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教中的“八戒”都有什么?


   日期:2018/8/25 18: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八戒是佛教中的要求,内容包括: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YIN,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即不戴花环,不涂香),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即过午不食)。

  1、无杀意,慈念众生,不得残害蠕动之类;

  2、无贪意,思念布施,却悭贪意;

  3、无YIN意,不念房事,修治梵行,不为邪欲;

  4、无妄语,思念至诚,言不为诈,心口相应;

  5、不饮酒,不醉迷,去入逸意;

  6、无求安,不著华(花)香,不傅脂粉,不为歌舞倡乐;

  7、无求安,不卧好床,卑床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

  8、奉法,时过中不食。

  这八种中,前七为戒,后一为斋,总称八戒斋。南朝梁宝唱《比丘尼传.道容》:“帝遣使往乌江迎道容,以事访之。容曰:‘唯有清斋七日,受持八戒,自当消耳。’”《太平广记》卷九五引读刘肃《纪闻·洪昉禅师》:“王因跪曰:‘师既惠顾,无他供养,有绢五百匹奉师,请为受八关斋戒。’”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张生心迷,着色事破了八关戒。”明梵琦《西斋净土诗中品观》:“求生定满众生意,五戒兼持八戒斋。”

  您的?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

  这是一首相思爱情诗。前半部分从思妇的角度来写:女子为了采摘一朵荷花,不惜临水涉江,其内心的热忱不言而喻;她辛苦采到的荷花是想要送给谁呢?当然是远方的那个让她魂牵梦萦之人。“采之欲遗谁?”句,轻轻提起,仿佛她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迫不及待想要把荷花送给心上人了。“所思在远道”句,直流而下,宛如一声长长的叹息:因为那个人远在天涯,她无法见到,心中失落万分。此二句自问自答,将女子由欣喜转为失落的心理过程准确地刻画出来,同时也点明了她“忧伤”的原因——“所思在远道”。前四句通过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执着、痴情,而又略显天真的思妇形象。后半部分转换视角,将镜头切换到“远道”之人:游子回头眺望故乡,希望看到闺中妻子,可是长路漫漫,山水迢递,哪里望得见呢?从“所思在远道”到“还顾望旧乡”的转换,十分紧凑自然,就好像二人之间产生了心电感应:当她在思念他的时候,正好他也在思念着她。只是,他们互相不知。柳永曾在《八声甘州》中写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这种两两相望、望而不见,“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的情愫尤为动人。本诗也是如此,盼归之人满怀期待最后希望落空;思归之人有家而不能回,只能徒然叹息……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同心而离居’?为何一定要相思相望于天涯?”或许,为了追逐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或许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戒律)(五明学佛网:佛教       戒律)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菩萨优婆塞戒(在家菩萨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4、不妄语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3、不邪YIN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2、不偷盗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1、不杀生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受持菩萨优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不持五戒的果 

 大寂尼师:佛教「学忍辱」的意义 

 其它:从「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看中、印佛教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