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所有做事的心态都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自私自利,一定会招来很多埋怨


   日期:2018/9/13 11: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恭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 2011/7/30 第16集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所以,夫子在这一点上是特别彰显义理,“正己而不求于人”,不能懂一个道理了先要求别人,“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人生要能无怨,别人对我们没有怨,以至于我们不怨人,自己要能不怨人,最重要要明理,最重要是反求诸己,就不会怨人。因为很清楚,人生所有的招感都是自己心感召来的,那还有什么好怨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应来的。今天人家骂你了,一定是你以前也都常骂人,才会感来,这不怪人,所以明理的人决定不怨人。“可是我这一辈子没骂他,他还是骂我。”那很好,你这么一思考,你就要开悟了,你就会找寻最彻底的答案。终于明白,是上辈子骂他。“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人生没有坏事,你被骂了以后,开悟,人生道理搞清楚了!人生真的没有坏事,只要你的心态对了,每件事都是大好事,都对你的德行有所增长。所以自己要不怨,要明理,做到不让人家怨,首先,不要要求别人,要求自己,自己做不好就要求人,人家心里不服,就会有怨。

  再来,“平心则无怨,尽心则无悔”。我们常说,要走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心地一转就能无怨无悔了。平心,对人公平,你不会招感来人家的埋怨。您看当爸爸妈妈,你的孩子三个、四个,你假如不公平,怨就来了;在团体里面,你疼爱这个、宠爱那个,人家一定会很受伤,也会很抱怨的。所以,能公平、能不要求人、能不自私自利,才能无怨。什么事情都只先想到自己,人家看了一定很受不了,这个人真是,都是自我。有利益了,都是自己抢在前头,哪有人家不怨的道理。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所有做事的心态都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自私自利,一定会招来很多埋怨。人家埋怨我们,第一个对他身体不好,第二个那个磁场一传来,我们会生病,是吧?那个磁场每天在那里想,这个人怎么还活着?这个人怎么还活着?那个磁场不好。所以人还是要广结善缘,不要跟人家结怨。有时候觉得今天怎么耳朵这么痒?好好冷静想一想,得罪了谁?人家已经在那里骂了。

  而“正己而不求于人”,是非常的体恤人心。因为知道自己都不做好又要求别人,人家心里决定不服,我们不愿意人家这么对我,我怎么可以这样去对人,是吧?一个人没做到都要求你,你服吗?不服,那我们也不能这样去要求别人。其实人的惯性太强,太习惯先要求别人。在《中庸》里有一段话很有味道,“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就是你希望儿子怎么孝顺你,你先依这个标准去孝顺你爸爸。“哇,做不到。”您看,都会要求,自己也是儿子,做不到。“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弟弟,你要对我怎样怎样才可以哦。”自己也是弟弟,对哥哥做不到。“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对下属说,“你们应该对我怎么尽忠。”结果以这个标准衡量一下,“我对我的领导也做不到。”自己做不到就先要求别人,这个人家接受不了。所以“恕道”是推己及人,你自己都不愿意了,人家怎么接受得了。所以不能要求人,自己先做到最重要。道家《太上感应篇》说,“正己化人”,正己自然感化别人,而不是去要求别人。《中庸》还有一句,“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我们希望朋友怎么对我好,首先,这个要求先去对其他的朋友,做得到吗?这个恕道确实对我们处事待人是很好的一个提醒。

  其实我们现在读了《中庸》这一段话,我们很冷静一点,只要你对任何人有要求的时候,马上问自己:我那个要求,我自己做到没有?要要求儿子了,突然想:我要求儿子好好读书,我好好读书没有?我要求孩子要孝顺,我孝顺没有?这么一想,不只不生气、不只不要求,不好意思,脸红了。这个感受,我特别强烈。因为偶尔刚好在电视上看到六七年前讲的碟片,我站在那里看自己,看着谈……谈了一段之后,我是后背一直在冒汗。你看,统统讲给别人听,自己还没做到!所以是愈讲愈恐慌,不能道理都讲给别人听,自己不做。我很怕突然有一天,身边的人说,“这个道理就是你讲的,你怎么都没做!”我真的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想找一支铲子,挖一个洞。所以从事教学的人,为人父母者,或者为人领导者,常常是讲给别人听,但是也要很冷静,得要自己真正去做好,不然所讲的道理都成反效果,都成人家的怨,那就不好了。

  这是我们从孟子这一段话,给自己的一个反思。所以《论语》当中有讲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是要求自己,小人才是去指责要求别人。这个话都是非常恳切的来劝我们,君子、小人就在我们的心态,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一念之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心态       蔡礼旭)(五明学佛网:心态       蔡礼旭)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禅坐者的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真正的进步是心态的转变 

 万行法师:心态决定结果 

 开愿法师:心态的稳定是参学的基础 

 仁焕法师:念佛的心态——感恩心、快乐心与信心 

 仁焕法师:心态与做事 

 仁焕法师:心态影响后代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