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义务社会教育工作者


   日期:2018/5/23 8: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义务社会教育工作者

  对于《无量寿经》和《华严经》,若能细心体会,认真奉行,就能契入菩萨道,做一个真正重大的转变。不但为自己这一生带来真实的福报,开拓光明的前途,往后菩提道上必然也是一帆风顺。

  最近,同学们节录了一篇「人生甘露」,要是能确实做到,以世法来讲是圣贤君子,以佛法而言是真菩萨。在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上,决定受到一切众生的欢迎与爱戴。即使做到其中几条,这一生也受用不尽。不但自己要做,还要劝导一切众生,尽我们的责任,做好义务社教的一分子。

  在平常生活上,尽量避免杂心閒话,与人谈话时论道,没人谈话时读经,这就是积功累德。人生最幸福的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天天在一起说经论道,这是无比殊胜的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就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经上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来自十方、叁际,他们放下旧习气,来亲近阿弥陀佛与诸佛如来。每天与同参道友,或在地上、或在空中、或是经行,都在说经论道。在修学环境上,西方极乐世界是第一完美,这是我们真正嚮往、羡慕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树立一个典型、模範,表演给世间人看,他们要是懂得了,也会发心认真来学习。

  我们在新加坡访问了伊斯兰教,这是我们第一次的接触,希望彼此能互相了解,互相尊重,消除误会、隔阂。将多元文化工作做圆满,对社会是莫大的功德,是真正的好事。我过去曾亲近过中国边疆佛教与伊斯兰教的领袖,他们相处得非常和谐,互助合作,互相尊重礼敬。希望这个理念与精神,能推广到全世界,使全世界的人,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共创幸福美满的一生。这是做为一位义务社会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之事。换句话说,我们一生就为这桩事,佛法称为「佛事」,就是觉悟众生之事。

  这桩事我们要认真推广,发扬光大。特别是与社会上具有影响力的社团与人物交流,以佛法来讲,这些都是具有善根福德之人。所以,在世间具有影响力,或居领导地位者,都是过去生中修福积善所获得的果报。若我们能以佛法与之交流,必定对他们产生影响,增长他们的善根福德,这就能为世界带来安定和平、繁荣兴旺,消除一切人为、自然的灾害。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不断的拓开心量,佛陀教我们「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认真努力去实现。心量圆满的拓开,即使做微小的善事,随着心量也遍虚空法界,这就是种大福、行大善,境随心转的道理。寺院中,施食都念「七粒遍十方」,若你的心量周遍十方法界,布施一粒米,就能遍十方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得受用;若心量很小,念咒也没用处,境不随咒转。咒是增上缘,心是亲因缘,没有亲因缘,增上缘用不上力。果然「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咒的增上缘就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根本在于心地,心地要善良,心地要真诚。「心诚」,行为自然端正,真正的功夫在此。

  我们一定要说到做到,而且逢人就说。但是说法要契机,《华严经》有十种机,细细观察一切众生,无一不在这十种之内。倘若众生现前不得利益,我们可以为他种远因,所谓「一歷耳根,永为道种」。从这一点观察,人人都是佛法的当机者。

  经上讲,人在一生中,最幸运的就是能见佛像,能闻佛菩萨名号。无论他有知、无知,对佛菩萨恭敬或是毁谤,都有大福。即使是毁谤,恶果报尽了,金刚种子遇缘会起作用,还是因此而得度,得度就是了生死、超叁界。所以,我们决定不能因为他毁谤就不帮助,这是我们的过失。他毁谤,我们就念一句佛菩萨名号给他听,为他做来生得度的因缘。

  所以,要懂得广结法缘,对人和蔼亲切,平常身上带点小礼物,可以与人结缘,然后再将佛陀教育的概念传达给他,这非常重要!我们不说结善缘,因为善缘与恶缘是相对的,而法缘是超越善恶,这个缘才真正殊胜。恶缘招来恶报,善缘虽有善报,但也不好。所以,诸佛如来在生活上,示现叁衣一钵,就是善恶两边都不沾。诸位细心体会,才知道那是大圆满、大自在的生活方式,值得学习,希望我们共同努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教育)(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教育)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