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济群法师:慈善和伪善的区别


   日期:2018/7/23 1: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果不是本着爱心和慈悲心,哪怕从事同样的公益事业,并在客观上对受助人有所帮助,但对转变自身心行没有任何作用。

  这就必须明确:慈善的本质是什么?它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如果对这两点认识不清,慈善就可能变成伪善,公益就可能变成利益。即使事情本身的性质没变,也可能因为处理不当,使参与者的心行受到伤害。

  慈善的本质是什么?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慈善无非是一种捐献、施舍,或帮助他人的行为。但如果没有爱心和慈悲为基础,这些行为还能不能算是慈善?古人不受嗟来之食,为什么?就是因为这种施舍带有蔑视。

  在佛教中,善具有善良、道德的内涵,换言之,慈善就是立足于慈悲心的道德行为,否则就只能算是行善而非慈善,至少是要打折扣的。

  至于慈善的核心价值,现代人受唯物论影响,对慈善的认识偏于唯物,甚至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觉得慈善是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以此塑造公众形象,赢得大众信任。事实上,这些只是慈善的副产品。

  佛教认为,每种行为都有内外两种结果,慈善也不例外。所谓外在结果,即事情本身产生的效果,比如因为你的帮助,使对方解决困难,从中受益;或是通过慈善,为自己培植福报,得到社会的尊重认可。所谓内在结果,即通过这一行为培养的能力,更深一层,则是心灵得到的提升,人格得到的成长。这才是慈善的真正意义所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济群法师       慈善)(五明学佛网:济群法师       慈善)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慈善: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温金玉教授:慈善:佛教与当代社会互动的前导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既要解身苦 更要解心苦 

 温金玉教授:慈善是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陈红兵教授:论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陈星桥居士:关于佛教慈善的若干思考 

 道坚法师: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 

 荆三隆教授:佛教慈悲理念溯源——兼谈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实 

 济群法师:佛法要领及修行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