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希阿荣博堪布:除了让生活更称心如意,佛法还有什么价值?


   日期:2018/7/11 9: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希阿荣博堪布

  对佛法有兴趣,想了解,这很好。我衷心随喜。其实,即使不求解脱,而只想今生来世过得顺利快乐一些,从佛法中也能得到很多启发和帮助。学佛能让你更喜悦、更有智慧地生活。

  然而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佛法虽然能用来解决世俗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但这并不是佛法的全部,不要以为把佛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舒缓压力,帮助度过情感、健康危机、工作困境,化解家庭纠纷,让生活更和谐更称心如意,让我们对自己更满意等等,就是佛法的最大价值所在。

  佛法更重要的是它出世间的一面。

  出世间,不是说一定要在形式上从社会中抽离出去,关键是内心放下对得失、苦乐、称讥、赞毁的希望和恐惧,厌离这生死疲劳无尽循环的游戏,为此而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佛法中解脱道的法教——声缘乘和大乘(其中包括金刚乘),基础都是此出世心,或称出离心。舍出离心而谈佛法、学佛法,怕是只能触及到佛法的皮毛而已。

  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随心所欲,根本不需要约束自己,不用放弃任何享受和俗世的追求,就能领受佛法的真谛。这是对修行莫大的误解。

  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全部。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持戒是否现实可行,是否有意义?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戒律。

  戒律常被误解为束缚,其实不然。

  戒律指适当的行为,持戒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从而避免给自他带来伤害、痛苦。留意观察言行,我们会发现自己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做错误的事,像一只闯进瓷器店的大象,把周围弄得一团糟,自己也伤痕累累。佛陀慈悲地教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协调起来,不再因为笨拙而受苦。

  我们可以把持戒理解为一种自律,自觉地检讨、克制那些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身心活动,这无论从个人修养还是从社会共建的角度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讲到戒律,也许主要涉及的是居士戒。

  居士五戒,戒的是杀盗YIN妄酒。不杀,体现的是仁爱的精神。远离不予取的行为,不是自己理所应得的,不取,这是义。世人所说的不取不义之财便是这个道理。不邪YIN是礼。不妄语是诚信。饮酒会扰乱神智,让人失去控制力和觉察力,导致行为颠倒,言语失常,这是不智。

  由此可见,持居士戒也是在修身处世。如果能在出离心的摄持下持这些戒律,那么不仅积累了人天福报(养成贤善的人格,受人尊重信赖,受用丰足),而且还创造了解脱轮回、彻底止息痛苦的因缘。

  有了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身心便会逐渐调达,这时才有定的可能。定指不为所动,这实在是现代社会的人很需要的一种素质。

  如果一个社会里大多数成员都相信因果,去恶行善,有精神信仰,那么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会减少,整个社会的氛围会越来越安宁有序。

  ——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界》  


  对许多人而言,佛法不仅意味着一种精神依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宽广而有深度的视角,让人能够更透彻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而这份了解将最终带来平静和喜乐。《透过佛法看世界》汇集了关于佛法的180个问题,作者希阿荣博堪布一一予以回答,以通俗、睿智的文字帮助我们寻回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希阿荣博堪布       佛法)(五明学佛网:希阿荣博堪布       佛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与现实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需要的佛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法示寿命之理 

 其它法师:从佛法观点谈感情问题(惠空法师)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二、别观佛法僧三宝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佛法在社会上有什么用处(讲演 

 普献法师:佛法是唯心论吗? 

 傅味琴居士:佛法给了我们殊胜的缘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七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六 

 静波法师:佛法的生命观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