这一生不重要,重要是来世。这里面也有很长的一篇文谈到宗教,宗教真的是一家。宗教里面讲的上帝,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性,真如本性。在灵魂界里面,没有去投胎,在灵界里面,那是天堂,那里头没有苦乐忧喜舍的感受,这个状况实际上就很像佛法里面讲的四空天一样。但是四空天是很高的层次,他们没有那么高,但是有类似的境界、相似的境界。

  所以他最后给我们讲了一个答案,人到这个世间来是来学习的。学习什么?学习放下这些错误的知见、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要把这个放下。要学习爱(佛家讲的慈悲),要学习宽容,要学习谦虚,要学习礼让。要学习的东西,实在讲,我们今天看看《弟子规》,看看《感应篇》,看看《十善业》,人间要学的功课统统学好了,你就毕业。升级,你就不到人道来,你到天道去。天道有天道的功课,一步一步向上升。到你把宇宙之间所有的功课都学好、都学完毕,毕业了,你还会到这个人间来,来干什么?来教化众生,教导这些人,来帮助这些人。这个魏斯没有学过佛法,他讲的跟佛法一样,佛法说,你到毕业之后,乘愿再来,普度众生。你在没有毕业的时候,你再回到人间来,我常常讲,那叫留级,你没学得好,你还要继续学。如果学不好,犯了严重的过失,降级,你会降到畜生、饿鬼、地狱。灵魂,无论得什么样的身体,没有别的,学习。这话讲得非常正确。

  你就晓得,现在这《弟子规》是人道的功课,《十善业道》,是不是要把它学好?在我们佛法里面讲,这是学佛向上提升基础的课程。基础课程,如果没有学好,上面就没办法学。依照这个学习,就是破执著。所有一切不善的统统要放下,但是还有个执著,善的要执著,不善的不执著。这就好像执著的圈缩小,缩小一点,不善的不要、不执著,善的还执著,择善固执。再进一步,善的也不执著,执著就没有。

  执著没有,又看到底下一层,有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诸位要晓得,执著破掉之后,就可以教化众生。所以阿罗汉是圣人,他到不到六道来?来,他来干什么的?他来教化众生。在教化众生里面,一面教、一面学,破所知障,教学相长,为什么?我们没有教,不知道很多东西自己不懂。这一接触学生,学生会提问题,提出许多问题,我们就发现有些问题,我们懂,能答覆;有些问题不懂,不懂要学,教学相长!老师教导学生,学生帮助老师,师资之道,互相帮助,这个样子慢慢把分别也缩小。

  放下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你应该知道的,就像恒河沙那么多一样,无量无边!一切众生的根性,一切众生的烦恼迷惑,一切众生的需求,没有一样不知道,你才能帮助他,你才能解决问题。所以你要是不教,不教化众生,分别就断不掉,也就是说,所知障没有法子破。破所知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学,你能开智慧,你是天天都要接近佛菩萨。

  如何引导你接近?经典,天天读经,天天见到一切人事物都是佛菩萨,你心里很清楚,迷惑颠倒的佛菩萨。你对他决定不会轻慢,对他有礼敬、有赞叹、有供养。甚至於对小动物,乃至於对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你都晓得,没有一样不是佛菩萨。礼敬的心,心意决定没有差别,真诚清净平等,但是在形式上有差别。形式上为什么有差别?要知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就有差别,不能错误。他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你对他恭敬过分,那就害了他。怎么害了他?他以为他真的成佛、真的成神,他发狂!所以跟一切众生接触,没有智慧怎么行?

  执著放下,智慧就开,但不是圆满的,这要知道。我们就这里讲,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执著去掉,你智慧透出来三分之一;分别再断掉,又透出三分之一;妄想除了,就全透出来。我们这个示意图就是用这个方法来显示,希望大家明了。然后你想想释迦牟尼佛,再想一想中国的惠能大师;然后再想一想看,近代的我们所熟知的印光大师、禅宗的虚云老和尚。你仔细看看他们的传记,他们一生所示现的智慧德能相好,能够做出种种示现是智慧;用种种示现来感化众生,这是能力。相好、福报他们并不享受,给众生享受。

  而帮助众生最重要的方法,帮助众生觉悟。印祖跟虚老确实不一样,虚云老和尚一生建庙,印光大师一生不建庙,一生印经,重视在哪里?法布施、法供养;虚老和尚一生做的财布施、财供养,都是给我们做榜样的。众生不肯施财,把财看的太重,虚老和尚做出榜样;众生不懂得布施法宝,印光大师做出来给我们看,跟佛经里面一比照,正确。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的功德,这是佛一再说明法布施第一。印光大师一生干这个事情。

  我们从他老人家传记里面看,他也是老福,福报老年才现出来,年轻时候没有福报,没有人知道他,七十岁才被人发现;发现是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一个出家人。发现的人常常向他请教,那时候通信,他们就把印光法师的这些回信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这知道的人愈来愈多,到普陀山去看他、去拜访他,这出了名。四方的皈依弟子多了,供养多了,他没有拿这些供养去修庙,没有拿这些供养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没有,也没有拿这些供养去帮助出家人;他拿这些供养全部印经书,在苏州办了一个弘化社,就是佛经流通处。自己还是过自己平常的清苦的生活,没有一丝毫改变。这些种种示现都是教我们的,我们要向他学习。

  我早年亲近李老师,李老师特别教导我要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做印祖的私淑弟子。印祖虽然不在,《文钞》在,每天读《文钞》,明白老人家的教诲,依教奉行,不敢违背,这就是印光大师真正的弟子,继承印祖的道业。所以我听了老师的话,常常放在心上。以后出来讲经,慢慢的供养也多,这些供养统统拿去印经。印祖有弘化社,我在台湾有个佛陀教育基金会,专门印经,几十年没有中断过。我们印经不分宗派,不是只印净土宗的,连国外的巴利文的经典,从泰国那边、缅甸那边把原本送到我这边来,我都把它翻印、影印,统统寄给他们流通。印过巴利文的《大藏经》。南传这些大德们的著作,有泰文写的、有缅甸文写的,我们真的是来者不拒。只要是佛法,还有佛法之外的善书,没有版权的,我们都非常乐意大量流通。有版权就没有法子,这是一个障碍。最近这些年供养多了,印《大藏经》,我概略统计了一下,居然连买、连自己印的超过六千五百套这么大的数量。这都是向印光大师学习。

  一般慈济,就是慈善救济这些事情,我们做的比较少一点。可是你懂不懂得,印经布施是慈善事业里头最殊胜的,帮助人觉悟。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一般世间慈善救济的事业,释迦牟尼佛一分钱没有,出家人手上不拿金钱,生活,每天出去托钵,一钵饭;印度是属於热带,三衣一钵,足够了,树下一宿,日中一食,生活多简单。所以佛没有财布施,佛是法布施。如果讲财布施,叫内财布施,比外财的功德更殊胜。内财是身体、智慧,每天跟大家讲经说法,每天跟大家解答疑难,内财布施。所以三种布施统统具足。

  无畏布施是世尊所示现的相好,中国人讲气氛,外国人讲磁场。佛菩萨的磁场无比殊胜,你接触他这磁场之后,你心里会感到非常平静,这是无畏布施。是他的慈悲、智慧所散放出来的威神之力,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能令一切众生当时就能够止住烦恼。我们今天讲这个现象叫德行的感召。所以,以我们现前的境界,具体而言,在执著。我们先放下一切不善的执著,保留著善的执著。孔老夫子教人择善固执,所有一切不善不可以执著。

  善与不善的标准,儒释道三家的都好,三家统统要学,先从儒下手,再学《感应篇》、再学《十善业道》,这就是先讲择善固执;然后从这个地方再提升,逐渐逐渐连善都不执著。善要不要做?要做,做怎么样?做,不执著,那就高明,大乘教里面讲的「三轮体空」。我修善行善,不执著我做。譬如我对别人的布施,我也不要去想到对方,也不要记著我供养他些什么东西,都不要记,心里头干干净净,真的做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样的断恶修善,佛讲的,这不是福德边事,这是功德边事。

  功德能帮助你超越三界六道,你能够把我相、人相、众生相放下,在这个世间一切为利益众生,不再想到我;利益一切众生,不著一切众生相,这得清净、得自在,这叫行菩萨道,菩萨道上一帆风顺。如果你帮助众生,我们讲今天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还有我相、还有人相、还有众生相,著相,这是福德不是功德,与了生死脱轮回没有关系;换句话说,你还是在六道里头搞轮回,你出不了六道。自己研究经教、念佛,好事情;天天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好事情!因为没有放下我执,我见、我贪、我痴、我慢没有放下,将来的果报,人天福报而已,只在欲界到不了色界。为什么?色界天人我慢没有了,你才晓得这个重要。

  大乘经里面,佛常讲上二界没有慢。换句话说,上二界的人心平气和,一片慈悲!这四禅天里面,他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没有我慢。所以我们要学,我们自己都把自己看得很高,都没有把别人放在眼里,对别人的态度、言语都不晓得谦卑,你说这是不是我们的执著?这是不善的执著。从哪里断起?从这个地方先断,为什么?人跟人的相处,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宽恕别人、互助合作,现在在这个社会迫切需要;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要从这里做起。这常常讲,从我心做起。从我心哪里做起?从我心放下我慢,知道尊重别人。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尊重我,我要怎样尊重别人,从这里做起就对。那这真是无量功德,你对世界安定和平做出了一分贡献。

  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在《华严经》几乎天天都在讲。常常来听经,我前面讲了,你要会用心,你要真正有好学的心,你会有领悟,你慢慢会悟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凡圣迷悟示意图  (共一集)  2006/09/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8-3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众生)(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众生)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无间地狱罪刑求一念间息苦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 

 大寂尼师:地藏菩萨连地狱都去救渡,末法的人道众生更易救渡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2007年弥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2005庆祝释迦佛成道并为海啸受灾众生息灾祈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