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欲海回狂》白话文(29)


   日期:2018/9/12 5: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受持破惑类(十问十答)

  问:决心戒YIN就已经很难了,而所列的受持方法及事项,又如此详尽周密,是不是有点太强人所难了?

  答:这些日常受持的方法都是本着中道的原则而设立,每个人应按照自己的情况尽力遵守。儒家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佛教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并非只为一个人而设。

  问:儒家经典中说:“君子应不近歌舞女色。”所说的“不近”,只不过是比较淡然而已。若把它比作毒蛇猛兽,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答:死于毒蛇猛兽之口的,千人中难有一二。死于贪欲的,却十有八九。由此看来,它比毒蛇猛兽还要可怕。

  问:维护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莫过于以儒家思想为准则所制定的各种道德礼仪规范。《礼记》所说的“男女有别”,《论语》所说的“非礼勿视”,这些都说的是戒YIN。何必还要再设立不净观等方法,观想人体内各种污秽的东西?

  答:男女性爱是人的最大欲望之一。当欲火勃然而起时,往往难以遏制,纵然前后有刀、锯、鼎、镬等各种残酷的刑具,随时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还会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如果仅靠古圣先贤委婉的言辞,就想让满腔YIN心像冰消雪化一样消解和冷却下来,恐怕是万万不可能的。况且从道理上劝导世人,有助于君王的教化的,莫过于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唯独YIN心萌动时,虽亲眼目睹贪YIN好色者的报应,也还是不能断除心中的欲念。只有认识到人身污秽不净的真实状况,才能从根本上予以断除。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能克制十分,不如变淡一分。”因此对于戒YIN来说,一定要以不净观的修习为根本。

  问:不净观、九想观等观法,对于一般人来说固然应当修习。然而如果有志于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最上一着,正智若能显现,烦恼自然破灭,何必学这种小乘法门呢?

  答:终极的佛法虽然无取无舍,然而下手入门却必定有欣有厌。天台智者大师《法华经玄义》说:“不净观虽是入道的初门,但却能成就证悟道果、解脱生死的大事。如同海中漂浮的尸体虽然令人厌恶,然而依靠它就能穿过凶险的海浪安然上岸。”专注地修习不净观,能够获得清净智慧,能够往生净妙佛国。经常观想不净,就是修行净业。释迦牟尼佛曾预言,末法时代有七种佛法正在消亡的表现,其中第四条说:“末法时代的弟子,不喜欢修习不净观。”详见《摩诃摩耶经》。由此可知对佛法有深入的了解,才会认真修学这一法门。《大般若经》中也详细讲到死尸、白骨等观想,最后的结语说:“这便是菩萨正在行持大乘佛法的特征。”难道这些观想也是小乘法门吗?

  问:世间女子美丽的容貌,与膨胀的死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怎么能彼此联想到一起呢?

  答:两者的外在形象虽暂有差异,实际不过是人体的两种不同状态而已。人要是在夏天里突然死亡,过了一夜便会发臭,三、四天后虫子就从尸体里长出来。世间女子娇柔妩媚的形象,实在也不过是一时的假相罢了。

  问:血肉之躯确实充满了种种污秽,这不用多说。然而说全身内有八十种虫,我感到难以相信。

  答:经上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更何况是藏污纳秽的身体?如果说活着的人身体里不应当有虫,那疥疮里的疥虫,以及身上的虱子、跳蚤,难道不是虫吗?

  问:本书的“受持篇”中,按居官门、居家门、广戒门、灭罪门、经要门进行分类,划分章节。将《大学》中提出的儒家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八项基本原则,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属于各个门类。虽然总体上没什么问题,但其中也有一些不太切合的地方,你怎么看待呢?

  答:各个门类的标题下,原文是说“多属”某一项或某几项原则,并没有说“都属”。况且古人往往只摘取部分原文,从总体上加以论述。比如曾子在《大学》中解释“诚意”,而说“心广体胖”,并不在意同时提到了身与心两个方面。解释“新民”,而引用“日新又新”,并不在意它也可以用作对“明德”的解释。一定要锱铢计较,就未免失之偏颇了。

  问:“受持篇”的全部内容,用“功”、“过”两个字就可以代表。为什么不标出某一事有多少功,某一事有多少过,使人凛然敬畏,努力戒除呢?

  答:功与过都是由心所造。同一件善事,发心大则功德就大,发心小则功德就小。同一件恶事,贪心重则过失就重,贪心轻则过失就轻。譬如天人都使用同样的器具进食,由于各自的果报有差异,彼此的食物就有精粗之别。象、马、兔三只野兽渡过同一条河流,因为腿有长短,所以过河的方式就有深浅不同。怎么能一概而论,预先断定呢?

  问:比丘尼中鱼龙混杂,或许会有YIN荡的女人假作尼姑,引诱良家妇女。“居家门”中“杜邪”这一节中,为何遗漏了这一条?

  答:如果是秉性贞节的女性,即使遇到引诱也不会为之所动。如果能被引诱,岂止是会受到假尼姑的诱惑?因为上千尼姑中也难得一见的YIN荡女人,就要背弃佛法,侮辱出家人。就好比是一家失火,就禁止普天下不得生火做饭,这也太不明智了吧?

  问:妇女到寺院中进香听经,多被轻狂之人所顾盼。禁止妇女出门,才体现出治家严正。“肃闺”一节中,为何遗漏了这一条?

  答:信佛行善的女子,安坐家中也完全可以供佛修行,轻易外出确有不当。然而也应当考虑到年龄情况、具体地点和本人的操守。如果家中女子能倾心归信佛法,将“肃闺”一节中的十五条事项全部遵守,就一定能审时度势,举止得当,岂会有非礼的事情发生?若对去寺院进香听经一概禁止,就如同炎炎烈火,玉石俱焚,使妇女直到老死都不能蒙受教化,从佛法的甘露之门得到利益。这样的男子后世堕为女身的报应,恐怕在所难免。(此说本于《大方广三戒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欲海回狂       白话文)(五明学佛网:欲海回狂       白话文)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欲海回狂集卷三—决疑论(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欲海回狂集卷二—受持篇(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欲海回狂集卷一—法戒录(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欲海回狂》原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文解释-白话文、注解、黄智海居士、尘空 

 了凡四训(白话文)第四篇谦德之效 

 了凡四训(白话文)第三篇积善之方 

 了凡四训(白话文)第二篇改过之法 

 了凡四训(白话文)第一篇立命之学 

 《文昌帝君阴鸷文》原文及白话文 

 《文昌帝训示勉子戒YIN文》原文及白话文 

 戒邪YIN---寿康​宝鉴白话文(转载)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