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刘素云:无量寿经第22集文字版


   日期:2018/7/19 14: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请大家看下面两句经文:

  〖诸佛世界。众生睹者。〗

  这两句经文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里的众生,只要见到佛光,就“生希有心”。对于西方极乐世界起向往之心、羡慕之心,启发他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佛用光来接引众生。

  西方世界的光明不可思议。经上讲的是“光中化佛无数亿”。佛又说法。那么这些说法者,是不是极乐世界的光中化佛呢?当然是的。这是显示,依报中显示正报,正报中显示依报,是事事无碍的境界。

  缘深的人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的确是光中化佛。佛光的确“彻照”,照你、照我、也照他,是一个不漏的。

  为什么有的人见不到呢?是我们的心不清净,把光障碍住了。清净的就见到了,就感应道交了。

  那么见到了又怎么样呢?有这样两句话是正确的态度,就是“见如不见,若无其事”。就是你见到佛了,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了,你也要像没看见一样,什么事都没有。知道这是事实,增长信心,好好念佛就对了,不必到处宣扬。如果你到处宣扬,说明你已经着魔了。

  这是一类,是“光中化佛”。

  第二类,佛的形相就是光明。

  我们供的阿弥陀佛,供的观世音菩萨,无论是铸造的像,雕刻的像,彩画的像,也都是光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土五经一论等佛的经典,乃至于古德对于佛的经典阐扬的文字,也是佛光。现在流通的录音带、录影带,也不例外。这些都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光明,彻照十方。现在很多地方,包括道场、家庭,乃至于世界各地的高等学府,都供养《大藏经》,你说这是不是佛光彻照?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三愿“宝香普熏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从极乐世界的地层到虚空,其中所有的宫殿、楼观、池流、华树以及所有的一切万物,都是由无量的宝香和合而成。宝香气味能普遍熏及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只要闻到极乐世界的妙香,自然身心清净,修学佛所教导的种种殊胜的清净之行。如果此愿不能实现,我不成佛。

  什么叫修佛行?就是修习圆满觉悟的行为,叫“修佛行”。

  我们把这一愿和上一愿合起来,就是香光普摄十方众生,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讲的完全相同。所以念佛人居住的精舍,常常用“香光庄严”。你看到“香光庄严”,你就知道这一定是念佛修净土的。香光是从这一愿说,也是从《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来的。前面一愿说“光摄十方众生”,这一愿是说“香摄十方众生”。

  念佛法门确实像古德讲的那样,无量法门殊途同归,最后都归净土。因为香光天天在摄受一切众生。

  “光”代表心地光明正大,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能牺牲自己,令别人得到帮助。学佛人要能牺牲自己,照耀别人,众生安乐我安乐。光代表慧。

  “香”代表信,代表戒,所以是戒定真香。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讲修“五分法身香”,香代表戒、代表定、代表慧、代表解脱、代表解脱知见。香表这么多法。

  我们燃香或者是闻到香,就要想到我们修行人修什么?时时提醒自己,我们修的是五分法身,就是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你一定要清楚地知道,我们在佛堂里供水,不是给佛菩萨喝的;供灯不是给佛菩萨照亮的;供香不是给佛菩萨闻香味的。时时刻刻用种种方法提醒自己,不断提升我们的修学功夫,提升我们的灵性。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

  这一句经文总括所有依报的物相。

  〖皆以无量宝香合成〗

  这是指性德宝香。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

  如同前面所说的光明一样,光明彻照。宝香也一样,宝香普熏,这是弥陀本愿所现的。

  〖众生闻者。皆修佛行。〗

  宝香普熏十方世界,香光庄严极显事事无碍的法界。

  这是帮助我们增长信心。当然,这是弥陀的本愿。除弥陀本愿外,还有十方诸佛的愿力,诸佛冥冥中的加持为你做助缘。再有就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如果你自己的善根福德不现前,弥陀的愿力、诸佛的加持也达不到,所以本身的善根、福德非常重要。

  十方众生见到佛光,闻到宝香,修什么?“修佛行”。“佛行”就是依照《无量寿经》,发愿求生净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修佛行。成佛之行就是这一部经,这一部经就是教我们成佛之行。这部经、这句佛号重要啊!

  以上四十三愿到这里就讲完了,后面的五愿是对十方菩萨说的。十方菩萨在各处度化众生,他们应该怎么样修这个法门,帮助他们顺利度化众生。

  可见,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实在是圆满周到。前四十三愿完全是度六道众生,是以度我们凡夫为主。末后五愿,才是度十方菩萨的。所以,度六道众生讲了四十三愿,度菩萨只讲了五愿。

  你就知道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以什么为主了,是以度六道众生为主。我们六道凡夫不能辜负阿弥陀佛的大恩大德!用什么来报佛恩?唯有成佛。不成佛无以报佛恩。

  请看下面的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

  这是第四十四愿“普等三昧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十方一切佛刹中的所有菩萨,只要闻到我的名号之后,就能随即证得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也自然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能安住在念佛三昧中,一直圆满成佛。

  解释下面几个名词:

  “逮得”是随即得到。

  “清净”是指清净三昧,离开一切染污执著的正常享受。

  “解脱”:解脱三昧,是离开一切烦恼的束缚,自由自在的正常享受。

  “普等三昧”:普遍、平等,九法界一切众生都能依这个法门平等成就。“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

  前面四十三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普度十方六道众生而发的。从四十四愿到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为普度十方菩萨而发的。往昔历代祖师有说,这一法门摄化的范围,上自等觉菩萨,下至恶道众生。末后五愿就是上自等觉菩萨。

  看下面三句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

  这几句经文是把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刹土的菩萨,无论是权教、实教,初信位到等觉位的菩萨,全部都包括在内了。我们才能体会到,佛的愿力广大不可思议。弥陀摄化众生,是用平等的法门平等摄受。这个平等是非常重要的。

  六道众生能听到这个法门,是稀有的因缘;十方菩萨听到这个法门,也是稀有的因缘。世尊在经上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菩萨想听这个法门,没有缘分听到。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法门?是“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

  你什么时候听到,你就什么时候成佛。我们今天凡夫位听到,我们凡夫身就成佛;初住菩萨听到,初住位就成佛;十地菩萨听到,十地位就成佛;等觉菩萨听到,等觉位就成佛。换句话说,听不到这个法门,等觉菩萨也成不了佛道。如果等觉菩萨不听到这个法门就成佛,文殊、普贤何必求生净土?

  〖皆悉逮得清净〗

  这是讲殊胜的果报。就是从初发心的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六道从非想非非想天,下到阿鼻地狱。一个法门就度尽了,都得到了清净。

  一般世间人迷惑颠倒,把生命看得很重,法身慧命看得轻。实际上,生命不重要,慧命重要。这里“得清净”一句,就是阿弥陀佛恢复我们的身心清净。

  你的生活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所谓法喜充满,这是刚刚得事一心不乱,并不是很深的功夫。这样的程度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世间一切法你已经不动心,不被它迷惑,不被它所动,一切放下了,二六时中,就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这就是功夫成就。

  〖普等三昧〗

  菩萨发大弘誓愿度化众生。佛以神力加持他,使他得到“普等三昧”。

  “普等三昧”是什么?什么三昧能普遍平等?

  普遍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有情众生都能修。平等就是等觉菩萨、我们、地狱众生也能同样修这个法门,能得同样的成就。这个“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就是阿弥陀佛。

  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普等三昧”。除了这个法门之外,还有哪个法门能平等成佛?禅,你去看看《六祖坛经》,六祖大师只接引上上根人,中下根人无分,不平等,不能普遍。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就是净宗。十方菩萨听到阿弥陀佛名号,接触到净宗的经典,才知道有“普等三昧”。以这个方法来普遍度化一切众生,就跟如来度众生一样无二无别,决定没有过失。虽然自己的境界还没有成佛,还没有成大菩萨,你开的药方、用的药,是与如来开的完全一致,不会错的。

  〖诸深总持〗

  “总持”是指法门,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普等三昧是指执持名号。执持名号就是“诸深总持”,就是这一部经,一句佛号。

  〖住三摩地。至于成佛。〗

  “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安住定中,得成正觉。

  看下面经文: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五愿“定中供佛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十方世界一切菩萨,只要闻到我的名号,就能住于正定,常在定中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诸佛,而且不失定意。以上两愿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这两愿是指“普等三昧愿”“定中供佛愿”。

  什么叫〖不失定意〗?

  常常能够保持清净的心,不被外境所转。这是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

  阿弥陀佛加持这些菩萨,令他们在定中,在三昧之中,能供养十方无量无边诸佛。

  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这一种殊胜的利益,只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才有。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怎么也有?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

  所以菩萨虽然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念《无量寿经》,他执持名号,以这个方法教化众生,他在任何地方入定,定中都能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样,可以“遍供十方诸佛,不失定意”。这的确是普贤菩萨的境界。

  这就是,不往生也得到与往生相同的利益。这是对十方菩萨说的,不是对普通人说的。

  下一段经文: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这是第四十六愿“获陀罗尼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听到我的名号,就可证得永离生死之法,脱离十法界,证入一真法界。同时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对一切众生契机契理宣说妙法。

  看下面的几个词汇:

  〖证离生法〗

  “离生法”是远离六道生死之法。“证离生法”就是脱离十法界的生死之法。“离生”就是永远离开三界的生死,也就是永脱轮回。

  菩萨在六道里度众生,即世间,离世间。并不是真的不到这个世间来,他跟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怎么是离世间?我们有业力,有生死轮回;菩萨没有,他是愿力来的。他喜欢来就来,喜欢去就去,自己完全做得了自己的主,所以他是乘愿再来。我们是业力再来,无可奈何,不来也不行,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菩萨是大自在,这是“证离生法”。

  为什么老法师告诉我们要把业力转变成愿力?如果你的愿力大于业力,你就可以做得了自己的主了。否则的话,你就任人摆布,你做不了自己的主。

  〖获陀罗尼〗

  “陀罗尼”就是总持法门。“获陀罗尼”,心就安了,真正得到了安身立命之处,就是“心得安住义”。

  我们的心安住在哪里?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安住在“阿弥陀佛”的名号之中。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处,这是获陀罗尼的意义。

  陀罗尼也译作“总持”。总持有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咒陀罗尼、忍陀罗尼,在此地就不一一详细说了。诸位可以看《佛学辞典》《教乘法数》,都有比较详细的注解。

  看下一段经文: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这是第四十七愿“闻名得忍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他方世界的菩萨们,闻到我的名号,身心自然清净欢喜,得如佛一样的平等住,以菩萨的心行利益众生,自然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立刻获得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

  这三种忍在第十五品里,能够详细地给大家解说,在这里就不细说了。

  〖得平等住〗

  “平等”就是佛法界。“得平等住”就是与佛一样安住在平等三昧中。

  〖具足德本〗

  是指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就是清净、平等、觉。

  〖一二三忍〗

  “忍”是认可的意思,就是能深信难信之理而不疑惑。“一二三忍”就是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

  〖清净欢喜〗

  身心清净,法喜充满。

  〖得平等住〗

  菩萨修六度,佛修平等觉。

  “得平等住”就是菩萨与佛平等,跟佛没有两样。十方众生如果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法门,真正明了欢喜,发愿修学,都可以说是入如来家,得毕竟平等三昧。如果这一点我们得不到,这一种殊胜的机缘就当面错过了。现在我们是遇到了,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缘,那就看你的缘分如何了。

  因此,我们用功夫,要用平等心念平等觉。“平等觉”就是《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这样念就是“得平等住”,跟十方菩萨无二无别。这样的心行就是菩萨行。

  “行”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凡夫跟菩萨不一样。从形相上看,没什么不一样,穿衣吃饭,做工作,待人接物,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是心不一样。菩萨的心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所以称他佛,称他菩萨。凡夫的心不清净、不平等,迷惑颠倒,所以是凡夫。所以“平等”这一句是非常重要的,“平等”两个字几乎是贯穿整部佛经。

  清净跟平等是相辅相成的。怎样才能得到平等心?先要修清净心。《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不是“清净平等觉”吗?要先修清净心,然后再向平等心进展。如何令自己的心清净呢?一定先令心平等。所以这两者你说谁前、谁后?它是相辅相成的。

  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清净;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平等。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

  这两句话很重要,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清净;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平等。

  你用这个标准衡量一下自己,你是属于清净还是属于平等;还是两者都不具备;还是两者都已经具足。不但现前的事情明了,过去的事,未来的事也都明了,因为他的心平等,过去、现在、未来都照见。我们凡夫的心不平等,有分别、有执著,所以过去未来一无所知。我们这才知道,什么是得平等住,什么是修菩萨行。

  〖具足德本〗

  “德本”就是以这一部经,这一句佛号自行化他。

  〖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果报。这三种忍就是“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这三种忍在哪?都在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之中。这三种忍不是一般菩萨所能得到的。三忍在一句佛号之中,确实是不可思议!我们在第十五品要细说这三种忍。

  看下面几句经文:

  【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八愿:“现证不退愿”。

  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听到我的名号,就能圆满证得三不退的果位。以上三愿,若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这里所说的以上三愿是指“获陀罗尼愿”“闻名得忍愿”“现证不退愿”。

  下面看:

  “证不退转”:指圆证三不退转。

  位不退:是指修行的位次不退。即小乘初果须陀洹不会再退到凡夫位。

  行不退:行指菩萨行。行不退是指菩萨度生的行持,不会再退到小乘位。

  念不退:是念念要圆成佛道,再不会退到十法界。

  上面说的是最后一愿“现证不退愿”。如《楞严经》上所说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证得圆满的心性。

  到这里,这四十八愿就讲圆满了。

  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想把这一品经文的重点,给大家说一说,供同修们参考。

  这一品经文的要点,我一共整理了七条,现在就逐条跟同修们说:

  01

  第一个要点:我们要生起对阿弥陀佛的无限感恩之心。

  感恩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四十八大愿,为我们建立了无比殊胜、庄严、美好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救度苦难众生出离苦海的无与伦比的亲人,我们要知恩。阿弥陀佛对于我们众生的大恩大德无量无边,我们要报恩,要知恩。阿弥陀佛的大恩大德,怎么说都说不尽。我们要报恩,用什么方法报恩?唯有一生成佛,才是真正的报恩。

  这就是我所总结的这一品经文的第一个要点,要感恩阿弥陀佛。

  02

  第二个要点:我们要生起对释迦牟尼佛和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的感恩之心。

  这是第二个感恩。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和十方无量世界的诸佛,对西方极乐世界、对《无量寿经》的赞叹,我们怎么能够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怎么知道有《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和十方世界无量诸佛,把西方极乐世界和《无量寿经》介绍、推荐给我们的,我们才认识了西方极乐世界和《无量寿经》。

  对于这个我们要知恩报恩,要依教奉行,一生圆成佛道,报答释迦牟尼佛和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介绍《无量寿经》的大恩大德。这是第二个感恩。

  第一个感恩,阿弥陀佛为我们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第二个感恩,感恩释迦牟尼佛和十方一切诸佛,为我们介绍和推荐了西方极乐世界和《无量寿经》,否则,我们不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寿经》。这是第二个感恩。

  03

  第三个要点:我们学佛就要学阿弥陀佛,作佛就要作阿弥陀佛。

  我们要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变成我们自己的大愿,让我们的心、愿、行和阿弥陀佛的心、愿、行相应。让阿弥陀佛和我们融为一体,我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这是第三个要点。把四十八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愿。

  04

  第四个要点:“定成正觉愿”“光明无量愿”“寿命无量愿”“诸佛称叹愿”“十念必生愿”,这五愿是“真实慧”,是四十八愿的精华,是四十八愿的精要。其中“十念必生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精华中的精华,精要中的精要。

  这一个重点就是说这一部经重点在哪里,四十八愿哪几愿是四十八愿中的重点。

  05

  第五个要点: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建造的一所一流的重点佛教大学。这所一流的佛教大学,能让众生平等成佛。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阿弥陀佛度众生的法是平等法。阿弥陀佛用平等法,来度一切不平等的众生,让一切众生,以平等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佛。

  大家注意这几个平等,还有一个不平等,仔细琢磨,才能把这个意思领会得深、领会得透。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它第一在哪里?第一在“平等”。这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所没有的。这是第五个重点。

  06

  第六个要点: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无量寿经》;没有一尊佛不弘扬《无量寿经》;没有一尊佛不劝导众生念佛求生净土。

  注意了,我前面“没有一尊佛”、“没有一尊佛”……我为什么连续地用“没有一尊佛”?就是告诉大家,十方一切诸佛干的是同一件事情。他们这是在干什么?他们是在为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这所一流的重点佛教大学招生。希望无量无边的众生,能到这所殊胜无比的一流佛教大学里去修学、去深造,一生圆证菩提。

  这么好的一流重点佛教大学,你要不要去?后面这个问号,你自己来回答。就是这么好的一流重点的佛教大学,你要不要去?由你自己来选择。这是第六个要点。

  07

  第七个要点: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赞叹极乐世界,赞叹《无量寿经》,赞叹净土念佛法门,并积极地为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招生。现在问问我们,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们要效法释迦牟尼佛,效法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也做他们正在做的同样的事情,要尽我们所能,为极乐世界招收新生。

  比如,我觉得我现在试讲《无量寿经》,也就是在为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招生。老法师说过这样的话,“会讲的不如会听的。讲经的没有开悟、没有证果,会听的人可以开悟、可以证果。”

  我真诚地希望,在我试讲这部经的过程中,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能够开悟、证果,去西方极乐世界作佛。

  这就是我为这一品经文总结的七个要点,供同修们参考。

  说到这里,我还想多啰嗦几句。

  这个机缘我们遇到了,前面六品经文讲完了,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往下讲。这六品经文,你听完了以后,你听进去多少?你听明白了多少?你又能落实多少?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光听理论,我们不把它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我们听了,不说等于白听也差不多。

  我们听一部完整的《无量寿经》,机会也不是太多的。我想这么多年,老法师老人家讲了十几遍《无量寿经》,现在还在讲,为什么?就是他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去西方极乐世界作佛。

  我这一次试讲《无量寿经》,确实是有点力所不及,但是我相信佛力的加持,我一定尽心尽力去做。

  这几品经文讲完了,我要好好休整休整。总结总结经验也好、教训也好,琢磨琢磨,怎么讲才能让更多的同修们听懂、听得明白,才能帮助到他们,这就是我目前所想的、想做的。

  如果同修们有些什么看法、建议,可以在网上提出来,然后我会根据同修们的意见,多加改进,让这部经讲得更圆满。

  今天的时间到了,就讲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刘素云)(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刘素云)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