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善导大师:《第十八愿善导释》 066 《阿弥陀经》释“念”为称名念佛


   日期:2018/7/29 14: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七节 《阿弥陀经》释“念”为称名念佛

  接下来看《阿弥陀经》的解释。

  一、执持名号即称名念佛

  《阿弥陀经》之“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亦是“称名念佛”。

  “执持名号”必须依善导大师的解释才正确,而且干净利落。善导大师解释“执持名号”就是“教念弥陀专复专”,也就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称名念佛。

  另外,能够明确解释“执持名号”的,也可以用《观经》“付嘱文”,也就是“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所以,《阿弥陀经》的“执持名号”,就是“持无量寿佛名”,也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再来看龙树菩萨的《易行品》。龙树菩萨说:“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执持称名号”这五个字也是在解释《观经》“付嘱文”以及《阿弥陀经》“执持名号”核心之文,也就是往生正因之文。

  “执持名号”如果再进一步解释的话,就是“念念不舍”,也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念念相续,毕命为期”,亦即“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的念佛。

  二、闻已思惟,系念不乱

  有关“执持名号”,以上引用的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版本,玄奘大师是怎么翻译的呢?

  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

  “闻已思惟,系念不乱”是就意业,也就是说,在心中思惟这句名号,铭记这句名号在心中而不忘,专一地,无二心地。这样看来,似乎与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不一样,而与善导大师的解释也略有差距。这是因为“闻已思惟,系念不乱”是就“若一日夜,若七日夜”来讲的,也就是从少向多,少指心中只起那么一念的念佛,来显示如果从少向多的话,就会口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亦即如果是平生之机,当然是称念佛名最容易,而且称念佛名就能领取整个阿弥陀佛因跟果的功德。

  蕅益大师也说:

  六字洪名真法界,不须方便自横超。

  只要掌握这句名号,就掌握了弥陀的全部。

  短暂忆念、默念等皆是“乃至”

  我们平常以称名念佛为主,那睡觉也必须张嘴念吗?不需要,只要在心中默念佛号就可以;或者生病、体力较虚弱的时候,那时若无法张开嘴巴念,那就在心中思惟忆念;甚至临终的时候,嘴巴都僵硬了,只剩下意识,那就用意识去思惟忆念;或者这个人从来都没有学佛念佛,到了临终才遇到善知识关怀,告诉他“只要念佛就能往生”,这个时候他嘴巴僵硬了,口业的功能没有了,只剩下意业,而且快断气了,他连念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时间也没有,就只这么一刹那的系念,他就断气了,也照样往生。这就是经文所讲的“闻已思惟,系念不乱”。

  所以,称名念佛,跟短暂的忆念,以及意业的默念,是有长短的关系。也就是说,包含平生、临终,这其实也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乃至十念”的“乃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