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隐秘自己之功德 隐秘他人之过失


   日期:2018/7/30 15: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梵网经菩萨戒本》

  自己有一点点的功德,到处去宣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一定要将自己的功德隐藏保密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

  《达摩祖师传》中,素有菩萨皇帝之称的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研讨佛法。皇帝得意道:“自朕登基以来,修佛寺、造佛像,抄写经卷,供养僧侣无数,敢问大师,朕有何功德?”祖师面无表情,淡然道:无功无德!

  为什么无功无德呢?功德毁坏之因有四种,其中一个就是宣扬功德。在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宣说自己的功德,很容易毁损功德。作为修行人,作为佛门弟子,必须要隐密自己的功德,在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不能宣说。不仅仅是功德,即便是积累了一些善根、福德,或者做了一些好事、善事,也不能轻易宣说,一定要隐藏起来。

  其实凡夫的言行举止,包括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造业,我们所认为的功德也不一定是什么功德。就算稍微有一些功德,但是与佛菩萨、上师三宝的功德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有什么可宣扬的呢?自己有一点点功德,然后到处去宣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别人也能看出来你内心的一些杂念,这都是不如法的。在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一定要将自己的功德隐藏起来。隐藏功德,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应论人德。我们不能看自己的功德,要看自己的过失;我们不能看他人的过失,要看他人的功德,这样才能慢慢地学到他人的功德,进而将他人所有的功德纳入自己的相续中。最后,自己所有的过失都能消失殆尽,所有的功德都将日臻圆满。

  隐秘自己之功德

  损坏功德的方面有很多种,比如嗔心、邪见、颠倒回向、宣传自己的功德,都会损减功德。

  隐藏自己的功德,才能逐渐积累。如果为求名声,经常宣传自己的功德,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样功德就会以暴光而消失。这个道理大家要明白。万物的孕育都要隐藏,才能深厚,如果暴露,很快就会消亡。

  我们看看,胎儿都是深藏在母胎里面,而且要经十月才能孕育成人;酿酒也是要密封,不能漏气;一切草木的根都是隐藏在地下,而且扎根越深,生命力越旺盛;通过这些比喻,大家应当懂得,功德是要潜藏隐密,才能不断增长积聚。

  所以,古人教我们积“阴德”,作了善事,要不留名,不居功,不自己宣传,这样才能与道相应。如同雁过长空,不留一点痕迹,我们作功德,不要在心里耽着,作了好象没事一样,这样才清净。如果作了一点功德,天天都执着,天天都在嘴边,见人都要宣传一遍,这样也不会有很大功德,因为功德都因你的口舌而漏尽了。

  从修行产生的验相、证相上来说,也不能随便讲,讲了境界就容易消失。这是缘起上很微妙的地方。但是现代人和古人的作法完全相反,稍有功德,就想让天下人都知道,不需别人宣传,自己首先就作广告,而且有一点功德,宣传起来可以放大十倍。这样只是贪求名声而已,最后一定会败亡的。有些凡夫人公然自称是某菩萨的化身、得了登地等等,这样说上人法妄语,根本戒都会破掉。

  隐秘他人之过失

  我们看大地的器量非常大,能够包容一切,在大地上放不净粪,大地也能容;车马在大地上行走,大地也能持。而水要是太清了,里面反而养不了鱼。这是表示有包容才能有福德。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要求很严,对别人非常宽厚,那就是有福德的相。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有了过失,都不愿意让人知道,都不愿意有恶名。假如不隐恶,让恶名辗转传播,那就会使人无地自容。所以,古人说:闻人人有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然而轻薄之人,往往爱听他人过失,而且听了之后,喜欢添枝加叶到处宣扬,这样坏人名声,一定会遭恶报。

  清朝有位王吉武,有一年秋试,他考取后,天晚从远路返家,快到家时,遇一醉汉,抓住他问:“你是谁?”取刀就要杀。王吉武说:“我是王某,就是新科考取的人。”醉汉说:“我就是要杀死你。”说完疯狂扑来。当时有邻居跑来救护,王吉武才逃脱出来,但他回家后,这件事根本没有和家人说。

  第二天,醉汉醒来,忆起昨晚之事,心里很害怕,认为吉武会上告他,就和几个邻居赶紧上门谢罪。但是吉武闭门不见,好像昨晚无事一样。这些人不知其意,都疑惑而回。

  王吉武的涵养很深,能够宽容人,他受到醉汉攻击,不但不和他计较,对家人也只字不提,这是以善心隐人之恶的境界。

  所以,能够包容人,自己首先作出榜样来,久而久之,有过失的人自己就会惭愧,不求无过而他的过失自然会减少。如果不能容人,强求他无过,反而他的过失会越来越多。这个隐恶扬善是作人很基本的修养,是贤善人格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菩萨宝鬘论》中说:发露自己之过患,不觅他人之过失,隐藏自己之功德,宣扬他人之功德。对自己,应当多讲过失,隐藏功德;对待他人,应当多讲功德,不宣扬过失。常见他人过失,就是诸恶之门;常见自己过失,就是诸善之门。

  所以,六祖说: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印光大师也教导我们,要常见自己是凡夫,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萨,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这样作才会与道相应。否则,日日自赞毁他,菩萨戒也会破掉。《梵网经菩萨戒本》说:“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文 | 网络

  编辑 | 慧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功德       过失)(五明学佛网:功德       过失)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四、住持三宝的重大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三、皈依三宝的建立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二、别观佛法僧三宝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一、观三宝出现世间 

 大寂尼师:由礼忏法门启开-发随喜功德心比布施更难的修持问 

 傅味琴居士: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 

 傅味琴居士: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 

 傅味琴居士:赞师大乘道功德(2006年能海上师圣诞开示)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