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日期:2018/6/29 4: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网友:请师父慈悲开示,我的心总是静不下来该怎么办呀?

  佛法说,我们的心就像猴子一样,在丛林间攀荡,没有一刻静下来;又像不受控制的野马,肆意狂奔。修行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会调伏、控制自己的心。这是一个过程,有因,才会有果。

  2、网友:法师,请问人要怎样才能控制自己呢?

  佛经上说,人的心就像一匹未驯化的野马,随性狂奔。必须要有熟练的驯马师,使用种种工具,加以反复练习、调养,才能驯服。所以,我们要去修行,才能慢慢控制自己的心,令它不起烦恼,令它既柔软又坚强。

  3、网友:有些事情我知道应该放下不去想,但是有时候自己还会去钻牛角尖,导致自己有些神经衰弱,我应该怎么办呢?

  因为缺乏控制心马的缰绳,这颗心怎么跑,自己根本控制不了。这根缰绳,就是正知正念。换句话说,要在智慧上多下功夫,才能改变妄想的习惯。多闻、多思、多学习。

  4、网友:法师,怎么样看破?心猿意马实在是一种苦,只是该如何摆脱?怎样调伏自己的心?

  以正念索,栓心狂象。

  5、网友:法师,吾之心绪为何老是散乱不定呢?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们总是心浮气躁、心猿意马、散乱不定,就是因为心中没有强有力的正念做主,才被各种胡思乱想挤满了。再加上现在社会的环境也非常嘈杂,各种染污的境界随时随地侵扰着我们的六根,由于内心无主,我们摄取回来的这些境界又变成了心中的尘埃。

  6、网友:每时每刻都在胡思乱想,工作、走路都会,每天还都做好几个梦,真的觉得神经衰弱!可还停不下来,收不住,是不是每个人脑子里每时每刻都有想法?

  人的念头很多,有的自己能察觉,有的自己察觉不了。佛经中说“心如猿猴",游五欲树,没有休息的时候。修行就是为了降伏乱心,令它有序、有力。从哪里开始呢?从听闻佛法、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7、网友:法师,弟子老是杂念丛生不得安宁,咋办呀?

  没有经过刻意的修行,人的内心都是散乱没有定力的,控制不住妄想的产生。佛法中说,人的妄想就像瀑布一样,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从无停息。佛法的修行,就是教我们如何去控制心念,如何把心安住在清净、善良的念头上。有机会可以去附近的寺庙走走,在修行的环境中,比较容易令心静下来。

  8、网友:怎么样才能让内心宁静?

  平常我们面对的种种色声香味触的刺激太多了,心一直在向外驰逐,轻躁如猕猴。多到三宝地待一待,或静坐、诵经等,减少散乱的外缘,接触清净的外缘,比较容易让心沉静下来。只有静下来,许许多多的问题才能认识清楚,否则心就如一团乱麻,越理越乱。

  9、网友:法师,如何区分思维与妄念?

  “思维”和“妄念”都是心理活动,区别在于:一个是需要的,一个是不需要的;一个是依照规则有序的,一个是野马脱缰散漫的。我们要努力训练自己,抓紧心马的缰绳。

  10、网友:如何“在当下一念返观自心”呢?

  内心持警策之念,遇到境界时多想一想,以佛法的正知见为缰绳,时时注意调伏自己内心的野马。

  11、网友:为什么人会遇事则迷,抵挡不了诱惑?

  觉与迷,就是佛与众生的区别。佛明证自心,故成就真净;众生迷昧自心,故流转生死。众生长久以来被无明习气所染,追逐五欲六尘,万念纷驰,心犹如狂暴的野马。修行就是要给野马套上辔头,将它驯服为一匹千里马,可以载着我们得至涅槃之城。

  12、网友:如何才能将内心平静下来呢?如我等凡夫俗子岂会没有妄念、染念?又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妄念或染念?

  佛法中说:我们的心如狂象、野马、猕猴,轻狂躁动,只有用戒才能制服。戒在外相上是对身心的规范,在内涵上是对恶业及粗猛烦恼的降伏。对于在家居士而言,保持生活健康规律、断除粗猛恶业、力行善业、闻思佛法乃至发心承担,都是随顺于戒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一点一点减少妄念。

  13、网友:偶然看到您的介绍,很敬仰!我是个很迷茫的人,以前有段时间抄过《心经》,可是老是分神,要怎么才可以集中精神呢?

  散乱是因为摄心的力量不够,内心的妄念很多,心就好像一匹不受控制的野马。如何才能降伏这匹烈马呢?要靠马缰、马刺等工具,这就是“戒”。广义来说,就是身心的约束,让我们的身语意三业随顺于健康、清净的规范,内心慢慢就能清明有力,增加定力。这需要闻思、学习,逐渐改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XC法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XC法师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