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隆莲法师:每个人都能成为观自在菩萨  |                                                                                                                
  ||
| 
	     |   
  ||
        观自在菩萨   每个人都能成为观自在菩萨,   只要好好修——   通达无我、般若之智,   才得自在。   ——隆莲法师   “观自在菩萨”中的“自在”:   解脱就会自在,   解脱是针对“缚”而言的,   烦恼就是缚。   由于“缚”,   众生流转生死。   我们每天被烦恼缚着而起惑造业,   作无意义的事,   烦恼使我们不得解脱、不自由。   要解脱、自在就必须断除烦恼,   断我执习气,   这就要靠“观”,   才得自由、自在。   众生由于执著有个常恒不变的“我”   而造种种业,   由“观”——真正的“观”   才能把所执的“我”看清、看透,   就不为“我”所缚,   而得大自在。   断尽我执,   就能成就阿罗汉。   菩萨起了智慧观,   看透了所执的“我”是欺骗我们的,   就不再为“我”所缚。   我们遇到每一件事都应“观”,   观清了才能正确地解答。   正确地认识,   才不会被困难所阻碍,   人的殊胜处就是能“观”,   由“观”而得解脱自在。   “观”主要是通达“无我”,   我们现在只是发了菩提心,   未通达无我,   只是粗略地了解一点表面,   没有真正发起“观”——   要真正观照到“无我”的道理,   就要按照理论修观。   从理论上知道无我的道理,   暂且称“相似见道”,   这是真正见道的前相。   每个人都能成为观自在菩萨,   只要好好修——   通达无我、般若之智,   才得自在。   四念处就是让我们“观”,   “念”即是为了观,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观”就是看法,   是智慧,   有了智慧就有超脱的、   不寻常的看法。   有的老菩萨不怕脏,   不怕苦,   精勤为常住做事,   因为他见身体本来就是不净的,   他这样的看法就超越了普通人。   贪生就是爱身惜命。   (但讲卫生不是爱身惜命)   佛法对人生的看法是真理,   因为身体本来不净,   身如“行厕”,   教众生应观身不净,   即修不净观,   佛法的各种“观”都是   为驳众生的颠倒见,   使众生得解脱的。      “教观纲宗”中的“教”是教理,   “观”是学了教理后,   真正从自己的思想、   行动上起作用,   在心灵深处起影响。   我们学的是佛法,   不是口头禅,   只有将所学的教理用于实修,   变为行动,   才能得到无限的解脱,   才得自在。   ——节选自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助建寺庙 功德无量   期待您的支持与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