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眼观崖:峨眉山舍身崖跳下去不仅是寻死这么简单


   日期:2018/9/6 8: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编者按:近日,峨眉山金顶舍身崖又有一位游客纵身一跃,殒命万丈深渊。据称,不到十天时间,已有两人先后跳下。舍身崖为何成为跳崖“圣地”?纵身一跳是否就能断除烦恼?佛门又如何看待跳崖这种行为?凤凰网佛教礼请峨眉山大佛禅院通讯员宗宜法师,回应上述问题。

  峨眉山金顶(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峨眉山佛教)

  峨眉山金顶(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峨眉山佛教)

  近日,一名毕业大学生从峨眉山金顶舍身崖一跃而下,结束了短暂的人生......不到十天时间,已有两人先后跳下,一位24岁,一位21岁。背后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舍身崖跳下真的能解决轻生者的烦恼吗?

  峨眉金顶向来是朝拜峨眉山的终点,达到圆满。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无数游客,千百年来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据说从舍身崖跳下可以得道成仙。这里绮丽绝美的风景,美的让人有跳下去飞翔的冲动,崖下的云海,远处落入眼帘尽是层峦叠嶂的山峰,山海峰浪,一望无际。人都有追求在天空翱翔的愿景,何况江山如画、大地似锦,再遇上了人生不愉快,很容易在这里冲动。不过,这种选择却是一条不归路。人生不如意事常有,遇到了我们没有办法去面对的,可以选择别的路,选择一条更有未来的路,总比选择不归路好!

  我们中国的文化《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重视此身。所以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也是这个意思,街上正在建筑的高房子,墙边是不能走的。这就是中国儒家的戒,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一个道理。

  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孝顺父母,因为父母看到子女病痛也会痛苦。正所谓身有伤怡亲忧,德有伤怡亲羞。

  在佛教里,恶有“恶”、“大恶”、“恶中恶”三种,其中自杀亦教人杀是为大恶。在佛教的不杀生戒中,自杀与杀他是同样的罪。《梵网经》也说,凡生者皆为我父、我母,故杀生即杀父、杀母。准此而言,自杀亦无异杀父、杀母。再如《大智度论》说,无论如何勤修福德,若未遵守不杀之戒,也就失去其中的意义。

  自杀是对生命意义无知的表现,有的人以为自杀是不怕死的勇者,其实那是被苦逼迫到绝路,已经超过死亡的恐惧,他以为一死就能解决生的痛苦,因而作出的愚蠢行为。

  峨眉山又叫大光明山,光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觉悟,就是清净,就是能量,就是指明方向和智慧。当我们有了烦恼来到峨眉山,更应该去感受中国的佛教文化,感受普贤菩萨的行愿精神,如普贤菩萨第八大愿“常随佛学”,以佛为学习的榜样,对佛的教法要依教奉行,诚心忆佛,从因至果,引得心智,随之而学,常常如此,始终不变。

  人生的意义是活的精彩,挫折困难,不也是精彩之处?如果不知道苦,哪里知道甜是有多幸福。不体会苦,怎么会懂得珍惜甜。正如我们要登上金顶看美景,也须经历曲折山路,一路前行,上到山顶才更能体会来之不易的美。人需要临近悬崖,才会敬畏。有了敬畏之心,才会更努力去珍惜。

  [责任编辑:闫秀勇 ]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峨眉山       舍身)(五明学佛网:峨眉山       舍身)  

 韩廷杰教授: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华方田教授:关于峨眉山普贤菩萨信仰的哲学诠释 

 张文良教授:佛光·山色·文化——峨眉山佛教文化的产生与发 

 高振农教授:上海龙华寺的峨眉山僧人 

 卢志丹居士:“舍身饲虎”出自哪部佛经? 

 卢志丹居士:宁舍身命不破戒 

 业露华:印光与《峨眉山志》 

 仁俊法师:印公导师「少壮」二字给予我最有力的大启导──从 

 传喜法师:大悲大慈尊 无处不舍身 

 星云法师:宁舍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 

 《释迦牟尼佛广传》七:舍物舍身而求法89 

 普贤道​场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