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依善知识修学,成就解脱之路


   日期:2018/6/18 16: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 谁是我们的善知识?

  我们经常讲到善知识,那么,善知识有哪些含义?谁又是我们的善知识?

  止观四云:善知识分三种,一外护善知识,指令我不缺乏怖畏,得安稳修道者;二同行善知识,指与我同道,得互相切磋策发者。三教授善知识,指宣传圣言训诫我令去恶赴善者。

  这里的“道”、“圣言训诫”、“恶”、“善”的标准是什么呢?

  佛在《未曾有因缘经》中讲到:要须方便。令得灭罪。何谓方便。谓善知识。何谓善友。谓正见人。是为善友。常以正教。调伏其心。何谓正教。谓观无常苦空无我十二因缘。缠着生死。修四真谛见苦断习证灭修道。行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是为方便。

  佛又言:善知识者,善解深法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以来,究竟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如,住于实际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善知识。

  由此可知,善知识一词来源佛教,指通达空性智慧,修习正法之人,那么“剃发染衣,严净毗尼,绍弘佛化”的僧众,必是我们的善知识。

  《授居家二众五戒仪规》里面讲到:“不遇明师,难闻净法”。“明师”拿什么来衡量呢?真正的僧人有三个条件:第一:剃发染衣。穿袈裟显僧相,这是他的相貌。第二:严净毗尼。持佛的戒律,要守佛的戒律。第三:绍弘佛法。弘扬的是佛的法,除了佛的三藏十二部以外其它的都不弘扬。这三个特点叫做住持三宝的体、相、用。“体”就是它的特点,“相”就是它的相貌,“用”就是它的作用。具备这三个条件的才叫做“明师”。即使他没开悟,他也不会把众生引到邪路上去。你们要记住,这三者缺一个不是僧人,如果你们皈依了这样的人,你们破三皈戒体。

  2、 所有的僧人都是我们的师父

  有的居士经常会有这样的分别:我跟着某位法师修学,他是我师父;我没跟那个法师修学,他不是我师父。你记住,师父就是师父,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和合清净福田僧,就是大善知识,都是你师父。并不是你跟随这位法师修行,他就是你师父;你没跟那个法师,他就不是你师父。作为一位居士,如果你有这种分别,表示你根本不明白三皈依的含义,忘记了当初皈依时所发的誓愿,已经步入了外道,根本没有修学佛法,严格来讲有破僧之嫌。

  我们传授三皈的时候发愿说:“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而不是皈依某个法师,而三宝里面的“僧宝”,包含所有和合清净福田僧,也不是指某位法师。

  印光法师对此曾作如下开示:

  “要知道所谓皈依者,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不是皈依个人。例如今日各位来皈依,“我”不过代表三宝,授证三皈,也就是授皈师,并非归依我一个人(不是拜一个师父)。每见僧俗有误解皈依意义的。在家人则说“我皈依某法师”,出家人则说“某人是我皈依弟子”。这是遗大取小,废公为私,可悲可叹。”

  《大正句王经》经记载了迦叶尊者如何一步步智慧度化外道正句王,最后正句王心服口服,誓愿皈依,原文如下:

  时正句王闻尊者迦叶说是语已,深心惭悔谓迦叶言:“尊者。我从初闻日月喻时早已信伏。但为欲闻尊者智慧辩才故。以是言激引宣说。唯愿尊者。察我诚心知我信伏。誓愿皈依迦叶尊者。”

  迦叶报言:“勿皈依我。我皈依处谓佛法僧。汝当皈依。”

  王复告言:“依尊者教,归佛法僧受近事戒。从今已去誓不杀不盗不YIN不妄复不饮酒。终于身命持佛净戒。”

  要是有人说:这是我师父,那是他师父。此言一出,你不是在为你师父争光,你是在打你师父的脸,教出你这样的愚昧之徒。千万不要做愚昧之人,不要把个人的知见强加到别人的思维之上。

  3、修学离不开大善知识

  《瑜伽师地论》记述,正修行的次第为“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我常讲,在家居士听经闻法不要局限某一位法师,要多听多看多学各个大德们的开示,包括我在内,我不希望你们只听我一个人的开示,要听更多法师的开示,也许我讲的不完善之处你们受益不大,再听听其它法师讲的就补充圆满了,如此你们受益更大了。一定要用心去听、去学,把佛法所讲的精华内容融会贯通,深入全面的去理解,不可断章取义,这样不但不能汲取精华,还会害己。修学离开了和合清净福田僧,离开了大善知识你想开悟,想明心见性,很难。除非你宿世因缘深厚,根器慧根相当利,这一世悲心愿力具足,一点即通。要知道佛陀未成佛之前,尚且需要善知识,更何况我们凡夫俗子。

  有一次,尊者阿难从禅修中起来,去见佛陀报告他的心得:“世尊,我刚才在禅修中这样想:如果能有善知识的引导,解脱涅槃的修行,就完成一半了”!

  佛陀指正尊者阿难说:“不,阿难,有善知识的引导,必能圆满完成清净的修行。我也是因为有善知识的助益,才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然后成为他人的善知识,度化无数深陷于生、老、病、死的众生,让他们超越而免于生、老、病、死的。

  “阿难,如果善男子、善女人能跟随善知识修学,就有助于信、闻、施、慧等德行的增长与成就,就像月亮从初一到十五渐渐地变圆、变亮一样。由于跟随善知识修学,有这样的方便与利益,所以说,具足善知识,是全梵行者”。

  又有一次,佛陀来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憍萨罗国的国君波斯匿王,来拜访佛陀,想要佛陀印证他的一个看法。波斯匿王说:“世尊,我独自沈思,认为世尊所教导的正法,可以让人当生就远离苦迫烦热的烧灼;没有时节的限制,就能自觉自证。佛陀实在是我们的善知识、善同伴,不是恶知识、恶同伴。”

  佛说:“是的,依我教导的正法与戒律去修学,就是结交了善知识、善同伴,而不是恶知识、恶同伴,因为我可以引导深陷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众生,趣向解脱,成就解脱。

  还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教导比丘们说:“比丘们,在我们自身以外的所有因缘中,除了善知识、善同伴外,我不见有任何其它因缘能让恶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断除;能令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增广。”

  “比丘们,善知识、善同伴,能让贪欲、瞋恚、贪睡、掉悔、疑惑,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等恶不善法不生起,已生起的断除;能令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觉支(七觉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等善法生起,已生起的增广。

  佛陀住世时一再强调善知识的重要性,末法时期,无论在家出家,我们更当以法为师,以戒为师,依善知识修学。而有些居士,他不是依善知识修学,而是喜欢吹捧、哄抬自己的师父,这又是一个误区。

  有居士跟我说:“师父,有个法师说,我们跟着他多少年,就开悟了”。我告诉他,这个法师开不了悟,你也开不了悟。如果你跟着这个法师多年,干的都是一些违背良知的事,告诉你,你开的是地狱之悟。”所以我们修持佛法一定要有正知正见。高僧大德的一句话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宁愿百年不开悟,也不可一日走错路。

  “远行不问路径,必定有误”,修行之路是非常漫长的,充满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歧途,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很容易就会走错方向,重者会断送法身慧命,轻者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增加了不必要的修行障碍。为了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近善知识。作为佛子,首先要把三皈五戒内涵弄明白,按三皈五戒严格要求去做、去行,这个是基础,否则基础打不好会一直在原地打转,不管说得多好听,要以经卷为主,以佛所说为准绳,这才是真正的清净佛子;如果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那证明非佛子,是外道来祸乱佛教的。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不忘自己身为佛弟子的责任,用自己的言行给他人做出榜样,维护佛教的形象,为佛教增辉。切记,切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善知识       佛菩萨)(五明学佛网:善知识       佛菩萨)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真实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善知识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四非善知识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谁是善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四、依师乃为学法,恒常修信念恩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三、了知知识德相,如理寻访明师 

 怎样亲近善知识 二、认识依师胜利,亲近善友知识 

 怎样亲近善知识 一、认清世间过患,远离恶友恶法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二、禅的正见研习与参学 如何参学善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关于善知识 

 佛菩萨加持进入目标重点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