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培育出21位皇帝和30几位宰相的兰陵萧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日期:2018/5/20 13: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历史感应 不昧因果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共同的期望。古人爱护子女、教育子女,讲求行善积德,以护念子孙。之所以行善,还是因为有爱心;之所以积德,还是因为明道义。要将爱心和道义代代相传,就需要好的家庭教育。这方面,兰陵萧氏在东汉到唐宋一千年间的辉煌家族史,很能启发世人。

  兰陵萧氏,在南朝和隋唐之中,出了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还有大批文臣武将,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家族之一。宋朝的史家欧阳修在撰写唐朝历史时,曾感叹兰陵萧氏是「名德相望」的世家。我们不禁要问:兰陵萧氏是如何兴盛千年的?这个家族的历史,给今人哪些启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朝萧遥欣的故事吧。

  兰陵萧氏——敬惜物命 子孙贤孝

  萧遥欣是南朝萧齐的宗室,他还是儿童的时候,言谈举止都显出不凡的气度,齐明帝感叹说:「遥欣虽然年幼,但是看到他神采不凡,将来必会有成就。」

  有一天,年仅七岁的萧遥欣看见别人家的小孩子在玩弹弓,打飞鸟,打得很准。遥欣就对他说:「好玩的事情多着呢!为什么要玩弹弓呢?小鸟在空中飞翔,也没有妨碍我们,我们干嘛无缘无故就杀了牠呢?」那些小孩听了,很感动,就不再玩弹弓了。

  当时,南朝民间的小孩子都喜欢打鸟,自从萧遥欣劝说之后,大家都自觉自愿地不再玩这个杀害生灵的游戏了。

  到了萧遥欣十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坐船出行。船行了半路,停泊在岸边,他问随从说:「怎么这一路都看不到玩弹弓呢?」随从们回答说:「因为人们觉得怜悯那些动物,这项活动就废弃了。」遥欣感叹说:「这都是我小的时候随便说说的话,没想到就没有人再玩了。」

  萧遥欣博览群书,深入学习经学和史学。同时,他也重视武功。文武兼备,这是南朝萧氏家族的特色。萧遥欣的子孙非常贤孝,彼此之间相亲相爱,名闻一时,尤其以萧德玄最为著名。

  萧德玄性情非常温和,与人无争。他虽然清贫,但是依然很好学,尤其写得一手好字,十几岁就能写出非常好的文章,传为一时佳话。有一次,他为友人写悼文,写得很感人,全家读来都唏嘘感叹。沈约是南朝著名的史学家,看到萧德玄的文章,非常感叹地说:「看到这孩子的文才,就验证了父亲遥欣积累善德,感得孩子有善报。真的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2017年3月20日,在四川的萧氏家族祭祖大典上,萧氏后人高声朗诵《萧氏家训》。

  萧德玄晚年笃信佛法,他的儿子萧清也很有文才。人们都觉得萧家子孙,文采奕奕,证明了劝化一方,尊重生命,远离杀戮,感得才德相望的孝子贤孙光宗耀祖、传承家学。

  兰陵萧氏在南朝初期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大的社会影响。但是,这个家族如同受到命运女神的青睐似的,人才越来越多、学问也越来越高。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与萧氏祖先爱敬存心、教化一方有关。

  早在汉朝时期,也就是距离萧遥欣出世的五百年前,硕儒萧望之因为通晓经学成为汉宣帝的重臣。并且,萧望之的儿子,也因家学渊源而成为当时通晓五经、备受众人尊重的学者。萧望之的学问很扎实,也很孝顺。母亲晚年的时候,行动不便,他就做了一架羊拉的小车,专门载着母亲四处游玩。他的孝行,不仅感动了当时人,更在唐宋时期,感染了千里之外的福建泉州。

  当时,泉州遇到大瘟疫,人们四处求救。此时,有人教化乡民要孝顺、敬爱自己的父母,敬惜物命,自求多福。于是,人们就开始了礼拜萧望之的习俗,学习他的孝心、恭敬心,更把许多即将入屠房,以肉供人食用的羊予以放生,以纪念萧望之羊车奉母的孝心。随着瘟疫的退去,这个给羊放生的习俗成为泉州的新风俗。许许多多的羊,因此而得以颐养天年,免去被人屠杀的命运。

  我们今天看到的萧遥欣好生不杀,从而积功累德,成就子孙。同样的,萧望之的道德学问,以及家学传承,成为兰陵萧氏在南朝兴起的渊源。后来,萧遥欣去世后一百五十多年,又是兰陵萧氏的后代萧德言,参与编写《群书治要》,为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此可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子孙承祖宗之福,甚至可以远至数百年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在祭祖的时候,特别讲求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的道理所在。

  学历史 说感应 知善恶 明因果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教育)(五明学佛网:因果       教育)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