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真善美从智慧生


   日期:2018/5/18 8: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真善美慧」,这是九法界一切众生所追求的。《华严经》讲,真是真心,是一真法界;真是体、是性;善与美是现象、作用,用是善,相就是美;相是善,作用就是美。然而,要想得到真善美的人生,就必须要有智慧,因此真善美是果,慧是因;没有智慧,则无真善美的果。真善美慧,世间法裡没有,正如佛法讲「常乐我净」四净德,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勉强可说是有名无实,唯有一真法界才能落实。一真法界圆满具足常乐我净,也具足真善美慧。

  如此说来,似乎我们这一生对真善美慧是无望了。实则不然,佛语绝无戏论,佛所说的,我们决定可以得到。问题是有没有将佛教导我们的理论、方法、教诲落实,若如是做到了,一切胜果也就得到了。

  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法的教学是智慧的教学,佛法自始至终所求的就是智慧。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说法,其学生将佛的教法分为五个阶段:「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称作「五时」。佛说法四十九年,般若讲了二十二年,般若是智慧。可见佛法教学是以智慧为中心,若无智慧,就无法证得华严、法华的境界。圆满智慧,亦是始于初学。阿含、方等是过程,阿含好比是小学,方等好比是中学,般若是大学,华严、法华是真善美慧的境界,是常乐我净的落实。诸位若能清楚体会佛四十九年所说法的体系,便知佛法是九界众生迫切需要的,这是真实的大学问。佛有善巧方便,真实的大学问;然而,人人有分,不分老少贤愚,只要遵循佛的指导修学,皆可成就。《无量寿经》讲,无量寿是平等法,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方法,平等得到最高享受的方法。

  世间人不幸,将这么好的方法忘记、遗失了,所以每天生活在忧患恐怖不安的环境中,这个事实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从表面上看,佛法虽好,却无人讲解宣扬,若往深一层观察,则不尽然。佛家常说「佛氏门中,不捨一人」,又岂能将众多人捨弃?因此,佛没有捨弃我们,还是时常照顾我们。关键是我们迷于五欲六尘,受妖魔鬼怪的诱惑,不知回头,这才是问题癥结之所在。如果我们有一念善心,一念回头的心,诸佛菩萨无不应化在我们面前。大多数众生有福报,佛的应化就像唱戏一样,整个戏班、整个剧团来做一个圆满的表演,帮助人破迷开悟。如果是少数人觉悟回头,佛也会化身来教导、帮助,可见佛的话决定没有妄语。一个人回心转意,佛都教他,何况有众多人开始觉悟?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明显的觉察到,这个世间会有灾难,这个意识惊醒不少人觉悟,开始认真的反省、思惟,自身如何避免劫难,又如何帮助社会一切大众消除灾难。这一念心就是始觉,开始觉悟了,这一念心就能感动诸佛菩萨,感动护法龙天,来帮助这个社会,帮助苦难的众生;觉悟的人愈多,感应的力量就愈强。

  七十年代英国歷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讲:「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问题,唯有大乘佛法与孔孟学术」,这是出自外国人口中智慧的语言,慈悲的启示。他这一句话影响很深广,天主教因为他这一次的讲演,开始展开对佛教对话,并研究佛经。

  听说新加坡有一位神父在研究大藏经,他不懂中文,所以非常希望我们语文能力强的年轻法师能帮助他。这是一念觉悟,突破宗教的界限,追求真实的学问。佛法与儒家的学说都没有界限,若有界限,你纵然有智慧,智慧也不大,因为你自己画圈圈,把自己的智慧、德能局限在这个圈圈之内。在此圈圈内,去看别的圈圈,当然就有衝突、误会,就产生不愉快的后果。这种情形普遍存在于十法界之中。

  以佛法来讲,佛法在中国隋唐之后,形成十个宗派,这是大宗,宗裡又有小宗派。很不幸的,每个宗派自己画小圈圈,互相毁谤,这些都是不知道佛的真实义。不仅如此,在自己门内,还各自画小圈圈,这如何能成就?当年祖师大德建立宗派,并不是画圈圈,而是随着众生不同的根性,让大家自己选择一种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以达明心见性的目的。而修学自己的法门,对别的法门一定讚叹,绝无毁谤、轻视。这在《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叁参」裡,特别明显。这五十叁位菩萨,每个人修学的法门不一样,但是他们跟善财说法的态度是相同的,都是自己谦虚,讚叹别人,「无量无边的法门,我没有智慧、能力学习,我只学这一门,他们都比我强,都比我殊胜。」

  这也是经上所讲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无量无边的法门是异;同一个目标、方向、成就是同。法门如是,世出世间法亦如是。当然要想真正明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是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你看人、看事、看物,只见到一面,没有见到第二面,你就有偏见,见解就不圆融。唯有智慧开了,才有圆知圆见。譬如,我拿茶杯盖给你们看,你见到凸出的这一面,没见到后面;他见到凹下去的那一面,另一面没见到;如果掉转过来两边看,才知道塬来你看得没错,他看得也没错,如此才能解决问题。自己知见不圆,还相信自己的见解,就太危险了!

  世尊说,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之前,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因为证得阿罗汉果,面面都见到了;没有证得阿罗汉果,见的是一面,做事当然会犯过失。阿罗汉完成戒定慧叁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他的智慧开了,证得正觉的果位;「正」是决定没有错误,「觉」就不迷了,这时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没有证得正觉,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要虚心学佛,虚心求教,依教修行。自己做主张,依自己意思去做,总免不了有过失。这个过失,现前你见不到,过一段时间果报现前,后悔就来不及了。这是学佛的四众同修,必须要知道的。

  求智慧的方法很多,塬理是一个,就是修定。参禅是修定,持戒是修定,念佛也是修定,研教还是修定。「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称为禅定。换言之,不受外境一切人事物的诱惑,是谓「禅」;自己在境界中,保持清净心,如如不动,是谓「定」。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禅定。方法、手段不一样是异,修禅定是同,异不碍同,同不碍异,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如何能够融合达到美满,道理就在此地。抓住这个道理,真善美慧就能现前,常乐我净就能落实。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智慧)(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智慧)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