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方海权:佛说:世间有七辈妇


   日期:2018/7/19 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间有七辈妇:一妇如母。二妇如妹。三妇如善知识。四妇如妇。五妇如婢。六妇如怨家。七妇如夺命。是为七辈妇。

  佛说《玉耶女经》是佛陀因须达长者(用黄金铺地建立祇园精舍的的长者)的请求,对须达长者的媳妇玉耶女进行教化。玉耶女因出身名门贵族、容貌姣好而不信佛法,出嫁到大长者家为人妻后,骄慢无理、不守妇道。佛陀因机施教,使玉耶女深知自己的罪过,决心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并就此在佛前请受十戒为优婆夷,皈依三宝,并甘愿做个婢妇。佛陀通过对玉耶女的教化,系统地指出了女性一生面临十种业障、三种缺陷以及使家庭和睦必须要做到行五善、除三恶。接着佛陀以其独到的佛眼将为人妻的女性分成了七类,即:一妇如母,二妇如妹、三妇如善知识、四妇如妇、五妇如婢、六妇如怨家、七妇如夺命,并对七类人妻做了精辟的定义和现世、来世的去向描述。《玉耶女经》表层的意思,是佛陀对女性如何做好人妻的教化,但我们细心解读就不难看出佛陀的慈悲和智慧用心在于给已为人妻的女性指明了五乘贤圣的修行之道:

  一.母妇,即为成佛之道,我们深知佛称为人天师,又喻为众生之母,佛将众生比为亲子,母爱也是佛的大爱之心,大爱表现为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在婚姻生活中,一个女性能做到怜夫如子,心不疲厌,想必她离成佛也就不远了。

  二.妹妇,即为菩萨之道,视夫君如同兄弟,同气分形、骨肉至亲,这分明是菩萨同体大悲的情怀,一个女性能视丈夫如骨肉至亲,而她对自己的父母、兄弟也一定是亲上加亲,只要知晓无始以来我们众生都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姐妹,她一定会将众生视为骨肉,也必将成为一个大菩萨。

  三.善知识妇,即为声闻、缘觉之道,对待丈夫能做到令行无失,善事相教,使益明慧。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帮助教化丈夫,成为丈夫修行的伴侣,此当为小乘圣人之道。

  四.妇妇,即天乘之道,为人之妻,能做到口无逸言,身无逸行,有善推让,过则称己;诲训仁施,劝进为道,能做到这些,也必做到五戒十善,我们应称为天乘之道。

  五.婢妇,即人乘之道,完全能符合2500年前当时印度社会对妇女的道德要求,也具备了中国传统的三从四德的儒家标准,玉耶女也自知只能做一个婢妇,可见玉耶女是有自知之明的,凡夫俗子都只因为心中存有贪、嗔、痴、慢、疑的五毒才轮回为人道,修行也必须从做人开始,也即先做好人,才能修炼成佛。

  六.怨家妇,见夫不欢恒怀嗔恚。昼夜思念欲得解离。无夫妇心常如寄客。狺狺斗诤无所畏忌。乱头坠卧不可作使。不念治家养活儿子。或行YIN荡不知羞耻。状如犬畜毁辱亲里。譬如怨家。是为怨家妇。

  七.夺命妇,昼夜不寐恚心相向。当何方便得相远离。欲与毒药恐人觉知。或至亲里远近寄之。作是嗔恚常共贼之。若持宝物雇人害之。或使傍夫伺而杀之。怨抂夫命。是为夺命妇。

  以上我们从五乘佛道的角度,解读了佛陀七辈妇分类的无上智慧,这部经典是以女性的婚姻生活为背景而说法,但我们不难看出,佛陀也同时在给已婚的在家男人说法。

  其实,在佛陀的眼里根本没有男、女的分别,作为末法时代的男人,我们也能体会到佛陀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丈夫。丈夫也可以分为七类:一夫如父、二夫如兄、三夫如善知识、四夫如夫、五夫如谦夫、六夫如怨夫、七夫如夺命夫。从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佛陀同时为在家男人指出了在家修行的五乘佛道。

  从这个无男女分别的层面来解读《玉耶女经》,我们可以称此经是“现代家庭和谐美满修行佛道的宝典”,也更进一步验证,佛说八万四千法,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法为筏喻,意在彼岸的不二真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方海权       修行)(五明学佛网:方海权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