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憨山大师开示净土法门


   日期:2011/3/5 16: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示容玉居士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死之所不变,代谢之所不迁,直超万物,无所终穷,故称无量寿。此寿非属于形骸修短,岁月延促也,吾人能见此性,即名为佛。吾人苟知自心是佛,当审因何而作众生?盖众生与佛,如水与冰,心迷则佛作众生,心悟则众生是佛,如水成冰,冰融成水,换名不换体也。迷则不觉,不觉即众生,不迷则觉,觉则众生是佛。子欲求佛,但求自心,心若有迷,但须念佛,佛即起觉,觉自性光明,挺然独露。从前妄想,贪嗔痴业,当下冰销,业垢既销,则自心清净,脱然无累。此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事心之功,无外乎此;净土之资,亦不外于是。

示刘存赤

  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由是观之,众生与佛,本来无二,所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但心净是佛,心垢即众生,生佛之辨不远,只在心垢灭与不灭耳。以此心本来清净,但以贪嗔痴慢,五欲烦恼,种种业幻,垢浊障蔽,故名众生;此垢若净,即名为佛,岂假他力哉。无奈一切众生,无始业障深厚,烦恼坚固,难得清净,必假磨炼之功,故参禅念佛,种种方便,皆治心之药耳。众生心垢难离,必须工夫精勤调治,垢去心明,故说众生本来是佛;非一向左烦恼垢浊之中,妄自称为佛也。参禅看话一路。最为明心切要,但近世下手者稀,一以根钝,又无古人死心;一以无真善知识决择,多落邪见。是故独于念佛参禅,兼修之行,极为稳当法门。若以念佛话头,蕴在胸中,念念追求,审实起处落处,定要见个的当下落,久久忽然垢尽明现,心地开通,此与看公案话头无异,是须著力挨排。若以妄想浮沉,悠悠度日,把作不吃紧勾当,此到穷年,亦不得受用。此则自误,不但一生,即从今已去,乃至穷劫,无有不误之时也。子试著实审究,果在烦恼垢浊之中,如水清珠,以此受用,但非彻底穷源耳。子只默默自验,万无一失,若到真离垢处,如经云:明相精纯,不为客尘烦恼留碍,如此不唯弥陀接引,即十方诸佛,亦皆同声称赞矣。

示念佛切要--在云栖为闻子将子与母氏说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了?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念佛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的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时,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炕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不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果然断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时节也,岂更别有妙法哉!

示西印净公专修净土

  世人但知祖师门下以悟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耳。念佛岂不是出生死法耶?参禅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无疑。所以然者,参禅要离想,念佛专在想,以众生久沉妄想,离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是以毒攻毒,博换之法耳,故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惟此净土法门,世人以权目之,殊不知最是真实法门,但在人之念佛心切不切,志决不决耳。若为生死心,如救头燃,志要一生取办,譬若人患必死之症,有人觅还丹,喻参禅可救,一人授以海上单方,喻念佛足以起死回生。只在病者有决定心,信此可服,更不必待觅还丹,只服此单方,顿令通身汗出,绝后方苏,是时始知其妙耳。勉矣!行之!决不相赚。

示修净土法门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切要。经云:心净则佛土自净,故娑婆秽土,乃恶业所感,众苦充满;西方极乐,乃净业所感,故但受诸乐。惟今修行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须三业清净,则心自净。若身不杀,不盗不YIN,则身业清净;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净;意不贪不嗔不痴,则意业清净。如此十恶永断,三业冰清,是为净心之要。于此清净心中,厌娑婆苦,发愿往生,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为生死心切,先断外缘,单提一念,以一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拈匙举箸,折旋俯仰,动静闲忙,于一切时,不愚不昧,并无异缘。如此用心,久久纯熟,乃至梦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则工夫绵密,打成一片,是为得力时也。若念至一心不乱,则临命终时,净土境界现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感阿弥陀佛放光接引,必定往生之验也。然一心专念,固是正行,资以观想,更见稳密,佛为韦提希,说十六妙观,故得一生取办。今观经现在,任自志愿,于十六观中,随取一观,或单观佛,及菩萨妙相,或观净土境界,如弥陀经说,莲花宝地等,随意观想。若观想分明,则二六时中,现前如在净土,坐卧经行,开眼闭眼,如在目前。若此观想成就,则临命终时,一念顿生,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此唯心净土之妙指也。若行人如此用心,精持戒行,则六根清净;永断恶业烦恼,则心地清净;观念相继,则妙行成就。净土真因,无外此者。若但口说,念佛求生净土,若净戒不持,烦恼不断,心地污秽,佛说是人,永不成就。是故行人,第一要持戒为基本,发愿为助行,念佛观想为正行。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示净心居士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众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尝返省,今欲以虚浮信心,断多劫生死,所谓滴水焉能救积薪之火?岂有是理哉!若当人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头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牵缠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告诉不得他人,全在自己著力,若但将念佛做皮面,驴年无受用时。

示无知鉴禅人

  世间一切诸法,皆是苦本,身是苦聚,愚痴之人,但知为一身贪求,种种口体受用,将以为乐,不知乐是苦因。既知是苦,必要发心修行,求出苦之道。修行之要,先须看破现在身心境界,当观此身,乃四大假合成形,则不为此身,谋求种种受用之乐。次要了知现前日用,见闻觉知,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以此妄心,造种种业,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即此一念,便是生死苦本。如今发心修行,第一要看破此心是妄想,凡起心动念处,便是业根,切不可随他妄想流转。日用密密观察,妄想起处,就要看破,看破则当下消灭,切不可随他相续攀援,往而不返。若观察不定,无巴鼻时,但将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紧紧抱定,念念不忘,有此话头作主,但见妄想起处,即提起一声佛来,是谓正念,正念现前,则妄念不待遣而自消矣。如此二六时中密密用心,唯此一念为主,其余一切妄想皆为客,主客若分,久久纯熟,则妄想自消、真心自显矣。

示大凡禅人听演楞严宗旨

  已矣哉!一切众生,流转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之过咎也。原因最初一念无明,遂生妄想,妄想积迷,起贪嗔痴,造杀盗YIN妄,种种诸业;以妄想不断,故生死苦果无穷,流转不已。今佛明言,因一念妄想,薰变十二类生;况众生日用,念念妄想,念念受薰,则一日一夜,生死无穷;况有识以来,乃至尽命,念念妄想,所作恶业安可筹算!且佛又云:此十二类,亦各各具十二类生,如此则交相薰发,业因苦果,又岂得而思议耶!禅人既秉佛教,当遵佛语,大生惭愧恐惧,发无上心。从今将一往生平,驰逐攀缘妄想之心,一齐放下。折合向一句阿弥陀佛上,消归自己本命元辰,念念不移,心心不断。以前妄想,乃造生死之染因也,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净因也。果能将此净念,薰前染污苦因,变而为净土真因,则顿令无量劫来生死苦因苦果,变而为净土乐因乐果矣。总之,圣凡本无二路,皆因染净薰变之力耳。出苦之要,舍此向外,别求元妙知见,总为自欺也。

示凝畜通禅人

  念佛虽易,世人不知,都轻视为寻常,殊不知为真实出生死之要路,但不知念佛之妙,故多错误耳?且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致,凡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弥陀佛,历历分明,心心不断,如线贯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间,无一毫空隙处,如此著力靠定,于一切处,不被境缘牵引打失。如此日用动静中,不杂不乱,久之梦寐一如。若是如此用心,念到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便是超生死,生净土之时节也。若但口说念佛,心地不净,妄想不除,只道念佛不灵验,纵到三生六十劫,亦无出头分,尔其勉之!

示慧镜心禅人

  吾佛说法,以一心为宗,无论百千法门,无非了悟一心之行,其最要者,为参禅念佛而已。参禅乃此方诸祖,创立悟心之法;其念佛一门,乃吾佛开示三贤十地菩萨,总以念佛为成佛之要。而末法妄人,乃敢谤念佛为劣行,是缺多闻,不知佛意,妄生分别耳。若约唯心净土,则心净土净,故参禅未悟之时也,非念佛无以净自心,然心净即悟心也。菩萨既悟,而不舍念佛,是则非念佛无以成正觉。安知诸祖,不以念佛而悟心耶?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烦恼消除,了明自心,即名为悟。如此则念佛即是参禅,参禅乃生净土,此是古今未决之疑,此说破尽,而禅净分别之见,以此全消。若舍此别生妄议。皆是魔说,非佛法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憨山大师       净土)(五明学佛网:憨山大师       净土)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奉劝称念观音圣号者回向净土、愿生净土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下册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上册 

 大寂尼师:诸佛尽赞阿弥陀佛劝助生净土的主因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死后助念难生净土的实例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净土思想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