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邪见之人滥解弥陀救度,正确理解善导大师“不虑妄念”“不顾贪嗔”“不问罪福”


   日期:2018/7/17 12: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净宗法师

  善导大师的思想,说到“不虑妄念”“不顾贪嗔”“不问罪福”……一方面是让大家能够安心于念佛,另一方面,也怕有的人不善理解,这里有必要再做一个专门的说明。因为善导大师的思想是以救度下劣恶机作为出发点,然后以下摄上,举恶摄善。

  以下摄上:以下等根机得救的方法,来摄受上等根机。

  举恶摄善:举造恶之机得度,而摄受行善之机。

  并不是说“好像可以随便放逸”。

  比如说“不虑妄念”,大家都在担心说“我虽然念佛,妄想杂念纷飞,这样怕不能往生吧?怎么办?”那么才说:“你不要忧虑有妄念,你只管念佛!”不是鼓励大家“你就让它妄念纷飞,让它到处乱飘”,也不是这样。念佛的时候,还是要认认真真来念佛。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内心比较静定。只是我们不要在这件事情上妄上起妄,担心不能往生。

  “不顾贪嗔”,是说我们本来就是贪嗔具足的众生,如果说“贪嗔心消除才能往生”的话,我们也做不到,内心就有恐惧。善导大师讲的“不顾贪嗔”,是指这个人走在二河白道之上,一边是水,一边是火,他就一心直进,在这条白道上往西而去。就是说:身为凡夫,我们虽然念佛,但是还有贪心,还有嗔恨心,我们不是把念佛往生的心收回来,“这个贪心可能障碍我,这个嗔心可能让我不能往生”,如果这样想呢,我们就会左顾右盼,就会越看越害怕,往生就没有希望,所以说不因贪嗔未断而顾虑重重,直接念佛,决定往生!但是,这一点也不能错误理解说:“那我就使劲贪,使劲嗔,任自己的贪性和嗔性在那里滋长蔓延。”那等于你没有走在白道上,反而是整体埋没在贪嗔水火当中,那根本谈不上“不顾贪嗔”了。“不顾贪嗔”是指在这条白道上面一心向西直进,不用顾虑,不用担心,不用害怕。这是就我们做不到断尽贪嗔,而做这样的安慰和保证。

  “不问时节”,是指我们遇到这个法门之后不论寿命多长多短,即使临终才开始念佛也决定往生。并不是鼓励我们“平时不用念佛,等到临终再来念佛”,而是说我们现在遇到这个法门,就现在念佛,相续到临终。

  “不问罪福”,不管你是福业众生还是罪业众生,只管念佛都能往生。即使没有大乘善、小乘善和世间善,但依念佛,也决定往生。有人就误解说:“既然不问罪福嘛,那我造罪也无妨了,我也可以造造罪”,这样就等于说又落在罪当中了。所谓不问罪、不问福,是把我们的心从这方面引导到念佛方面。

  这里有一本书,是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的纲要,这本书大家回去可以好好看。书里有一段非常好,能够避免这种过失。

  这是慧净法师专门解释“不问罪福”的一段,我把它念一念,来跟大家说明一下:此“不问罪福多少,劝专念佛名”之文。

  善导大师讲:“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这样的“不问罪福多少”:正显示弥陀佛力无碍救度之法门, 以消除一切疑见之执著。怕大家疑惑,“恐怕我有罪业,不能往生”。或有执著罪福因果,“修福应生,造罪不生”;这也是一种执著,“修福才可以往生,造罪不能往生”,这是根据一般的自力修行原则,执著这一点。或有执著“福多罪少,尚得往生;罪多福少,则不得生”。

  退一步来讲,哪一个人在世间没造罪呢?多少都造罪,“福多罪少,这样差不多能往生;罪少福多,不能往生……”

  为除此等疑执,

  故言“不问罪福多少,

  但能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都决定往生”。

  然而,有邪见之人,滥解弥陀救度,这个就是见解邪谬、错误了,他胡乱地理解弥陀的救度。

  “不问罪福多少故,罪不可畏,福不可修,若有畏罪修福者,即是未信弥陀愿力之人” 这就是邪见。怎么是邪见呢?“既然说不问罪福多少,那罪就不用害怕,不用恐惧造罪,福也就不用修了,何必修福呢?也无所谓嘛!”见别人念佛求生西方,持戒严格,小罪也畏惧说“我应该不造罪,应该多修福”,他就指责人家说:“你这个人,你没信弥陀本愿!信了阿弥陀佛本愿,怎么还怕造罪呀?怎么还要修福啊?”这就是典型的邪见。

  他自己这样做,还去跟别人夸耀,说:“像我这样子,才叫信弥陀本愿,罪不可畏,福不必修;你畏罪修福,你信阿弥陀佛没信得过!”

  自己念佛念得很少,甚至不念佛,说:“不问时节久近嘛!干嘛念念不舍呢?”

  看到人家拿念珠,他有意见,“你念佛念得多,你就是自力!你就是不信弥陀本愿!”

  这都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认识。

  善导大师念佛很精进勇猛,冬天念佛都出汗;道绰大师每天念佛七万声——这就是我们的祖师,怎么说念佛多反而就是自力呢?而且,这些祖师都是万善齐修、一向专念,只是怜悯我们这些陋劣的根机,没有办法做得很好,为我们开示特别法门,让我们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救度。

  有人把这一点作为自己造罪放逸的理由,然后标榜自己:“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如此!”

  这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这是你的错误见解!

  如果有这样的人,大家离他远一点,不要受他的蛊惑。

  也有的人,原来吃素,也不饮酒,后来错误理解弥陀的慈悲,“哎,没关系了”,反而退堕下来吃肉,还饮酒,还跟别人拍着胸脯说:“我就是信弥陀本愿的。”这样也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爱法,敬法,知道自己今生念佛必定往生,应当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比如说原来持五戒,那么还是持五戒来念佛往生;原来受菩萨戒,还是以菩萨戒的身份来念佛往生;原来受出家戒,还是以出家戒的身份来念佛往生。如果做不到,不可以夸口说:“我这样做不到,才是信弥陀本愿。”应该更怀忏悔。比如你原来是出家的身份,可是,由于家庭的障缘,或者自己的身心不适应,你退戒了,这个佛法也许可,但是,应该起忏悔心,说:“我不能过清净如法的出家生活,只好在家专修念佛。”不能说:“反正我念佛了,那就无所谓了。”

  这些都要有一个分寸。我们尽力而为,能做到哪里就尽力做到哪里。

  如果用身体打比喻,我们念佛,身体健康的人可以念,生病的人也可以念,对不对?都可以念佛。虽然这么讲,身体健康总是比较愉快、爽利。不是说非要等到生病、成为一个病体再来念佛。

  佛法修持也是一样的。比如说,你能做到戒律清净的话,等于是个健康人;如果你戒善不具足,多有毁犯,等于是一个生病的人。既然生病的人也能念佛,健康的人念佛不是更好吗?道理就是如此,不能故意毁犯。

  所以这里讲,住如此的邪见:因而增长放逸和懈怠,任性胡作非为。这就是邪见指使他的行为,“任性胡作非为”。

  此等之人,犹在“问罪福”之中,像这样人,他还在问罪问福。为什么呢?以修福为非、造罪为是。执此邪见,自谓“信心决定”是净土之因。

  所谓“不问罪福”,就是完全归在“一向专念六字名号”里边。结果他不是来专念六字名号,反过来了,邪谬地解释说:“你不用修福,你不用畏罪!”这岂不还是在问罪问福、没有念佛?这种邪见比前面那种过失更大,对自己、对他人的危害更严重。

  他认为自己:“这就是信心,我就是信阿弥陀佛决定了,像这样子才是往生净土之因”,这就完全错谬了。

  也有称自身是罪恶凡夫故,

  放纵三业,任情为恶,都无惭愧。

  说:“我是罪恶凡夫,所以我就可以身口意三业不加收摄,不加谨慎。”然后任情为恶,“我是罪恶凡夫嘛!我就这样做嘛!”这样是给自己放纵找理由,找借口,毫无惭愧。

  放言:

  “我实他力行人,

  乘佛愿力,定得往生。”

  自己还夸下海口说:“我是靠他力救度的,我乘佛愿力,一定能往生。”

  如此等辈,

  与弥陀本愿不相应,

  可谓“欲求超升,反更沉沦”。

  像这样的人,和阿弥陀佛的愿心不相应,全体违背佛的慈心救度!你是自己要放逸造恶,你根本不愿意接受佛的救度,所谓“欲求超升,反更沉沦”,可不哀哉!还说自己往生决定,其实必定堕落。

  就像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医生发明了一种药,可以治种种重病、恶病,结果有个病人因为有这么好的药,不仅不服药,反而去得种种重病、恶病,这样,神医也救不了他。

  那应当如何呢?知道自己是一个病重之人,现在就来服这味药,不要等待以后,更不要把药放在旁边,去为非造恶。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是无上妙药,能治我们的贪嗔痴,能治我们的所有一切烦恼无明。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抓紧念佛,常怀忏悔,仰谢佛恩。

  阿弥陀佛这个救度法门才是我们唯一的得救之道。如果内心怀有惭愧,就不会在语言上大言不惭,也不会在行为上放纵恶业。如果在行为上放纵为恶,在口中又大言无惭,说:“像我这样子,原来吃素,现在阿弥陀佛救度我,也无所谓,可以吃荤;原来不饮酒,现在可以饮酒……”这种人完全是背道而驰。

  领受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应该是比原来更加进步,不能退堕!原来每天念一万声,那现在不能少于一万声;原来是持五戒,现在还是持五戒;原来吃素是吃六斋日,现在应该吃十斋日,或者更进一步,达到一个月,那就最好了。你原来都可以做到,为什么信顺阿弥陀佛本愿救度就不能做了呢?

  信顺救度、专称佛名、愿生净土之人,

  即知自身现是罪恶凡夫,

  则应惭愧忏悔,

  心存谦卑柔软,

  而思弃恶行善。

  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这并不是夸耀的本钱,应该惭愧忏悔,“我无量劫来欠无量无边的众生业债多多,没有办法出离,所以只有仰靠佛的愿力。”自己的心自然就柔软下来了,不会很刚强、很傲慢,进而“思弃恶行善”。我们向往净土,就是要彻底抛弃一切恶。自身没有力量改正我们的恶业,只有仰靠弥陀的愿力,将来彻底舍弃这个恶的世界、恶的身心、恶的环境。没有说反而喜欢这个恶,那怎么叫向往净土呢?既然向往净土,就是从意业上彻底抛弃、厌舍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恶,恶身、恶心、恶环境通通舍离,而求生西方极乐净土。

  如善导大师所言“念念称名常忏悔”。

  我们时常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内心常思“我是罪业凡夫,唯有仰靠弥陀救度”。看见别人能做得更好,应该随喜赞叹,不能反而去贬低:“某某人,你还修福畏罪,你就是对阿弥陀佛信不过!”哪有这样的佛法呢?

  应当随喜说“你做得比我好”,进而随学。

  既知弥陀大悲救度,

  且受恩、感恩,

  则应谢恩、报恩,

  如同大师所言“学佛大悲心”,

  而悲悯众生、利乐有情。

  要爱法护法,不要以身谤法。如果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跟佛的悲心相违背,那就是以身谤法。

  善导大师说:

  自信教人信,

  难中转更难。

  很难把法义完整地表达出来,而有的人也会错误地理解。

  即使是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里也说:

  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

  是为甚难。

  听的人,怕他误解,甚至住于邪见,所以是“难信之法”;说呢,又怕说得不圆满,也会误解,这样,又叫“难说之法”。连释迦牟尼佛都感叹说:“我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为什么呢?众生根性不一,有的会住于下劣的邪见当中。

  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应当自己了解这个法门,爱护这个法门,应当更加谨慎三业。善导大师在《般舟赞》里多次提醒我们,要“谨慎三业莫放纵”。

  (转载)


  持续放生者,受佛菩萨、天地一切神仙赞叹护佑,必然有求必应。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YIN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邪见       善导大师)(五明学佛网:邪见       善导大师)  

 净界法师:什么叫真实心呢?善导大师说:不求名闻利养之心 

 其它法师:善导大师的念佛思想(心行法师)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持志久远、堕空邪见之恶果、学道当明 

 黄念祖居士:依止善导大师,持念弥陀名号 

 圆慈法师:净土宗师 二祖善导大师 

 慧净法师:善导大师 弥陀化身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七 4 不邪见的利益 

 传喜法师:了知邪见树正见 

 传喜法师:了知邪见树正见 

 印光大师:YIN欲邪见,是​人生世间的根本大 

 善导大师:念佛百分之百往生的四个原因! 

 信愿法师:我与善导大师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