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清法师:如果发了菩提心就是大乘佛教的行者


   日期:2018/10/7 10: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这部经典上,释迦牟尼佛讲完了十二因缘法以后,就是看着颠倒女她能接受了十二因缘法了,然后“我当为汝说一实道”,又开始引她到一实道上来,就是更进一步了。接下来就是经文,“汝当思维。守护一念”,在这里说,“一念者。谓菩提心。菩提心者。名曰大乘”。我们已经讲到了,大乘和小乘的主要界线就是发不发菩提心?如果发了菩提心了,他就是大乘佛教的行者,他一般会修大乘法,“一念者。谓菩提心。菩提心者。名曰大乘。诸佛菩萨为众生故。分别说三”。

  刚才我们讲到了吗,人天乘、小乘和大乘,诸佛菩萨为度众生的缘故,善巧地分别说了三种,但是《妙法莲华经》说了“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最终趋入大乘,在这里也是这个含义。诸佛菩萨为众生的缘故,众生根基不同的缘故,分别说了这三种,但是你既然听了十二因缘法小乘法了,堪为法器了,我现在就为你说一实道,叫你思维,“汝当念念常勤守护是菩提心”,所以说这个一实道的大乘法。

  他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菩提心;第二个含义是六度。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听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为什么?因为我们缺乏得太多。为什么非常重要?只有大乘佛教才能最终成佛,其他的不可能成佛,小乘的声闻缘觉最多是自了汉,他证得是偏真涅槃,离佛果还很远。

  那么我们念佛求往生的往往都说我们修的是大乘法,修的是大乘道,那么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大乘道,什么是大乘法,包含什么内容,哪些大乘法适合我们修行,而且我们是不是大乘根基,这些都是需要知道的。所以说,大乘佛教,大乘道,般若蜜乘的大乘道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菩提心;第二个含义是六度。刚才我们讲的是菩提心,“汝当念念常勤守护是菩提心。勿令忘失”,后面有一句话,“纵有五阴四蛇。三毒六贼。一切诸魔。来所侵娆。终不能变是菩提心”。这里“五阴四蛇。三毒六贼”,这是说的一切的障碍。

  比方说我们这个五蕴色身的变坏,我们身体的变坏,这就是一种障碍。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也是一种障碍,包括外界魔障,我们冤亲债主的干扰等等都是一种障碍。在修行上我们都称他为障难,或者是诸魔。假如说你菩提心坚固、菩提心清净的话,念念守护你这颗菩提心的话,那么这一切障碍对你是不能动摇的,是这样。一切的诸魔来所侵扰、扰恼、侵害,终不能变是菩提心,都不要变你这个最初发心。

  因为什么呢?因获如是菩提心的时候,“身如金刚。心如虚空。难可沮坏”,因为你这个菩提心不坏的缘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缘故,“常乐我净。具足而有”。“常乐我净”是指的佛果境界,“常乐我净。具足而有”,证得真实的“常乐我净”,相当于证得真实的佛果了。“常乐我净”是佛果地上的一种证境,一种功德证境。就等于说一实道当中讲了菩提心,我们这是讲了第一层,讲了菩提心。

  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无论是讲到五蕴色身的变坏,外界的天灾人祸,包括我们内部人心的烦恼,无量劫以来的无明习气等等,包括一切的冤亲债主的干扰,或者天子魔的扰恼,我们都要坚定这一颗菩提心不失变坏的话,最终就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且证得常乐我净具足,相当于说最终你会成佛的。让我们发菩提心,而且是坚守这一颗菩提心,这是愿菩提,当然还有行菩提,这是愿菩提。这是发的愿。

  ——摘自仁清法师《消灾长寿护童子,忏悔堕胎度婴灵》

  《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讲义

  更多请搜“仁清法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仁清法师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仁清法师       菩提心)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