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无量寿经第21集文字版


   日期:2018/7/18 12: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看下一段经文: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六愿“教化随意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者,究竟必定得到一生补处。除了他们欲实践本愿,凭着坚固弘誓愿力,教化一切众生,使众生对于佛法,都能发起清净的信心。劝导他们修学觉悟的行为,进而修学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求愿往生极乐。这些菩萨,即使是示现到他方世界教化众生,也不受六道轮回的苦报。他们或者是示现说法的身分;或者示现听法的身分;或者是示现神通利益众生。无论示现什么身分,教化什么法门,都能以种种善巧方便,令众生随意修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众生往生极乐。菩萨的弘誓愿没有不圆满的。如果以上两愿(一生补处愿、教化随意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本愿”:菩萨在成佛之前所发的大愿,叫“本愿”。

  “被弘誓铠”:“被”在这里要读成“被”(pī),“被弘誓铠”的“被”同“披” ;“弘誓”是指四弘誓愿;“铠”是铠甲。这里比喻菩萨以弘誓愿为铠甲,出入三界六道,教化一切众生。

  看下一句经文: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

  每一个人的意愿都有所不同,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容易相处的原因。虽然是同在一个道场,还搞勾心斗角,搞人我是非。菩萨的意愿也不相同,有的菩萨要先度众生再成佛;有的菩萨是要成佛,然后再度众生。前一愿呢,是先度众生,后一愿是先成佛。

  比如说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代表的就是先度众生后成佛。不能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都好!可是,如果没有往生到西方世界,你发愿先度众生后成佛,恐怕是你没度得了众生,反被众生度了。所以,还是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以后再度众生,这样更有把握。

  〖被弘誓铠〗

  这是比喻,就是说他很勇敢,可以到六道三途里去度化众生,“教化一切有情”。

  十方世界有许多等觉菩萨还没有遇到这个法门,所以不能圆成佛道。你如果能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你就度他了。可能是其他的法门,你讲不过他,这个法门他讲不过你。这就是“教化一切有情”。你有本事度九法界一切有情,包括菩萨在内。这样度众生的能力,其他菩萨比不上。这也是极乐世界第一殊胜之处。

  说到这里,可能有同修疑惑,说等觉菩萨我怎么能度得了?在这里说的都是真话。因为有好多菩萨,他们还没有接触到这个法门,如果你把这个法门介绍给等觉菩萨了,你就度他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皆发信心〗

  这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倒驾慈航度众生的目标。最浅的目标是“信”。菩萨有能力让九法界有情对这个法门产生信心。当然也得具备条件,什么条件呢?第一,是众生根熟;第二,是弥陀威神加持。我们才有能力教他们听了之后产生信心。

  〖修菩提行〗

  真信,真正发心,真正一心称念,求生净土,这就是“修菩提行”。

  〖行普贤道〗

  这是第三个层次,是最高的。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倒驾慈航,教化众生有三个目标:一是令信;二是令行;三是令行普贤道。这是最殊胜的。

  〖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

  这是说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对这一句要稍做一下解释。

  有同修有误解,说佛菩萨既然远离恶趣了,那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肯定就没有佛菩萨了。这是一种误解。这里所说的“永离恶趣”,是说三恶道佛菩萨照样去,但是和众生不同的是,他们去那里不受苦报。就是说,去还是去的,但是不受苦报,没有恶受。在地狱里没有苦受,在饿鬼道、畜生道里也没有苦受,身心俱不受就是“永离”。

  三恶道里一样有佛菩萨。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示现什么身为其说法。那你说,如果佛菩萨不示现那个道的身,他怎么能度那个道的众生呢?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错会了永离的意思,以为三恶道里没有菩萨、没有佛。你们可能因为这句话觉得他们都不去了,这个都“永离”了。这是依文解义,三世佛都喊冤枉。实际上,三恶道里的佛菩萨很多很多。

  佛菩萨在恶道里示现,或者是说法,无论是出家的身分,或者是在家的身分,甚至于外道的身分,应以什么身说法,就现什么身,像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或乐听法〗

  这是示现作影响众,就是来捧场的。我做的各种法会,听众之中也有许多是菩萨再来的,是来捧场的。

  〖或现神足〗

  “现神足”是说在必要的时候,通常很少示现神通的,非必要的时候,决定不用。那就是说佛菩萨在必要的时候要现神通,但是在非必要的时候是决定不用神通的。

  〖随意修习。无不圆满。〗

  无论示现修学什么样的法门,他的目的都是为了接引众生,诱导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众生接受佛菩萨的教导,都能用真诚之心,信乐求生,发心念佛,这才是真正的圆满。即使是用其他的法门。佛门常讲“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就是说,先用其他的方法来诱导你,到最后把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介绍给你,让你专修专学,往生不退成佛,这才真正达到圆满。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

  这是第三十七愿“衣食自至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一切众生生到极乐世界,精神、物质生活所需,如“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都能随自己心愿现前,没有不满愿的。无论古今中外,尤其是娑婆世界的众生,都能感觉到生活的艰辛。想要做到衣食无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为了生活,常年劳苦奔波。佛法里常说“法轮未转,食轮先转”,如果生活得不到安定,对于修行会有很大的障碍。

  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对于那些常年劳苦奔波人的苦,可能我们没有体会。就像有一句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没有经历过挨饿的人,他体会不到挨饿是一种什么苦,是一种什么滋味。凡夫毕竟是凡夫,如果明天没得吃,你要说从心理、从情绪上丝毫不受影响,那得是有相当功夫的人,普通的人决定做不到。

  阿弥陀佛对物质生活的供养,设想得非常周到。修行人所需要的“饮食、衣服、种种供具”,物质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随意即至”,都具足。这是助道之缘殊胜,没有欠缺。

  〖无不满愿〗

  就是说你所需要的东西,西方极乐世界都有,随念现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

  看下面经文: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八愿“应念受供愿”。

  法藏比丘说:我成佛时,一切生到我国者,如果要想供养诸佛的话,十方诸佛都能应他们的心念,接受供养。这以上两愿(衣食自至愿、应念受供愿)如果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说到“十方”,这里告诉我们的是普供。

  我们在这个世界遇到佛不容易,况且遇到了也不认识。别说遇到佛,就是遇到罗汉,甚至于遇到一位真正的修道人,都非常不容易,都很难得。所谓的可遇不可求,哪里能供养到真佛呢?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有机会供养十方诸佛,一尊佛都不会漏掉。

  供佛,当然你就会闻佛说法,必然得到佛的佛力加持。

  佛为我们说法,佛护念我们,就是加持。

  愿文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这是修学第一殊胜的因缘。

  若不是阿弥陀佛弘愿的威神加持,我们怎么能做得到?十方世界菩萨、声闻看在眼里,实在是羡慕到了极处。因为什么?他们做不到,极乐世界的菩萨才能做到,显示出极乐世界的无比殊胜。

  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九愿“庄严无尽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状色彩殊胜奇特,真正是微妙到了极处,是无法称说衡量的。极乐世界的众生,虽然具足天眼,对于国中万物,如果能分辨出它的色彩、形状、光明相状、名字数量,以及能总说出者,我就不取正觉。

  “国中万物”是指极乐世界的居住、修学、生活等依报环境。

  这一愿说的是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

  这个“国中”是指极乐世界;“万物”是总说依报,就是居住的环境、修学的环境、生活的环境。

  “严净”是从体上说的。

  我们这个世间的物质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众生心不清净。

  “依报随着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佛心清净,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非常清净,心不清净,不能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感得的依报环境也是无比的庄严洁净。西方世界的地,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是沙土地,刮一点风就尘土飞扬。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地,跟我们这个世界绿色的玉比较接近。就是我们所说的翡翠,绿色透明,很稀有,大家都看得很稀有、很名贵。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就是琉璃地。西方极乐世界的路面是黄金铺的。黄金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宝贵之物,多少人想得到它,很多首饰都是用黄金做的。极乐世界的黄金相当我们这里的柏油,是用来铺路的。

  西方世界是七宝世界,居住的房屋建筑材料都是七宝,的确是珍宝宫殿,所以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珍宝,本身放光,宝是什么颜色,放的光就是什么颜色。它不但放光,还有香气,这就非常奇妙。而且它是柔软的,不像我们世间的珍宝是坚硬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黄金,薄的就像丝绸一样,可以用来做衣服穿。七宝之体,都非常柔软,这是我们很难想像的光明、美丽、华丽。

  〖形色殊特〗

  “形”是形状;“色”是色彩。形状与色彩种类繁杂,不可称量;这个殊特的“殊”是殊胜;“特”是特别。不是这个世间所有的,也不是我们的思惟想像能想得出来的。

  〖穷微极妙〗

  就是微妙到极处。

  〖无能称量〗

  “称”是称说;“量”是衡量、度量。不但我们凡夫没有能力称量,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也无法称量。

  〖其诸众生〗

  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具足七地以上菩萨的智慧与能力。

  〖虽具天眼〗

  他们的天眼洞视,尽虚空遍法界都没有障碍。

  〖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这几句经文是说,七地以上的菩萨,都没有能力完全了解、完全明白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到底有多少种、有多少数量、有多少形状、有多少光彩,是说不出来的。阿弥陀佛说,要是有人能说得出来,他就不成佛。现在他成佛了,说明七地以上的菩萨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西方世界的确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即使是等觉菩萨也不能完全彻底的了解。

  我们常常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到底庄严到什么程度?我们从一段经文里能略知一二。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这个法门、这个经典,只有十方诸佛才能有能力宣扬流通,只有诸佛才彻底明了。九界有情,如果不是蒙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不但你不能说,也不能理解。我们今天能稍稍地明白那么一点点,都是蒙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蒙十方诸佛的加持。

  看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这是第四十愿“无量色树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极乐国中有无量光明彩丽的树,它们的高度,有的百由旬,有的千由旬。道场旁的菩提树,高达四百万里。在极乐世界的菩萨当中,虽然有些是善根劣的,但是他们对这些宝树的庄严,都能了解知道。

  解释几个名词:

  “无量色树”是指极乐世界的一切宝树。因为极乐世界的树都是七宝和合而成,光彩明亮,颜色美丽,所以称为“色树”。

  “由旬”是印度的长度单位。有大、中、小三种:大由旬相当于中国的八十里,中由旬相当于六十里,小由旬相当于四十里。

  “善根劣者”:在这里是指下下品往生的人。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木花草,比起其他世界显得格外庄严。

  看下面三句经文: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

  这里的经文,是说树的数量之多不可计数,树的美丽庄严无与伦比。树的高度千百由旬,现在的飞机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这个高度,恐怕从我们地球到月亮还不止。拿一棵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树,可以从地球架一座桥到月亮,这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身相高大。比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身相有多大?佛经上讲,“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说阿弥陀佛眉心的两根毫毛卷起来,像一个珠子一样,就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不知道须弥山有多大,如果像喜马拉雅山,要是有五倍喜马拉雅山那么大,阿弥陀佛的面孔,那比整个地球大得多了。人身高大,如果没有这么高大,那人和树就不成比例了。阿弥陀佛的身相这么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和阿弥陀佛一样,你就能想像到极乐世界有多大!实在是不可思议!

  〖道场树高。四百万里。〗

  “道场”就是阿弥陀佛说法的讲堂。讲堂周边的大树,比普通的树更高、更庄严,有“四百万里”。

  〖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诸菩萨”就是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即使是“善根”最劣的,像下下品往生的人,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对这些树木的庄严,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

  西方极乐世界的树很奇特。这些树广博普照,因为树也是七宝所成的。有一宝成的,所以金树的根、枝叶、花果就都是金的。有两宝所成的,有三、四宝所成,还有无量宝所成的。这里的“七” 是代表无量的意思,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树放光,还有香气,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称为“香光”世界,“香光庄严”。

  所有一切物质都放光,人身也放光,它是光明世界,没有黑暗,大地都放光。这也就是世尊说的“光无不照,香无不熏”,香光庄严,形色微妙。不但如此,一切万物都能随众生的心,如众生的意。你怎么看美,它就给你现你所要看的那个美的样子。当然这个树也不例外。我喜欢看树是直的,他喜欢看树是弯的,树可以随众生的心,自然生起变化。你喜欢看直的,树就是直的;你喜欢看树是弯的,树就是弯的。

  不仅仅如此,树还出法音,随人所好,你喜欢听什么音声,就能听到树上有音声,天乐鸣空。音乐不稀奇,树还能说法。我们想听《无量寿经》,树就讲《无量寿经》;我们想听《华严经》,树就说《华严经》。法音能随众生心,这些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一庄严都是阿弥陀佛为了教化众生,善巧方便变化所作,真正不可思议!这就是“身土不二”。

  众生见树闻香,听到法音,自然就开悟,自然就证果。这样的树,他方世界是找不到的。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一愿“树现佛刹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极乐世界的众生,想要看到十方诸佛国土的人、事、物等种种庄严,都能在宝树行间看到,好像从明洁的镜子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样。如果以上两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这两愿是指“无量色树愿”“树现佛刹愿”。

  这一段愿文尤其不可思议。世尊当年在讲经说法的时候,佛用神力把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显现出来给与会的大众看。佛灭度以后,后世的弟子、高僧大德们,有这样能力的人就不多。隋唐的时候还有,宋以后就很少了。就是能把十方刹土现在众生面前的,有这种能力的人,是非常少了。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

  “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在宝树间都能见到。

  “树现佛刹”,就像《观无量寿佛经》,佛一共给我们讲了十六观,第四观是宝树观。说“此诸宝树,生诸妙华,涌生诸果”。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宝树,不但是枝叶繁盛,有花有果。因为它是众宝所成,所以它有大光明。光明中化现出幢幡宝盖。幢幡宝盖数量很多,也是没有办法可以计算出来的。宝盖中就“现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佛事是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状况,都从宝盖光明中显现出来。

  后两句又是一个意思,是“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这个范围就更广大了。

  十方诸佛的刹土,每一尊佛的刹土都有十法界。极乐世界特别,它没有十法界,它只有一真法界,是纯菩萨的法界。其他的诸佛刹土跟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大致相同,有十法界,有六道、有三途,在宝树幢幡罗网光明中,你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

  生西方净土,就是生一切诸佛刹土;见阿弥陀佛,就是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西方世界的大众,他们的神通道力能随意遍至诸佛国土。

  有许多同修向往弥勒净土。因为弥勒菩萨是下一尊佛,将来要到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有很多人想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做他的大弟子,就像释迦牟尼佛会中的舍利弗、目犍连一样。不少人有这种愿望,一心一意求生弥勒净土,而忽略了西方净土。弥勒净土容不容易往生?相当不容易。请注意“相当”两个字。

  要想往生弥勒净土,必须要修定。经上讲,要修“唯心识定”。因为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他是法相唯识宗的始祖。唯心识定要修“五重唯识观”,就是这个定有五个层次,由浅而深,你能修成了,才有资格往生兜率内院。如果修不成,你就去不了。

  从前有师子觉菩萨、无著菩萨、天亲菩萨,这三位是非常要好的同参道友,都是修弥勒净土的。三个人曾经有一个约定,哪一个人先往生,生到那边去,回来报个信。后来,师子觉先往生了,去了很多年没有音信。再以后,无著又往生了。过了三年,回来给天亲菩萨报信。天亲菩萨就问他,你怎么去了三年才回来报信,怎么去了这么久?无著告诉天亲,天上的时间长,我不过是到弥勒菩萨面前打了个转就回来了,哪里知道这个世间已经三年过去了。接着天亲问无著,师子觉到哪里去了?无著告诉他,说他生到兜率天,在外院遇到了许多天女,他已经被天女迷住了,没有到内院去,在外院享乐呢。

  诸位想一想,以师子觉的修行功夫,从外院到内院,没等到内院呢,在外院就堕落了,可见不容易!没有往生净土稳当。这就是说,你有没有能力能经得起诱惑。我们人间的美女不算美,好多人都被迷住了。天女可了不得,那是真美,你有能力不受迷惑吗?一受迷惑就又搞三途六道,多么可怕!换一句话说,你的抗诱惑的能力能超过师子觉吗?你的修行功夫能超过师子觉吗?

  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到底殊胜在哪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既然就是一切诸佛刹土,难道兜率内院弥勒菩萨还除外吗?当然也在其中。何况我们这一部《无量寿经》,后半部是弥勒菩萨当机。弥勒菩萨与西方净土的关系,从这一部经上,我们可以清楚明白地看得出来。

  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弥勒菩萨天天去听,从来不缺席。你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弥勒菩萨跟你坐在一排,你跟他是同学。如果你跟他说,下课以后我到你的内院去玩玩。弥勒菩萨一定是会很欢迎的,就带你去兜率内院参观游览。如果你求生兜率内院,那么你是弥勒菩萨的学生,他是你的老师。你看,他的辈分高你一等,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不一样的。

  所以要想见弥勒菩萨,亲近弥勒菩萨,要想参访兜率内院,有近道啊!这个近道就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近道。你不必修唯心识定,那很麻烦,不太容易修成功。就是修成了,要是通过外院,如果你像师子觉那样,经不起类似的诱惑,那就完了,这多可怕!

  这一段我觉得大家应该听明白了,就是说,你要亲近弥勒菩萨,你是要做他的同学,还是要做他的学生?哪一条道是近道?

  这一部《无量寿经》、念佛法门,是十方一切诸佛普遍为一切众生宣扬的经典,普遍劝勉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难信的法门。我们如果能够相信,能够依教奉行,你不仅是世尊的第一弟子,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第一弟子。这是事实真相。

  正是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亿万人中一二知”。几个人知道?你今天知道,你明白了,你这才知道你是多么的幸运。亿万人中一二知,你居然就是那亿万人中的一二,所以要珍惜啊!要把握住这一生最好的机缘,决定圆满成就菩提。

  怎么圆满?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决定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一句佛号贯彻始终,这就成功了。

  请看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二愿“彻照十方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所居住的极乐世界,广阔无有边际,庄严清净,光明晶莹,像镜子一样,能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国土。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如果看到极乐世界的光明,都能生起稀有殊胜无上的菩提心。如果此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看几个词语:

  “广博”是广阔无边。

  “光莹”是光明晶莹。

  “彻照”是无所不照。

  “希有心”:指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广博严净”

  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佛国土广大无边,可以说是无边无际。“严净”是美好、庄严、干净、没有污染。

  洁净是指没有污染。这里的污染,不仅仅指环境而说,更重要的是说心理的污染。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这些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了,有时我们自己还不能觉察。这种污染之深,污染之广,污染之严重,佛要不说出来,我们真的想像不到。

  读了佛经,才知道这污染的严重。饮苦食毒啊,我们还不觉知。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是在心理上、在环境上,决定没有污染。我们能相信吗?我们没有去过极乐世界,只听释迦牟尼佛这样讲。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打妄语,我们相信“圣言量”。

  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对圣贤的教诲一点不怀疑。一般的凡夫对圣人说的话喜欢打问号。今天有很多出家人,特别是出家多年的老法师,都不承认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是圆满的,德能是圆满的。称佛“万德万能”,不过是称赞之词而已,未必是真发自内心的。这就是依凡夫之心测度圣人之境界。

  净土是清净心变现出来的。“心净则土净”。什么人的清净心?是自己的清净心,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在因地修清净心,果地上成就了清净土,又接引十方身心清净的众生,往生净土。所以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的大众,无论是依报,还是正报,都是清净的,没有染污的。

  我们这一生认定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可以相信,但是它的清净纯度,我们无法想像。

  下一句:

  〖光莹如镜〗

  这一句,是形容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纯度的,清净得像一面镜子。这是讲依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山河大地。一切万物放光,光明“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是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光?这个“光”是心光,是性光,这是科学家没有办法探测到的本性光明。本性就是自性,是遍法界的,性德之光当然也是遍法界的。

  怎么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性德之光?佛在大经上跟我们说过,“依报随着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正报,心地清净。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他居住的环境也是性德变现。所以光明遍照法界。法界里无量无边的诸佛刹土,不但照,还“彻照”。这是指依报光明之德用,也就是自性的德用。

  今天的时间到了,就讲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刘素云)(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刘素云)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