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清法师:如何除去心中的烦恼


   日期:2018/7/31 9: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何除去心中的各种烦恼?想除去心中的各种烦恼,那必须精进修持,严持戒律,这个呢,这个内容和我们前面讲的内容,很多都是相重的,这个就不再展开,这里只是说一点,这个烦恼习气、种子、毛病,作为我们初学者来讲,可以把他称为一类。在佛教当中他有很微细的分界线,在这里我们不分开,就是这个烦恼什么时候真正的除去,除了大乘佛教的初地菩萨。

  大乘佛教的初地菩萨,他降伏的是无始劫以来对一切法都有自性的颠倒妄念,这个结论,无始劫以来,认为万法皆有自性的一种颠倒妄念。把他简化了,有些话你们也听不懂,初地菩萨就是证空性,空性这个东西,是诸法的实相。可是无始劫以来我们都没看到这个实相。就相当于说,无始劫以来,我们一直对万法的认识处于一种颠倒状态,这个能懂吗?一旦证空性,就是这种颠倒妄念马上就打破了,很简单一证空性马上就破掉了。这个不用过多的费劲,初地菩萨降伏的是无始劫以来的颠倒妄念,就相当于说,他证空啦,他知道万法皆具空性。

  以前我们没有认识到,一证空性,现在认识到啦,好啦,从初地之后半步,一直到七地的,一直到七地,包括七地,这个时候,这是第二步,这个时候降伏的是粗的的毛病习气。比较粗显的比较猛烈的,明白吗?

  比方说,这个嗔恨吧,有的人一生气,骂人、打仗、摸棍子、摸刀,这是比较粗的,脱了衣服去摔跤,这是粗的。那个细的就是别人一惹他,他生烦恼,这小子怎么这么可恶,他心里反映,但是不至于非常明显的反应出来,这就叫细的啦!细的是,第八、九、十,三清净地,八、九、十,三清净地的时候,降服的是细的烦恼习气,就是到第八地以上,这个细的烦恼习气也逐渐逐渐也没有啦,这个细的也可以称作为种子,这个粗的、细的和种子,这是我们日常常识。

  比方说,我们经常用的一把茶壶喝茶,用的是泥的陶器,这个能知道啊!经常用这把茶壶来喝茶,时间一长这把茶壶里边就含有茶垢,而且这里面有茶味,这个知道吧?日常生活,常识吗。比方说我想清洗这把茶壶,打开茶壶盖以后,我看到里面有我上次喝茶喝完茶以后,没有倒出来的茶沫、茶根这个知道吗?上一次喝茶,把茶喝完啦,没有清洗,打开一看满满一茶壶,什么?茶叶沫子,这个就是比较粗显的烦恼,我们比喻他粗显的烦恼,粗显的烦恼相对清理起来比较简单,把它倒掉凉水一冲就完啦。

  细是的什么东西呢,就是附着在茶壶内壁上的那一层垢,茶叶锈那个垢。那个垢呢,就不是非常容易清洗啦,因为你得要擦,你得要洗,甚至是三五遍,都洗不了洗不完,是不是这个意思,那是相对我们比喻是细的,那个种子习气是什么东西呢,你那个垢啊,用那个钢丝球打磨打磨,也擦完啦,那个垢也没有啦,表面看上去很光滑,他本来就是茶壶的颜色啦,再也没有附着物啦,可是你这时候你再闻,他还有茶叶的味,是不是?那个茶叶的味你就没办法啦,你怎么办?短期的没有办法,你不可能把茶壶摔掉,你只能那样,你怎么打磨,它都有那个味。

  所以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啦,他是种子,就是他深入到里面啦,那个东西他需要很长时间的浸泡,让水泡,把他倒出来,所以初地相当于打磨的粗的烦恼,初地后期一直到七地这段时间,相当于打磨的细的烦恼,就是他已经,粗的完了吗,进入细的啦,初地到七地进入细的种子习气的清除了吗,到了八、九、十,三地细的也已经清除完了,就是清除种子,这个种子清除完了的时候,最后进入等觉、妙觉,最后是佛,妙觉是佛,等觉是后补佛,就相当于现在说的那个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现在已经从功德和智慧来说他就是佛,只是因为因缘关系,时间不到,他叫做后补佛,我们叫做未来佛,也叫菩萨,他是等觉位,到了妙觉就是佛啦,就是这个意思,十地以上,还有两地,一个是等觉、一个是妙觉,一共是十二地。十一地是等觉,十二地是妙觉,妙觉就是圆满的佛果,这个等觉呢是未来佛、后补佛,你象现在的弥勒菩萨就是他,就是等觉未,清净的粗的,在这里粗的清净完啦,清净细的,在这里细的清净完啦,清净种子,清净完了到十一地,就是弥勒佛那个净位等觉,等觉完啦,时间、因缘和合,妙觉啦,就这么简单。

  所以作为我们初学佛的佛弟子来说,没有烦恼习气是不可能的,你等到什么时候没有烦恼习气啦,再去修行,那只能在家里等着啦,有一个人讲,你不要用烦恼去修行,你不要用烦恼去修行,不通过修行,烦恼如何去掉呢,是吧,你不要用分别心去修行,要用清净心去修行,有没有这话,要用清净心去修行,不通过修行,心何来清净呢,等能不能等来清净心,清净心是修行的结果,不是修行的手段。我原来讲过,清净心是修行的结果,不是修行的手段,这个能懂吗?

  所以说,我们现在烦恼习气很多,不管他,只要你知道修行就对啦,这个就是原理,对吧,这个就是根据佛教的原理,我们推出来的方法,所以,现在我们的烦恼习气不管他,当我们认识到啦,知道烦恼习气啦,你有意去降伏,这已经是修行啦,有意去降伏,有意去断恶,有意去修善,这本来就是修行啦,随着修行的提高,你这个烦恼习气,慢慢就没有啦,你有了清净心,再去修行,那你老老实实在家等着吧,请假在哪里等着,不上班,哈哈…。

  所以说法理我们不懂的话,修行就是一种颠倒妄念,遇到这种问题,我对很多人讲过,就说清净心是修行的结果,不是修行的手段。就像我们去到一个饭店,要了一桌菜一样,要了一桌菜,这个我也举过这个例子,服务员端上最后一道菜说,先生你的菜齐啦,可以吃啦,你跟服务员说一句话,说:“等着我饱了再吃”。是不是一个道理,所以说错误的理念,将会指导我们错误的言行。我们修行,正确树立佛教的理念,那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大家知道就行,所以说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对于我们的烦恼习气,知道了,关照住,用心降服他,降服到什么地步算什么地步,不是说我今天信佛啦,明天就成佛,不可能,饭是一口口吃的,佛是一步步成的,毛病习气是一点一点摘把清楚的,哈哈...不想摘把你想清楚,那个麻烦啊!

  更多请搜“仁清法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