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怡西法师:弥勒菩萨(上)-2


   日期:2018/7/19 13: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弥勒菩萨(上)-2

  ——怡西法师讲于扬州法海寺

  2017年春节初一日

  物质不灭的另一种现象是最基本的物质,基本微粒或者基本粒子,它里面也有地水火风。“地大”是讲它是物质,原子就是一种物质,它是个实体,它不是虚拟的,这叫“地大”;“水大”和“火大”,这是讲阴电和阳电,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这是有“水大”、有“火大”;“风大”是讲运动,电子不断围绕着原子核高速运转,这是“风大”

  物质不灭其实就是这些基本元素聚合或者是分开,它们合在一起或者是分散,所以只有缘的聚散,没有所谓的寿命,聚了之后不能说它有寿,散了也不能就说它就没有命。用这种观念,了解整个宇宙四大无二,我与众生都是四大假合,同一种构成,《金刚经》里讲的「一合相」。

  现在科学家提出的「弦振动」理论,它不是物质上的振动,它就是一种振动,不是物质的,就是像琴弦那样的振动,这种振动构成了夸克、电子,进而构成原子、分子,构成我们的身体、万物,乃至整个宇宙。这种振动就是一合相,所以整个宇宙就是建立在一个振动的基础上,它只有一,没有二,就是一种动相。

  这个动,现在科学家只是知道有这种动相,还没有发现到底是什么在动。唐朝六祖慧能大师却早已经给出答案,到底是什么在动呢?

  《六祖坛经》中说:当时六祖惠能大师南下到广州,在光孝寺听法的时候,有两位法师看到风吹幡动,就在那里争论,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惠能大师上前跟两位说,你们都别争了,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原来心在动才有整个宇宙在动,没有念头就没有宇宙了。宇宙是因念头产生的,正所谓「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是心造的,是念头变现的。所以说到底只有一合相,就是动,四大无二。

  这样观察宇宙,慈悲心就生起来,知道整个宇宙原来就是你这一念产生的,都是你的念头。就像人作梦,梦境里头看到所有的人、所有的相,哪一样不是你自己作梦的心变现的?怨恨的人,亲爱的人,那一样都是你能作梦的心所变,所以[慈心所缘,亦无有二]。

  这个慈悲心就是一体的心,看众生一体,都是我们的念头所生,只有一心,没有人我。这样的观照叫般若智慧,怨亲一相,怨亲平等,都是心性变现的,见了性,就真正能够随顺一切众生,方便救度,拔苦与乐。这种建立在般若智慧基础上的慈心三昧叫“法缘慈”,比前面生缘慈就更加的殊胜,这是以般若智慧做基础的。

  底下一重是「无缘慈」,藕益大师说:

  「无缘慈者,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法界一相,真实平等。不住法相及众生相。观菩提即烦恼,涅盘即生死。起无作誓,欲拔性德之苦,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起无作誓,欲与性德之乐,此慈即悲,此悲即慈。称性圆修,熏成三昧。随法界众生,有可化机宜。关于同体法性者,无谋无虑,任运应之。如此大慈,不可思议,普门示现,神力无边,刹尘含灵,无不遍度,生我重德,宁不超升也?」

  这里讲的无缘慈是佛果地上的慈悲,缘是条件,无缘就是无条件的慈悲。为什么能做到无条件的慈悲?是因为有正确的观念,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是本体,觉悟了此心,便称为诸佛,迷失了此心,便称为众生,本没有差别的。所以佛即是众生,众生即是佛,心即是佛、心即是众生,三者是一不是三,所以称为[法界一相,真实平等],唯有一心在体上来讲这是一。

  这一相是什么相?是空相。在相上讲,也就是在事上讲,确实有无量相,相确实是无量无边的,无量相都是平等的,因为是同一个真心本性变现的。

  在理上讲,也就是在性上讲,尽管有无量相,但同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谓「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从性上讲是无、是空,本性空寂,尽管本性空寂,它所变现的相确实又无量无边,这是真空和妙有之间的关系。

  诸佛见一切相,能悟诸相之本体,所以他不住法相及众生相。这里讲的“法”和“众生”,就是指无情的众生和有情的众生,也就是一切有情无情的现象他都不住。那他住在哪?住在真心上,住在真心上就不会被相所迷。

  从相上见性就是诸佛,所以他看一切众生无非是自性,绝对没有对立,没对立就没有二,这叫入[不二法门],什么都是不二。

  诸多的不二当中,这里举出两种「菩提即烦恼,涅盘即生死」,菩提与烦恼不二,涅盘与生死不二。“菩提”是梵文,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悟”,觉了自性称为菩提,迷了自性称为烦恼,菩提跟烦恼也不二。涅盘是断尽一切烦恼的果德,生死是烦恼束缚的果报,也就是从因上讲菩提跟烦恼不二,从果上讲涅盘与生死不二。

  苦集灭道四谛法,生死是苦,烦恼是集,涅盘是灭,菩提是道,统统不二,就是圆教所说的「无作四谛」,都是不二,哪来的造作?所以他也发起四弘誓愿,但是这个四愿叫无作誓,发誓愿,誓而不誓,作而无作。

  众生无边誓愿度是拔性德之苦。苦也不离自性,众生也不离自性,度一切众生,统统没有离开自性,所以苦也是性德,乐也是性德,拔苦与乐都是性德。所以菩萨发起四弘誓愿,与众生乐,这个乐也是性德之乐。拔苦称为悲,与乐称为慈,慈悲是从与乐和拔苦两方面来讲的,拔苦和与乐都不离性德,所以说[此慈即悲,此悲即慈],慈和悲是一不是二。这真是样样都不二,样样都消归自性。

  能够见性的人,修行就是称性圆修,所修的都在性上,度众生也好,成佛道也好,都不离自性。这种三昧也是慈心三昧,但是他的这种境界较前面两种更高,这是属于法身大士、如来地上的果德。[随法界众生,有可化机宜],众生应什么身而得度,即能现什么身而为说法,这是法身如来随机应化。

  [关于同体法性者,无谋无虑,任运应之],跟众生同一法性体,[无谋无虑]是说不起心不动念。我们现在要度众生是一定是先起心动念再去度的,看到人家苦,起了想要去帮助他的念头,然后就去帮助,拔苦与乐都是起心动念,这是有造作,不是无作,我们是有作。

  生缘慈是有作的,法缘慈还是有作,因为还是要起一个观照的智慧,还是有起心动念,无缘慈就没有起心动念,[任运应之],任运是自然的,众生只要有感,他就有应。像钟一样,敲它它就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任运自然,没有丝毫造作。有起心动念都有造作,就连一般的菩萨度众生也起心动念,也有造作,佛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任运应之。

  这样的大慈悲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是形容境界的高广,也是劝导我们如是修行,不可思也不可议。“思”是思惟,起心动念叫“思”;“议”是用语言来议论。这种境界说不出,也想不到,所以佛叫你不要用思惟,不要起心动念,这时候才能证得。

  在这个境界上真正能做到[普门示现,神力无边],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能够任运示现一切身度化众生。尽管他神力无边,却没有一个念头觉得自己神力无边,尽管他度一切众生,却没有一个念头度一切众生,有一个念头,已经落到起心动念,就没有这个无缘大慈了。他能够在尘刹国土,无量无边的国土里度一切众生。

  为什么能做到遍度,一个都不漏?因为他称性,众生是自性所变现的,他跟自性融成一体,所以众生有感,他必定有应。得到这种境界了,那当然自己的父母必定超生,为什么?父母对我们恩德很重,是重德,自然我们这种功德就加持到他身上,所以他必定超生。所谓一人成道,九祖生天,更何况一人成佛,何止九祖生天?无量的祖先父母都得到超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弥勒菩萨       怡西法师)(五明学佛网:弥勒菩萨       怡西法师)  

 傅味琴居士: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2007年弥 

 傅味琴居士: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2006年弥勒菩萨圣诞开 

 于凌波居士: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 

 吕有祥教授:略说弥勒菩萨中国化及其精神内涵 

 宽运法师:弥勒菩萨与人间净土 

 张尚德教授:张老师谈弥勒菩萨 

 弘学居士:净土探微 第五章 弥勒菩萨与兜率净土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五章 弥勒菩 

 金易明教授: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思想体系略述 

 药师山·紫虚居士:以佛法看时间及弥勒菩萨成佛的问题 

 常照法师: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释 

 清净法师: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五章 弥勒菩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