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第十八愿善导释》 094 本愿之体即是称名念佛


   日期:2018/10/3 15: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称我名号”略信示行

  称我名号——略信示行,以明“本愿之体”即是“称名念佛”。

  善导大师对第十八愿的解释非常多,本次讲义只是引用善导大师的三段本愿取意文来解释第十八愿。第一段是:

  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观经疏·玄义分》)

  第二段是: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观念法门》)

  第三段是: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往生礼赞》)

  不管是第一段的“称我名号”也好,还是第二段的“称我名字”也好,意思都是一样的。

  第十八愿愿文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粗看善导大师这三段本愿取意文,似乎对“至心信乐”四个字没有解释,尤其是在第二段《观念法门》的取意文中,以“称我名字”来代替“至心信乐”,并将“欲生我国”解释为“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解释为“下至十声”。这里为什么略掉“至心信乐”,直接以“称我名字”来解释呢?将“至心信乐”这个“信”省略,以“行”来显示,这就是“略信示行”。信,就是信这句名号,信“专称弥陀佛名就必定往生弥陀净土”,这是“略信示行”的含义。同时也显明第十八愿的核心本体就是称名念佛。如前面曾讲的“三心在于信称名必生,故大师不举三心,唯举称名,以显信相,并示愿体”,“以显信相”就是显示所信的内容是信“称我名字”,所以,信的相貌就是“称我名字”。

  如果善导大师没有举出“称我名字”,恐怕后人就会模糊,不晓得“信”到底是信什么,因为所信若不同的话,所行也就不同;如今善导大师直接举出所行的内容,这样,信的对象就很明确。

  若就第十八愿的愿文来说,并没有“称我名字”这句,虽然有“乃至十念”之文,可是后来的人对“十念”解释也各自不同,未必解释为“称名”。不过,以《无量寿经》几段重要的经文来看,就能很明显地显示第十八愿中的“念”是指称名,不是指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也不是其他的十念、六念、三念,也不是念十方诸佛、菩萨、咒语,而是指专一地称念弥陀佛名。

  譬如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七愿“诸佛称名愿”就说: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这里就有“咨嗟、称名”。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发愿要使十方诸佛都一致地、主动地称扬赞叹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给十方众生来听闻、信受,之后一向专称这句弥陀佛名,来脱离三界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获得一生成佛的利益。

  十方诸佛既然咨嗟称名来引导众生,那十方诸佛也必然以身作则,所以,第十七愿的“称我名者”,既可以解释为十方诸佛都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同时也可以解释为十方诸佛也都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好像父母要引导小孩,自己也必须做出榜样。

  第十七愿也好,四十八愿的其他愿也好,如果有一愿不能成就,阿弥陀佛就不能成佛;阿弥陀佛既然已经成佛了,表示第十七愿的功能已经成就了,所以必定能够兑现;既然能够兑现,岂不显示:现在不只阿弥陀佛在西方十万亿佛土的极乐世界说称名一法,十方诸佛也都在十方世界一致地在说专称弥陀佛名的念佛往生之法。因此,第十七愿的内涵,也是要十方众生称念弥陀佛名。

  又如“第十八愿成就偈”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这里也有名号。虽然说“闻名”,不过闻名只是初步,目的是让十方众生听闻到这句名号之后就一向专称,以这句弥陀名号作为他的生命、作为他的本命元辰,行住坐卧,时处诸缘,日日夜夜都称念这句名号,完全领纳名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来脱离三界轮回,往生极乐世界。

  “皆悉到彼国”,不管是出家、在家,善人、恶人,男女老幼,任何众生都能到极乐世界,而且自自然然地、不假功用地进入一生补处的不退转果位。所以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尤其是整部《无量寿经》的结论,也就是“流通文”,更是独举称名的无上功德。流通文言: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这段流通文独举弥陀洪名,众生欢喜踊跃地称名,当下即已获得真实之利,即已获得无上功德。所以,也是在显示第十八愿称念弥陀佛名绝对真实的利益。

  整部《无量寿经》在说什么?在说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所以,昙鸾大师于《往生论注》就说“《无量寿经》以名号为体”。在弥陀来讲就是名号,在众生来讲就是称念弥陀名号。

  另外,《无量寿经》下卷“三辈文”中,三辈共同一致地也是“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三辈涵盖九品,涵盖九九八十一品,也就是涵盖所有众生。因为上、中、下根机各自不同,有出家,有在家;有出家发菩提心广修功德的,有虽不能出家但却一样发菩提心广修功德的,也有不能出家、不能广修功德的。可是,不管上辈还是中辈、下辈,不管他根机如何,要往生极乐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所谓“一向”,就是不兼含其他,显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有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正因,其他不是正因。也就是说,其他的都能够增减,甚至连一个都没有也没关系,但是一向专念弥陀佛名却不能没有。

  由这几段重要的经文就可以知道:第十八愿所讲的“十念”,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也就是称名念佛。

  再就《观经》跟《阿弥陀经》来讲,《观经》的归趣是什么呢?也是“持名念佛”。《观经》流通分言: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很明确地看出,世尊的付嘱是“持名”,不是“观像”;不是十三观的观,而是持念弥陀佛名的持名,当然也不是三福九品。所以,就《观经》来讲也是持名。

  《阿弥陀经》的宗旨更是唯一无二,独显“执持名号”。经中很明确而简要不繁地显示“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除了“执持名号”,以其他法门回向往生极乐世界,通通是少善根少福德。

  所以,无论《大经》《观经》还是《小经》,其核心、根本都是称名,也就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因此,善导大师就“略信示行”,以经解经而说“称我名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善导大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善导大师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