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回归到大乘经典上来


   日期:2018/5/30 9: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果要学佛,我建议回归到经典。大乘佛法的经典—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还有早晚课,这些能每天背诵。久了,不仅能开智慧,还能消灾免难。

  但很多人不爱这么做,他们觉得这些经典太常见了,他要学一些秘密的,别人也不懂,自己也不懂的。那就是咒语喽。但我还是觉得,从经典开始。

  现在人很多法门,就爱搞一些特别的。总觉得要发明不一样的理论,学习不一样的东西,然后才叫与时俱进。记得,与时俱进的东西,都是容易被时代淘汰的。时代再变化,现在你搞出一套理论方法,适应这个时代。但不一定适应下一个时代。所以与时俱进的东西,你永远是不长久的。

  那诵经就是源头,就是本来佛教修道的样子。一两千年来,许多祖师都是通过诵经来修行,而他们却成就了。这些没有与时俱进,这些是古老的方法。已经超越时间观念了,不用与时俱进。但很多人看不起它,总爱搞一些理论,奇怪的法门,标新立异。

  包括现在的人间佛教,他在某一个程度上让佛教蓬勃发展,同时,也让佛教大伤元气。就好比功能性饮料,吃了身体很有力量,但内部元气大伤了。

  比如很多人把佛教越来越简单化,鸡汤化,确实让更多人能接受了佛法。但更多人接受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古人讲曲高和寡,自古以来小学生多,而大学生少。多不一定是好事啊。

  现在社会,各种法门都有。我觉得还是回归到诵经法门上吧。多念经。道理永远是讲不完的,尤其是佛法的道理,讲多了,没用。那念经,既可以开智慧,又能消灾,还能得到福报。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人学佛,上佛学班,学了一大堆,结果福报和智慧也没有增加。但是理论来了一大堆。所以不要浪费宝贵时间,去搞这些哲学理论。能多诵经。所有的开示,都是要导向人们多诵经的。不诵经,而听开示,这个是有毒的。所以要问怎么修行,我的方法就是诵经。每天都诵经,金刚经、普门品、法华经。

  希望大家回归到最初的经典身上,多念经。而不是多听开示。听开示是为了让你多诵经。否则如果开示听了,反而不诵经了,那不听更好。

  多少人听了开示后,不念经典的。很多啊。还有人说,佛经是菜单,你念菜单没有用。我说念菜单肯定没有用,但是佛经不是菜单。佛经如果是菜单,那为什么祖师大德的早晚课都是佛经,那都是念菜单喽。所以我感觉现在人听了开示后,容易狂妄。特别上佛学课多了,讲人间的话都不会讲了,就讲佛的话了。

  现在很多法师,尤其提倡人间佛教的。很现代,很受欢迎,很亲民。但是和解脱没有关系的。玩玩文字游戏而已。这就是修道最忌讳的。最明显的,很多人学佛很久,连身体的病都搞不定。这一点确实很让修道教的人看不起。道教的常说,你看一个个都是身体不好。而道教很多仙风道骨,我想,从这点看,学佛的要反省。很多人连身体都搞不定,然后只会空谈而已。这样子下去,佛法就变成哲学了,也慢慢消失了。

  佛法能流传,不是因为他哲学理论多高。很多人动不动谈般若,谈中观。其实你用不上这些。对中国人来讲,用老子的智慧,更能解决许多烦恼。那佛法能长远流传,靠的就是佛经的力量。念经得到消灾,祈福乃至解脱的功能。

  所以佛教的消灾,无事不登三宝殿,佛菩萨的感应,很多部分,是诵经消灾。不仅佛教讲究诵经消灾,道教也一样的。超度也好,消灾也好,都是靠经文的力量。如果不重视诵经,单单都在搞研究,佛法就提前消亡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诵经       学佛)(五明学佛网:诵经       学佛)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