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飞锡大师:念佛三昧宝王论新白话版4


   日期:2018/7/27 10: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第十一

  问:想就是无想,听到了。但在方等经中,修无上深妙禅定,要相继不断观想白毫,并称念佛号,祈求殊胜的禅定。契入以后,心佛两忘,确实有了。只要默念如泉水清澄,三昧就自然达到。又何必声音喧闹街巷,响彻山林,然后算是修道呢?

  答:确实如你问的,有声音也没错。试着为你说明一下。为什么呢?那避免散乱的关键,就在于声音。声音的不奋激,心里就偷偷走神飘忽不定。声音的奋激啊,就如拔草连根,鞭策在后,用毕生相对,永远告别百千忧患。这是第一个意义啊。就近来说,声光达到的地方,万祸冰消雪化,而功德的丛林,如千山的松林茂盛。这是第二个意义啊。往远了说,净土佛的金容辉煌散发光彩,宝华如雨飘落空中,好像手指掌纹在眼前,都是因为声音了。这是第三个意义啊。如牵引木石,太重不能前进。洪亮的声音发号司令,就飘然轻举了。这是第四个意义啊。与魔军相战,旗鼓相当,用声律调动兵马,坚定破除强敌。这是第五个意义啊。具有这么多的意义,又何必厌弃呢?不如喧静两全,止观双运,符合佛意,不也可以吗?定慧如果均等,那么心与佛都忘了,确实如你问的了。所以庐山远公的《念佛三昧序》说:“功高容易进取,就是念佛为先。观察那玄妙音声的扣动,每当听到后心里的尘累消除了,滞碍的情执融化开朗。不是天下的至妙,怎么能如此呢?”说到有明证的,不如《华严经》的偈语说:

  宁受无量苦,得闻佛音声。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

  那么既然如此,那佛声远震,开启善的萌芽。犹如春雷的惊动百草,怎么能随便指责呢?

  问:高声低声称念佛名号,明白这个意义了。十方净土,都有如来。面向西方,怎么这么执着呢?

  答:你问的不对啊。这是方等佛经上这样说的,不是人间法师的意思啊。怎么可以诽谤方等经呢?

  问:敬听明白了,那么理在哪里呢?

  答:也有它的道理。就如愚痴的人见观世音菩萨像有十一面,就要偏执的问:“为什么不安十二面呢?”随了他的话,又要偏执的问:“为什么不安十一面呢?”你要拿东来刁难西,那道理也是如此。还在执迷不醒的,就用这色身让他有个方向安置,不背向一方,那就自己悟了。如果他不悟,那真是不可教化,只可悲悯了。又《胜天王经》二行品,说明了如来八十种随形好,其中有一随形好的光明功德,名叫“一切向不背他”了。那么佛不可以背向,而要常面向一切众生,不像怨仇一样,不要相见。慈悲至极了,这是不背的意义啊。智者大师,从小的时候,直到老年,睡卧就合掌,坐着必定面向西方。临终时,要人读四十八愿,九品往生,光明满山,天乐鸣奏,生到净土。面向西方的意义,不也弘大吗?

  问:面向西方,敬听明白教理了。般舟的意义,在哪里呢?

  答:梵语的“般舟”,意思是“现前”。就是说思惟不止,佛现在正在定中。总共九十天常行道的,是助般舟的缘,不是真正解释它的意义啊。

  问:净土妙门,般舟的意义,都听到剖析了。但是近代以来,谁登上安养国了?既然没有回报,怎么知道去哪里了呢?希望为我说明。

  答:晋朝庐山的慧远法师,是首先提倡净土法门的。远公跟从佛陀跋陀罗三藏,传授念佛三昧。(考证远公在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与信众一百二十三人结社念佛。经历十七年,到安帝义熙二年丙午,佛陀跋陀罗才到长安。后来因为小事,前往庐山。飞锡说佛陀跋陀罗传授远公念佛三昧才结社,这是没有详细考查。)与弟慧持,高僧慧永,朝庭贤人贵士,隐居飘逸的清信人士,宗炳,张野,刘遗民,雷次宗,周续之,阙公则等,一百二十三人。凿山石刻铭文,发誓往生净土。刘遗民著写文字,大略是:“推想交臂错过的沉沦,悟到无常的期限迫切。审视三报(现报生报后报)的催促,了知艰险恶道的难出。这就是同志和贤人们,所以早晚警惕勤勉,盼望救济的心情啊。然后又妙观佛的仪范,启动心光觉照。灵识因为觉悟更新,形体由于化生改变。依托着芙蓉畅游在中流(七宝池八功德水),荫庇着琼柯(七宝行树)吟唱咏叹(赞叹佛)。在空中飘着如云的衣裳(飞行),在香风中度过时光岁月。体忘安危而充满和穆,心超苦乐而自我满足。低看三途恶道远远地谢绝,傲视天宫而永远的告别了。引领众生继续往生轨道,指向大觉作为期望的目标。这个目标达到了,岂不弘伟吗?”远公制作的《念佛三昧序》说:“称做三昧的是什么呢?就是专思寂想的意思啊。思虑专注就心志如一不变。念想寂静则气虚无、神清朗。气虚无就智安在觉照上。神清朗就没有幽暗不能透彻。这二者是自然玄妙的要诀,融会如一就达到妙用啊。那么种种三昧,它们的名字很多。功效高而容易增进的,就是念佛为先了。如果按凡夫种种的缘,固然不能理论那优劣,自然可知啊。”谢灵运的《净土咏》说:“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颓年安可寄,乘化必晨征。”你问没有见到往生回报的,有晋朝的阙公则,发愿往生后回来报信。后一同发誓的友人,在东京白马寺,那夜为阙公则超度诵经。当时林木宫殿,都变作金色。空中有声音说:“我是阙公则啊。以前祈求往生极乐宝国,如今已实现了。所以来报信。”说完不见了。支道林赞叹道:

  大哉阙公,歆虚纳灵。神化西域,迹验东京。徘徊霄虚,流响耀形。岂钦一赞,示以非冥。

  又有虞孝敬赞叹道:

  猗欤公则,先甘法味。知我者希,其道乃贵。金光夜朗,玉颜朝晬。不舍有缘,言告其类。

  梦觉一心以明三昧门第十二

  问:阙公的往生,金光来回报,敬听了。佛说一切法如梦的道理,不知所念的佛,所生的净土,也是不是如梦呢?如果不是梦,那佛在心外,如果是梦,那佛在梦中。就如梦中得到金子,醒来一无所获。只恐怕虚念佛一场,终归是一虚妄。请为我解释吧。

  答:不是虚妄啊,怎么知道呢?如果修念佛三昧的人,如梦中得到金子,醒来一无所获,就同虚妄一样啊。但究竟因为念佛而往生净土,怎么说是虚妄呢?如修习天眼法,先观想明珠,火球等光,观想不断,实际发生天眼,谁说是虚妄呢?哪里像梦中得金,毕竟没有?不要把深远的事和浅近的知见拿梦作比喻,不能把念佛往生完全等同梦,是很明显的了。又《华严经》说:“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心迷惑也如梦一样,就是九法界众生了。心觉悟也如梦醒一样,就是一法界就是诸佛啊。迷悟只在于一心,梦醒就不是两回事。经上所谓“了妄本自真,则见卢舍那”,纵然是如梦虚妄,又有什么损失呢?愿你细心体察,坚定志向。

  念三身佛破三种障门第十三

  问:佛有三身,如何忆念?愿开示方便,使人们没有错失。

  答:那佛的三身,是法报化啊。所谓法身,如月亮的体。所谓报身,如月亮的光。所谓化身,如月亮的影。万种水里,都有月亮,这月亮是多个还是一个呢?不可说是一个,万各水里的月亮常有差别了。不可说是多个,虚空中的月亮常是一个啊。如梵书的伊字,像摩醯天王的, 三只眼,纵横并别,都不可以确定啊。经上说,或化现小身丈六、八尺的,都是众生心水中的佛啊。佛尚且无形无相,怎么会有二个呢?净土和秽土,也是自己心中映现的罢了。如果要用念佛的三身,破除三种障(业障报障烦恼障),现在试着说明。那佛身的生起,是从止观生。止与观不均等,那障碍必定生起。念佛的人,修止时心念沉重,昏暗障发起,就障碍化身佛了。又须要用观心来激励,念想白毫光,就是破昏暗障啊。修观时心念浮躁,无恶不造,就障碍报身佛了。再回到修止,止息一切恶,念想佛昔日的因,有恒沙那么多功德,智慧圆满,酬因报果,就是破除恶念障啊。如果空有二边的障碍乱动,奇形怪状,万相缤纷,顺逆两贼的强软,就障碍法身佛啊。用中道第一义空性破除,偈说:

  无色无形相,无根无住处。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所观。

  观照的理,如迅猛狂风,吹散重云,显明法身的清净宝月,就是破除逼恼障啊。应为病才下药,不是这样吗?(自注,这是天台智者大师的解释,搜寻不广,实在没有见到其他法师有这样的妙释啊。止观意义前面已经大略辨识,应在口诀,不是文字能说明的啊。)我既然教化人,人也教化物。物我都成就,三昧兴盛。众生无尽,三昧就不绝迹啊。以上六门,都是念现在阿弥陀佛而通三世佛的意义啊。广的如《安乐集》,《天台十疑论》,感法师《释群疑论》,《往生传》,稠禅师《法宝义论》等解说。也如飞锡我先前撰写的《无上深妙禅门传集法宝》一卷广的说明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飞锡大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飞锡大师       念佛)  

 智谕法师:性缘问题之申论 三、与念佛的关系 

 法宣法师: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