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佛教为什么要修建那么多的寺院?


   日期:2018/7/11 10: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和宗教的关系,就如同人和饮食一样,是彼此分不开的。宗教如光明和如水,人不可或缺;宗教亦如艺术,是人生活中离不开的美感。

  


  信仰

  信仰佛教,主要意涵在于向“佛陀”学习,也就是所谓的学佛。学佛必须听经闻法、参加集会共修,所以要经常亲近寺院道场。寺院是修行佛道的所在,佛教借助寺院安僧办道,弘法利生,因此欲得佛法常住,必须修建佛寺。

  然而,长久以来听到有人质疑:佛教为什么要修建那么多的寺院?如果把建寺的钱省下来设校办学,或是从事慈善救济,不是更有意义吗?

  


  事实上寺院的功能并不亚于任何一所学校。世间的学校,传授的是知识学问,知识是外来的,是世智辩聪的学问;知识有善恶,一些作奸犯科的人,知识愈多,危害社会愈大。

  相对的,佛教寺院提供的是般若智慧,佛教的三法印、四圣缔、十二因缘、慈悲无我、因果业报、缘起性空等思想义理,都能让我们开启智慧,了解生命的真谛,从而解脱烦恼,获得心灵的升华。因此世间的知识易求,佛法的生命智慧难学。佛教最大的功能就在于以文化教育来传播佛法,让人明因识果、去恶向善、转痴成慧,这正是佛教不同于一般慈善事业的可贵之处。

  


  慈善工作虽然也能以金钱物质救人于一时,但其同时有利有弊,而且有限。唯有佛法布施才是无限的,才能使人终生受用。慈善救济虽然能够拯救肉身生命,济人燃眉之急,但是无法熄灭贪嗔痴三毒。唯有佛法真理的弘传,才能进一步净化心灵,拯救法身慧命,其影响及于生生世世。所以佛教教育才是最彻底的慈善事业。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古老的寺院里都有法堂、藏经楼,尤其汉唐时代,佛教寺院堪称文化中心。寺院也是莘莘学子读书的最佳环境,历代名将宿儒如范仲淹、王安石、吕蒙正等,都是在寺院里苦读成功的最佳例子。

  不仅如此,寺院还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是去除烦恼的清凉地,是善友往来的聚会所,是修养性灵的安乐场,是采购法宝的百货店,是悲智愿行的学习处,更是一所所治疗心灵的医院、维护社会正义的因果法庭、启发道德良知的教育学院、提升文化修养的艺术中心。

  因此,寺院就是我们法身慧命的长养处,是我们第二个家庭。所以我经常勉励信徒,每星期至少要回“家”一次,向佛菩萨报到、学习。

  总之,寺院是维系佛法信仰的中心所在,有寺院就有信仰,有寺院才有常住三宝,才能让佛法常住世间。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走近佛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寺院)(五明学佛网:佛教       寺院)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素食与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对於病人的看法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疾病的疗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五、清华大学恭请演讲稿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佛教」摸象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善生经与人生佛教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