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行精华语录


   日期:2018/10/1 23: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渡众篇)

  1. 生死是常态,人就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要将死生置诸度外, 将自己托付给佛菩萨。

  2. 修行人没有考验,不算修行;没有考试,怎么知道修行程度在哪里,修得好不好,一考就知道;每个人都一样,有契入修行,就有考验,考试结果会决定净土的果位,除了渡众,就是以考试成绩分发。

  3. 人生两大课题:去我执、无我相。去我执,即没有执着心,不执着于人;无我相,即超出物我两界,不执着于物;将心思沉淀,放空,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如如不动,看破放下,来去随缘,不住于心,身心方能自在。

  4. 修行系愈简单愈好,不是修繁文褥节,而是要反璞归真;修行本身很单纯,若修到很复杂就是人有问题。

  5. 想要去我执,就要无我相,执心重者,心性要转,转念方能将身心的重担放下,才能得到究竟的自在。

  6. 遇到考验困境时,要修无我相、去我执、如如不动,烦恼即菩提,将苦恼转为欢喜心。修行功夫用得深,加强静坐,久之即知效用,若殷勤坚定,铁杵必可磨成绣花针。

  7. 因果为根本,若没有因果观念,不畏惧因果,则修一百世,还是在原地打转,修不上去。

  8. 修行人不要执着幻相,不要被幻境所迷,要以清净心念经修行,有什么相,都当成虚幻,观想也是着相,心若依境而起伏,修行的层次无法提升,定力若尚不足,则要继续努力。

  9. 德,观之于忍;福,观之于量。有德性者,要修忍辱;要有福报,就要有度量,量大、福才大。若眼中只看到别人的过错,那么最错的其实是自己,心要放宽,度量要放大。

  10.「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相」最重要,练习把「我」拿掉,没有我了,什么事情都跟「我」不相干了,就能渐渐放下,方能去我执,身心才能舒坦自在。

  11.有智慧是一回事,但还要实行,将修行实际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圆满自己、家庭及工作,那么修行的层次就会提升。

  12.凡事要随缘,人世间都是一合相,不是讨债就是还债,不是报恩就是报仇,个人造业个人担,修行靠自己,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各人修各人得。

  13.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不执着。

  14.对世间事,心神不要太深入,不然会被牵着走,应无所

  住,看一看就好。

  15.过去世是过去世,本世是本世,每世的身份都不一样,要好好把本世的角色扮演好,了结圆满因果,不要白走一遭。

  16.遇到他人来考验,要以欢喜心面对,不要嗔恨,不然就考不过了。

  17.圣神仙佛都是从人道修起,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有磨炼,考不过就会一直考,如同爬竿,若遇到难度较高之处没抓好竿子,一不小心掉了下来,那就要再重新爬过。

  18.境界若来,即是修行人的考试,要过关就要保持如如不动,若一下子就被境所转,往后要如何担当重责大任?内心知道,实际却做不到,那知道与不知道有何差别?

  19.高僧大德们真正的渡众,是化繁为简,简明扼要,将艰深的道理用简单的方式呈现,使人容易明了,进而契入修行,修行不复杂,就是在生活当中,时时注意起心动念。

  20.修习正法,心识会渐渐沈淀,执心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清净无染心,显露自性的光明。修行即是修去执心,修清净心。

  21.净土宗容易契入,却也是最难修的,何以故?因信、愿、行,三者要俱足,要有坚定的信心方能成就第一,而这种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人,世间实在少有。

  22.若越修考验愈多的同时,日子还能过得愈来愈平顺,那您就有真正的在修行。人放下了执心,清净心才能显露,进而内心愈清净,日子则愈平顺;日子平顺不是因过得很享受,而是因阴霾的消除与身心的轻宁自在。

  23.上天考验很多种,就是看您能不能放下,去除我相;磨,就是要让您看得开,放得下。

  24.凡事各有因缘,自造善恶,自受因果,来去随缘,方能自在。

  25.因果是根本,若渡众没有加上因果教育,会不究竟;人要了解因果,才不会恣意妄为,方能与恶业绝缘,与善报结缘。

  26.经过磨难,了解世间情爱是虚假、是虚幻、都是一合相;有时候夫妻是来了结因果的,而婚姻本身系一个让自己历炼的道场,自己有深刻的体悟后,要如何放下才是关键,也是修行进程的鉴定考试的题目。故,有体悟为先,还要放得下才能及格过关。

  27.每个人原本都具有佛性之本真,系因受到世上的贪嗔痴慢疑等五毒污染,将本真和自性光芒覆盖住而不能显露;这个世间是历炼场,凡事要随缘,莫处处攀缘,否则易增长贪嗔痴,要放下不要执着,赶快修行找回本真,否则心性会因染尘而持续堕落。

  28.念经不要只动嘴皮,要把经念入心里,诵经如同在擦拭覆盖本真上的污垢(贪嗔痴慢疑),若心性转了,佛性光芒方能显耀。是否有内化经文,是否有悟了,才是真正诵经的目的,并非只是经文的数字。

  29.念经、持咒、念佛,都能够提升心性,要一步一脚印,只要能念到一心不乱,都有机会可以到净土。

  30.别人待您不好系在帮您消业报,所以要感激所有待您不好的人,辛苦做您的逆增上缘,若心转变了,自己的磁场改变,业消福报就来了。

  31.修行贵在用心,执心要放下,清净心要提起;若听到批评,听一听就好,感激对方点出自己的盲点,并好好改善。

  32.去我执就要无我相,若把「我」拿掉,别人念或骂都不是在念或骂自己。佛云:「自造善恶,自受因果。」对方造对方的业,您修您的;若心性未净,考验未过,磨炼就会一直来。

  33.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把自己的心顾好,好好修行,修自己的心,修出清净心来。

  34.执心如千万斤重,将其放下就不会痛苦,执念重、我相重才感到痛苦,故,不要被虚幻之相绑住,使自己苦不得脱。以上文转载台湾牟尼精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精华语录)(五明学佛网:修行       精华语录)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