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孩子虚荣心太强怎么办?


   日期:2018/7/31 6: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虚荣”一词,最早见于柳宗元的“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虚荣在这里是表面上的荣耀、虚假荣誉的意思。这是传统意义上对虚荣的理解。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心理学认为,虚荣心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如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不光是大人,很多孩子也特别喜欢攀比,只穿某某品牌的衣服,只用某某品牌的手机,看到别的同学用了新款的书包,自己也想要买一个。如果您为孩子的这些问题感到困惑时,首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我们的价值观偏向精神生活,那孩子的人生方向就会朝这里走;我们追求的是物质享受,孩子就会朝追求物质享受的方向发展。我们希望孩子往后注重德行,首先就要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是否正确。

  有一对小姐弟在同一个幼儿园学习,姐姐经常被很多大人夸奖长得很漂亮,时间久了,这个孩子就很关注自己的外表,所以她常常上课上到一半,就会拿出镜子照一照。慢慢的,她的学习跟弟弟差距拉得愈来愈大,因为她心思常常不能专注在学习上,很在意别人是否在看她,这样的孩子以后很容易走向虚荣浮华的人生。所以,我们要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不应该常常称赞孩子的相貌和才华,而应该多称赞他的德行。

  然而受社会潮流的影响,现在的小孩觉得什么是美呢?很多孩子觉得名牌就是美,名牌的东西就是好的。当他慢慢养成追求奢华品牌的心态,那么他这一生就会变成物质的奴隶。现在走在大街上,常常看到有很多整容广告,可见人们对美貌的追求愈来愈强烈,很多人为了美,不惜改变自己的容颜。然而,《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我们的身躯、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伤害它,这是落实孝道的开始。所以,我们不能愈活愈颠倒,靠衣服、容貌来赢得别人的重视与尊重,都把时间消耗在虚妄、虚华、虚荣上,所以内心会愈来愈空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而不是随之任之,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才会慢慢让他养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少年时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体恤父母的艰辛,而盲目消费、盲目享受,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福分折损掉了

  《弟子规》讲:“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没有名牌的衣服和包包,没有山珍海味,其实没有关系,这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我们不比财富,不比食物,不比衣着,而要注重德行的增长,所谓:“相由心生”,内心美,外貌会更美。

  也有人觉得住在豪华别墅,才显得自己有身份。老祖宗提醒我们“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万贯家财,日食不过三餐。”所以,人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其实是很少的。所谓“知足常乐”,能知足生活就非常轻松、简单,何必辛辛苦苦地去追求这些虚浮的东西。

  古人的人生观则完全不同,古人强调少年的时候要积极培福,中年的时候要懂得造福,晚年的时候才能享福。少年的时候培福,就是从小教育孩子要节俭,福田从心耕,当孩子从小接受的是圣贤教诲,念念就会替人着想、为人服务,他的存心就已经在积累人生的福报了。中年要造福,在家庭中,夫妻和睦,孝顺父母,以培养孩子的德行根基;工作上,尽心尽责尽力。在晚年,才能父慈子孝,子女成才,儿孙满堂,身心健康,尽享天伦之乐。晚年享福才是真正的福报、真正的智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孩子       虚荣)(五明学佛网:孩子       虚荣)  

 观世音菩萨满愿孩子如愿被录取 

 仁清法师:如何解决小孩子夜哭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寂静法师:如何培养孩子 

 寂静法师:怎样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学会反省自己唤醒孩子的良知 

 蔡礼旭老师:教会孩子勤俭 

 蔡礼旭老师:正确引导孩子面对考试成绩 

 蔡礼旭老师:提升孩子的道德学问要从哪里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