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佛法的教学是从孝敬开始


   日期:2018/6/1 17: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一段「恚怒师傅,抵触父兄」,我们看老法师的开示。第一点,老法师说,这两句注解里面讲得很清楚,这跟「慢其先生」有别,「慢」是无故而慢之,「慢」是轻慢,我们一般讲就是没有把师父看在眼里。「恚怒师傅」是因师父的教责而恚怒之也,老师教学生,学生不服,心里面恚怒。「恚」是心里面的瞋恨,「怒」是表现在外面。『古人事师之道,无犯无隐』,这是古时候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凡有所教,皆当虚心和气以受之,何可恚怒乎?恚怒者,必是薄德无福之人也。』老法师说,这一段话我们应当记住。现在就有发生学生打老师的,学生恐吓老师的,所以每次到寒暑假,学生毕业的时候,我们警察单位都要派人去保护老师,以防学生打老师。像这种会打老师,会「恚怒师傅」的这些都是什么?「薄德无福之人」哪。

第二点,老法师说,现在世风日下,师道已经不存在了,不但师道没有了,孝道也没有了,因为没有师道就没有孝道。今天这个社会,我们普遍看到,可以听到儿女不孝父母,学生不尊敬师长,已经形成风气了。处在这个社会里,应该怎么去做呢?就要问我们自己,道业上有没有成就。如果在道业上想要有成就,还是要遵循古德的教诲;如果不希望在道业上有成就,那你就可以随顺世风吧。所以自己要做一个了断,自己应该走哪一条路。

老法师说,老师的责备教诲,如果我们觉得老师错了,古人有涵养,「无犯无隐」,我们涵养不够,还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的责备,我犯什么错,我自己觉得我没有犯错,老师认为我犯错,错在哪里,可以请老师讲清楚、讲明白。老师毕竟年纪比我们年长,学识阅历比我们丰富,看问题比我们深、比我们远。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只看到眼前,深远处我们看不到,我们自己不理解而怨恨老师。怨恨老师,老师不会教你的,老师会对你很客气,但是不会再教你了,因为你器量太小了,你容纳不了,于是老师不教了。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老法师说,他在年轻的时候,他亲近李炳南老师,追随他老人家的学生很多,李老师对学生的教诲有区别,能够接受责备的,真的是「无犯无隐」。老师对他责备教训特别多,几乎常常见面,常常听老师训斥。如果有一两次,表现不太愿意接受的样子,老师看出来,从此以后不再说他了,有过失也不说了,为什么?不跟他结怨了。他不能接受,而且会有怨恨,那不就是结了怨仇了吗?所以老法师说,李老师聪明,不跟人家结怨仇,你能接受,我就教你。印光大师说,你有一分诚敬,教你一分;两分诚敬,教你两分;你没有诚敬心,就不教了。上课讲学你在旁边旁听就好了,绝不把你当做教学的对象,由此可知,损失在哪里?损失在自己。

第四,老法师说,「恚怒师傅,抵触父兄」这八个字是佛法的根本,佛法的教学是从孝敬开始。老法师说,孝是中华文化的根,敬是中华文化的本,也是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从哪里开始?从这里开始的,也是在这里圆满,圆满就成佛了。所以成佛是孝亲尊师做到究竟圆满,这是成佛了,所以成佛以此为始,还以此为终。人家问,佛教是什么?孝敬而已。所以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懂得,学佛学什么?就是学孝学敬。不孝不敬,无论他修什么法门,都不可能有成就,这是我们必须要懂得。千万不要认为,净业三福第一条四句,这个很浅,微不足道,那就错了。一切诸佛如来,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还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二一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柏霖       孝道)(五明学佛网:黄柏霖       孝道)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道坚法师:一般人认为出家有违孝道,请问你有何看法 

 能弘法师:博大精深的佛教 如何圆满孝道 

 李尚全教授:护法与尽孝道:房山石经雕刻的原动力 

 衍慈法师:佛教与孝道 

 其它:护法与尽孝道:房山石经雕刻的原动力(李尚全) 

 其它:孝道的真实意义(开愿法师) 

 蔡礼旭老师:孝道也可以权变 

 业露华: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 

 业露华:论契嵩的孝道思想 

 灵山居士:佛教的孝道与儒家的孝道 

 宽运法师:父母恩重说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