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冤冤相报何时了,有各种业就有轮回


   日期:2018/6/18 17: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享受福报的同时要积累福报,因为福报很快会穷尽的。我们曾经把积累的福德比做一桶水,如果不持续添加,只往外取,终有一天桶会空的。我们享受福报的同时要积累福报,比如吃饭,要先供养佛菩萨,然后视之为加持品而吃。感恩心也是资粮,也是福德。如果不这样做,没有窍诀,贪着地吃吃喝喝,一心要吃好的,甚至要吃鲜活的……这种人就完了。

  我们搬进一座新房子,要先做供养,当做道场——供养佛菩萨的地方,家庭就变成了道场。佛菩萨无处不在,你的房子也住满了佛菩萨。你在房子里走动时,要注意点,因为四处遍满了佛菩萨,这样就不会消耗福报了。

  跟佛菩萨在一个屋檐下多好啊,随时会跟佛菩萨相应,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刚进去时,会感应到,家里有那么多佛菩萨,以慈悲心垂视着自己,以慈悲心护持着自己,这样还会有烦恼吗?

  如果没有这些窍诀,没有转为道用,则所作所为都是消耗福报,自己曾经积累的些许善根福报,终有一天会穷尽的。有些人对因果产生了怀疑,有很多十恶不赦、无恶不作的人,所有坏事都做,却事业成功,家庭和睦,看起来很风光,没有正知正见的人就对因果产生了疑惑。其实,这不过是他曾经积累的福报,要在这一生中速速穷尽,让他迅速消耗福报,之后永远呆在地狱里,没有出头之日。

  前天也讲了,福德快要穷尽时,好运都会来的,快要下地狱时,福报都来了。好象很了不起一样,其实并不是好事,是坏事。

  有些人在今生善于为人处事,做善事帮助他人,是公认的好人,却活得很糟糕,身体不好,家庭不好,事事不如意。目光短浅的人则开始对因果产生了怀疑。其实,这是恶业在这一生中涌现、之后全部穷尽。

  感受痛苦对修行人来说是消业,对普通人来说也是消业,普通人没有智慧,感受痛苦的同时,还会继续造业。对修行者来说,他会心平气和地接受,该承担的承担,该感受的感受,不会造业,不会再结恶缘。普通凡夫结恶缘、种恶因,冤冤相报何时了,有各种业就有轮回,轮回就是这样产生的。感受痛苦就是消业,表示自己曾经造的恶业要穷尽了。

  以一公案为例,以前广东某地有一个哑巴,和老母亲相依为命,老母亲有严重的腿疾。以乞讨为生。哑巴特别孝顺,担心自己外出行乞而母亲独自在家会觉得孤单。于是每次都背着母亲去讨饭。一旦讨到一些食物,好的都给母亲吃,不好的留给自己;若讨不到足够的食物,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让给母亲吃。

  他以此孝行而得到当地乡亲的交口称赞。后来母亲病故,他就白天讨饭,晚上守着母亲的坟墓。

  在一个雷雨夜,哑巴竟被雷劈死了。恰逢有位杨姓学者从国外回来,听闻此事后,非常震惊。如此孝顺的孩子,却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他不相信因果,悲愤之余,就在哑巴的手心上写了四个字:“苍天无眼”。

  十余年之后,他被派到俄罗斯做公使,听说当地国王的儿子——太子生下来时,手心有字。后来在一个宴会上,他见到了太子,看到了太子手里的字,正是当年他写下的四个字:“苍天无眼”。

  经有慧眼的人观察,太子正是哑巴投生的。哑巴本来要一生做哑巴,另一生被雷劈死。但是由于孝敬母亲,以此善根,本应在两世中感受的恶业,在一世中就了清了,然后投生在帝王之家。这就是重罪轻报,是好事。

  我们不能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将这些当作正确的判断。佛宣讲了肉眼、天眼、佛眼、慧眼、法眼五眼,作为学佛人,应该用慧眼、法眼、佛眼去衡量万事万物!而不应该用肉眼去衡量!不应该总是相信自己的见闻觉知。

  在五眼中,只有佛眼、法眼、慧眼这三眼是可靠的、正确的,其他的肉眼和天眼都是不正确、不究竟的。我讲过,天眼是神通,神通也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们不能相信这些。

  感受痛苦是好事,是消业,自己曾经造过恶业,今生就要感受果报。我经常跟大家讲,我们曾经造下的诸多恶业,若在此生中,在人道都能成熟,都能了清,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大福报、大好事!如果在三恶道里成熟,就不是这样轻松了!后果会非常严重。身体出现状况好,是消业。我们还可以修自轻他重的菩提心。

  但是我们凡夫没有智慧,不明白这些道理时,经常妄想逃避痛苦。当我们身体舒服,心情比较愉快时,修法就很有动力,无论是念经、打坐、学法,都非常精进。而一旦遇到点小问题,身体不舒服,肚子不舒服,头痛了,遭遇痛苦时,信念就动摇了,不念经、打坐了,不精进了,也不学佛修行了!

  遇到对境,尤其面对挫折时,更应该精进,保持正念、善念,那么一切对境都不是对境,都不会伤害到自己。学佛修行就是要守护我们的相续,保护相续的清净,守护我们自己的意念——正念、善念。这是第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