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学佛人须以躬行实践为事


   日期:2018/7/4 9: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汝既发心皈依,今为汝取法名为德熙。谓以大菩提心,俾若自若他,同得沐佛慈光,生佛净土也。所有三皈,五戒,十善之义,文钞中略释,故不再书。至于自誓受戒,文钞中与徐女士书,亦已说过,亦不须再说。所宜说者,务须实行为要耳。若学佛之人,不以躬行实践为事,则与世之伶人无异。在当场苦乐悲欢,做得酷肖,实则一毫也与己无干。如此,便是好名而恶实之痴汉,心欲欺人欺佛,实只成就其欺人欺佛之过。人尚不能欺,何况于佛乎。务须从脚跟下做去,方好。

  至于修持,当专主净土。以汝年已将至古稀,来日无多。若欲广读大乘经论,则无此精神,无此智识,又复无此光阴。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一法,是为无上第一胜妙法门。当死尽偷心,一肩担荷,决定可于现生,俯谢五浊,高登九品。又当发大慈悲心,为一切相识者,说此法门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习,则自己功德,愈加广大矣。然外面之人,尚应如是,况自己之夫人,与子媳,孙媳,忍令彼不蒙法利乎。一则可以慰汝夫人之老景,一则可以慰彼姑媳之凄凉。令彼亦由此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则实为利人之功效。

  又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佛(以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若再向之哭泣,则自己亦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所以平素,即要彼等知其利害,要常与说,到自己临终,彼等即是助道之人。岂但与己有益,实亦与彼等均有大益。若只知自己修持,绝不与彼说其利害,则汝临终时,彼等决定是破坏正念之人,决不助汝净心,令得往生也。汝既信光,光不得不为汝计。光以五十二年之阅历,深知其利害之所在,若不与汝说,便为不尽己分。汝弟燮卿,亦已六十,亦当以此书示之。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然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慈愍一切,爱惜物命,戒杀吃素,广行方便,俾此心常与佛合则可矣。倘外现修持之象,内无真实之心,则是假善人。假善人,何能得真利益乎。

  又乐门谭氏(斌章之叔祖母),年八十一。庞才芳,住东门矮眼井。此二人,亦皆求受三皈五戒者,祈以此意转告之。余详文钞,此不备书。现今世乱已极,几于尽天理人伦而完全废之,以归于与禽兽无异之世道。推究其致此之源,皆由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实理实事。因此善无以劝,恶无以惩,以驯至于心无所依,遂被欧风一吹,从兹变本加厉,竟致此时如斯之现象。今欲挽回狂澜,若不以提倡因果报应为标准,则纵有良法,亦无实效。

  复许熙唐居士书

  接与明道师信,知居士所志者大。若即生了生脱死,光不妨作泥塑木雕之标竿。若欲大通经教,及彻悟自心,则光之泥塑木雕者,无所取矣。

  今且将错就错,为居士起一法名,名为慧庄。庄者,敬也。敬之一法,乃世出世间学道之根本。若不主敬存诚,纵有所悟,必不能实得其益。以一落狂慧,决难事理圆融。偏执理性,不重修持,纵见理不错,亦与魔外相去不远。况既执理废事,所悟之理,亦难的当。故曰,不贵子见地,只贵子行履。此举世聪明人之大陷阱,不受此病,方可名为聪明。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翻成自误误人之流辈也。

  光老矣,不得常来信,来信,则只以所印之长信复之,概不特为分疏,以免不胜其劳,亦不能利人也。不久,当有新印净土十要,及长信寄来,亦不再作书。十要原本外,所附要书数种,实为修净业之最要典籍也。

  致郭庄悟居士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印光大师)(五明学佛网:学佛       印光大师)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